倒让这媒妇之前说得那句“地里刨食”笑话一般了。
媒妇这头打量着姜宁,姜宁也将她从头到脚不动声色地扫了一遍,才微笑道:“您是县城来的的朱媒人吧?听说您是去年秋日里,才从扶风县搬到我们符水县来的?”
朱媒人心里一突。她来时倒和姜父姜母说了自己县城来的,姓朱,当时夫妻两个并没什么反应,应当并不认识她。
怎的这小哥儿一来,便将她的来历都点明了?
她心下隐隐有些不安,但此时也只能笑着承认:“正是,宁哥儿听说过我?”
姜宁冲着她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有些意味深长,却并未点破。
他今日虽不知有媒妇登门,但刚刚一路走来,碰上平日里一同聊天八卦的小姐妹、老兄弟们,早就把知道的消息全跟他说了:来人多大年岁,什么样貌,穿得什么衣裳,坐得什么车,头上簪了什么颜色的花,褙子拿什么颜色的线滚得边儿……
方才又在门口偷听了片刻,此时再一看这媒妇本人——县城里哪个媒妇姜宁没见过?也就这个去年秋日新搬来的了。
“那就难怪朱婶子不知道了,”姜宁在朱媒婆对面施施然坐下,全然没有一个小哥儿谈论自己婚事的羞涩模样。
“县城的员外同正员,据我所知只有一位姓王的老……老大人。”姜宁把到了嘴边的老登两个字咽了回去,若无其事道:“且不说他的长子比我还大两岁,年龄实在很不相配。只说他至今已死了四位正房夫人、两房妾室了。如今还有两个妾室……呵呵。我有多硬的命,又有多想不开,去做他的续弦呢?”
姜家夫妻本来一个忙活着给哥儿倒枣茶,一个在安放姜宁带回来的东西。这会儿听了这话,顿时目光如钢针一般,狠狠把朱媒人给盯住了。
朱媒人不安地挪了两下屁股,跟凳子上有钉子扎一般,坐都坐不住。
这怎么回事?她本还想着乡下人见识少,好糊弄呢,谁知今日竟频频碰壁。
一个没出阁的乡下小哥儿,倒比她这个做媒妇的还要清楚:她单知道王员外死了四个正房老婆,却不知道还没了两个小星儿。
这听起来死的是有点多,有些吓人……但她收了王员外的钱财,满心想要做成这门亲事,这会儿也只能尴尬笑道:“想来哥儿是听了外头的风言风语,有了些误会……那外头传的哪里能信!王员外虽是没了几位夫人,却都只是她们福薄,命里压不住这王家富贵,也是无法的事儿……”
“外头传的怎么不能信?”姜宁不乐意了,他最爱听外头传的,那都是珍贵的讯息啊,能不能信他自有分辨!
王员外家几位妻妾的死因,自以为捂得严实无人知晓。但他姜宁是谁啊?浸淫本地多少年,又听了多少八卦,什么事儿能瞒得了他!除了那原配发妻确是得了痨病病亡,其他几位的死,可都和这王员外脱不了干系!
但他这会儿也无意与这朱媒人分享内幕——难不成还要送些消息给她?
只冷冷一笑,嘲弄道:“婶子既然来了我们符水县定居,想要站住脚,也该把县里的事打听清楚了才是。那王员外是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符水县那么些媒人,怎么那王员外偏要找你一个外来的,上我家说媒?”
朱媒人一愣,再次认真打量这小哥儿,却见这小哥儿眼中一片了然之色,竟像是这世间事没有他不知道的,连自己也被他看透了一般,不禁心下发虚。果然紧接着就听姜宁轻笑了一声:“也不是谁穿上紫褙子,就能算上等媒妇的,也得有匹配得上的本事呀。”
这下可算是把朱媒婆撑起的场面,给一下子戳穿了,她心底暗暗抱怨着这小哥儿嘴毒,说话忒难听,哪里有个未出阁哥儿的样子!却也再不好意思在姜家赖着了,勉强客套了两句便胀红了面皮垂头离开。
姜父看着那马车离去的背影,好奇道:“怎的,她不该穿紫褙子?我和你娘还当她是官媒人,唬了我们半天。”
姜宁哼了一声:“我常说爹娘要多往县城走动,多长见识才不容易上当受骗……她虽穿了紫褙子,料子却是便宜货,鞋子更是葛布的,也没有绣花。那正经官媒人穿得都是洒金的缎子,鞋子要绣鸳鸯,或绣并蒂莲花,鞋头还要嵌珍珠呢。”
他喝了口冯桂枝递来的红枣水,润了润嗓子,这才娓娓道来这媒婆的来历:“这姓朱的原本在扶风县只是中等媒妇而已,且做了几桩见不得人的事……被人报复混不下去了,才举家搬到了咱们符水县来。仗着符水县知道她事情的人少,假称自己在扶风县时便是上等媒妇,这才穿上了紫褙子充大瓣蒜,倒也有些人被她唬住了,信了她的鬼话。”
但若真在扶风县混到了上等私媒或官媒人,又怎肯舍下那片“基业”轻易搬迁?都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时候的人是不大愿意离开家乡的。
但这朱媒婆却不仅明面上做正经媒婆,背地里还做着马八六——亦作马泊六、马百六,意为撮合通奸之人,《水浒传》中撮合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王婆便是个著名的马八六。
那些着素衣的低等媒婆为了生计,在市井中打滚,什么都做便算了。有些名气的中等、上等媒婆与官媒却是不愿做马八六的:若是坏了名声,那些大户人家还怎么肯让进门?只怕教坏了女儿、引逗了美妾。
这朱媒人明明是中等媒妇,却因贪图钱财,借着说媒的便利出入后宅,引逗了一户人家的小妾——一说也是一位捐官的员外同正员,一说是当地颇有势力的吏员。总归这家的郎君,是这朱媒人得罪不起的。
事情暴露,那郎君戴了顶绿帽子,大为光火。又拔萝卜带出泥,将朱媒人之前牵线的几桩奸情一并揭了出来。如今名声狠狠坏了,才使朱媒婆不得已狼狈逃离了扶风县,来符水县讨生计。
也是巧了,姜宁前天才津津有味地听了这外来媒妇的八卦,今日就在自家堂屋里见到了正主。
不过,自前些年起,跟姜宁提亲的便人多了去了。这朱媒婆既然已经被他怼走,姜宁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没把这王员外放在心上。
他在外忙了一天,这会儿肚子咕咕叫,饿了,瘫在椅子上问爹娘:“饭做了吗?”
姜父姜母搓着手道:“这不她来了,说了半天话,耽搁了功夫……地里的活计也没做完呢。”
“那正好,”姜宁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去掀自己带回来的食盒:“我带了好吃的回来啦!”
开文啦[撒花][撒花][撒花]这本回归种田嘿嘿嘿!是种田+美食文,求收藏呀~
这篇架空朝代(因为有哥儿),但基本参照唐末和北宋时期~
预收:《带着pdd穿七零》求收藏!!
沈瓷带着pdd穿书了,穿成了一本年代文里的对照组。
同为被抛弃的孩子,男主光明磊落聪明勤奋,不但考上了大学,还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赚得盆满钵满。
原主在村里偷鸡摸狗人厌狗憎,出于嫉妒时常在男主跟前上蹿下跳,丑态百出,最后因盗窃蹲了号子。
任谁提起原主都要提一句:“都是没爹妈的孩子,瞧瞧人家孟殊,多有出息!”
沈瓷:……栓q
沈瓷手握pdd这个金手指,本打算远远避开主角安安生生过自己的小日子。可当还是孩子的孟殊饿昏在他面前时,沈瓷还是于心不忍往人嘴里塞了半块蛋糕。
***
孟殊从小是个懂事的孩子,可命运不曾因懂事予他优待。
母亲只能带一个孩子回城时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弟弟还小。”
口粮被偷时他想报/案,大队长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别给村里找麻烦。”
苦水里泡着的日子,只有沈瓷喂给他一点甜。
是从来没吃过的甜——沈瓷是上哪儿搞来的蛋糕饼干火腿肠泡面自热锅的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秀河村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