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遇蓉

众人都将各自的任务圆满完成后,应景与吴韵的婚期也就到了眼跟前儿。

此时的杜家大院已经改头换面,任谁进来后都会赞叹一番。

西院自不必说,经过小高秘书的大刀阔斧整顿,东西两面墙的十二间大瓦房崭新地立在那里,连南墙的四间小房也已完工,一时间空旷的院子竟显得些许拥挤起来。

不过最亮眼的还要数东院,那东南角的大厨房修缮出来后,家里的男人们也都能直挺起腰进出,其中最高兴的却是应珠。

她早就嫌家里的这小厨房逼仄,只一人做饭还好,但要是她和娘一起在里面忙活的话,三不五时就会互相碰到对方的手肘,偶尔磕得重些还免不了会摔碎盘子,让她心疼个三五天的。

现在好了,这么大的厨房,不仅能将盘碟碗筷好好安置,还能有许多地方放下蔬菜粮食,甚至她想在屋子里打滚都成!

另外还最得她心的就是枣树下那张大大的石桌,在这大热天儿摸着冰冰凉的,还宽敞到足够摆二十个凳子围着。

若是到了冬天下了雪,那全家定是不能继续在外头的桌上吃饭,到时完全可以在这大厨房里支起原先的木桌,大伙儿能烤着暖烘烘的炉灶一起有说有笑。

一切都令应珠感到无比心安。

而最让杜映雪震惊的则是小叔的超前意识,她竟然在东西两院都看到了洗澡间!

这一点的确是杜俊考虑到的,他将图纸连夜赶工完交代给高秘书后仍是放心不下,总在思考是不是少了些什么。

终于在某天出差回来忙到好几天都没顾上个人卫生时惊觉,对了!浴室!

以后院儿里只会人越来越多,到时洗漱总不能只靠井边的小水槽,而只修一个洗澡间又多有不便。

于是杜俊大手一挥,让秘书安排下去,在东院的那个杂物间旁边起了一个小屋,又在从东院后门一拐进西院的右手边也盖了个规模不大的屋子。

这两间小房就算是浴室了,到时候男人们在西院的这间洗漱,女人们在东院那间,两头儿离水井和厨房都近,也方便添水。

杜映雪暗叹,不愧是小叔!

她记得上辈子的儿时,洗澡确实是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到冬天,两三个月洗一回都算好的了。

倒不是不爱干净,也不是缺水,主要还是因为天儿冷,脱光了坐在大木盆里,不出几分钟热气就会散掉,到时洗澡根本不算享受,反而像是种酷刑。

没想到这辈子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大院里竟然还会有专门的浴室!

杜映雪讶异地如是想,丝毫不知道就是因为她的一句话,才令杜俊升起重新装修大院的念头。

杜英夫妇则是又喜又忧。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也将市里来的小伙子为大院所做的事都看在眼里,那事无巨细的模样可以说是为自家人办事也不过如此,翻天覆地的大院令杜英夫妇惊喜之余不禁担忧——

这会不会为杜俊带来负面影响?

但同时他们又极为了解自家弟弟,知道杜俊不是以权谋私的人,更别提会花公家的钱办自家的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杜俊与孔遇蓉是双职工家庭,他又在领导位置上待了好些年,光是工资待遇就好得不得了,更别提日常津贴与出差补助。

这回翻盖新屋,杜俊从杜家庄回去后与妻子一提,遇蓉就直拍着大腿连连叫好,可以说是双手双脚支持。

她早知道这是丈夫的一桩心事,多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要是在平日里直接送钱给大哥大嫂又显得太生分,肯定还会被狠狠拒绝,但生生等着兄嫂主动张口,又许多年都等不来一句,这简直都要成为丈夫的心病。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能趁着应景结婚好好捯饬捯饬家里,遇蓉再赞成不过。

不光丈夫对兄嫂感情颇深,就连她也真是打从心底里敬重这对夫妻。

她至今都忘不了在她和杜俊结婚时,温婉柔美的娇小妇人拉住自己的手,轻声说道:“谢谢你能选择小俊作为你的家人,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而后的很多年里,她也能从时时处处都体会到自己是真的在被当做亲人对待。

所以这也是她孔遇蓉的亲大哥大嫂。

这不,早在应景婚期的前五天,她就带着孩子们从市里回村了。杜俊在单位收好尾,也在倒数第三天时回到了大院。

此时的杜家大院可以说是张灯结彩,大门上已经贴好了大大的喜字,再往里走,只见每间屋子的窗户上都糊着喜庆的红纸,连那棵枣树也被裹上了红意,上头挂满了杜映雪与应贤一起搓的红色小纸球。

越过院中间的石桌,四四方方的新厨房完整地显露出来,不过杜俊暂时顾不上进去参观,他只想尽快验收西院的设计效果。

穿过被凿宽的后门,只见左右两边分别矗立着六间直挺挺的新房,正对面是四间已经有人影晃动的屋子。

“遇蓉!”

杜俊趟过还没来得及打算要翻种的菜地,扬声朝里屋的绰约人影喊。

门帘掀起,露出一个绑着高马尾带着英气眉眼的俏脸,“呀!杜俊!你回来啦!”

应声的正是提前回来陪着大嫂剪窗花和折喜字的遇蓉。

这几间屋子虽说没有堂屋大,但对他们一家五口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孩子们分别住在另外三个屋,她与杜俊住第一个屋,安排得恰到好处。

遇蓉接过丈夫手中的黑色公文包,暗笑,看来这是直接从单位过来的。

“吃过晚饭了没有?”

遇蓉关心地问了一嘴,不过她料想杜俊也没吃,心里肯定惦记着直接回家,保不齐现在正饿着呢!

杜俊边慢条斯理地脱下外套,边拧开扣子卷起袖子边儿,将手放到脸盆里,扭身冲妻子实话实说:“没有,留着肚子回来吃家里的饭。”

孔遇蓉闻言乐得嗔了丈夫一眼,没再多说,而是出门朝东院走去。虽然自己做饭水平不咋地,但是给大嫂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

当她刚穿过院门,鼻尖就已经扑满饭菜香味儿,耸了耸鼻,算了,闻不出是什么菜!

要说孔遇蓉也是个妙人儿,用杜俊的话来说,他这傻媳妇儿浑身上下的心眼子凑不齐一个,说话做事向来大大咧咧,不过好在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就是了。

更何况最后还嫁给了杜俊这么个浑身长满窟窿眼儿的男人。

大儿子应骥还好,二儿子应康才是真真随了他娘的缺心眼,时常闹笑话。不过小女儿应琳却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与杜俊活脱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大嫂!在做什么好吃的呀!有没有什么是我能干的?”

今年正好满四十岁的孔遇蓉还是如同少女一般探头进厨房,俏皮地冲自家大嫂眨眨眼。

景烈兰手上正拿着笊篱捞高粱面鱼鱼,听到女人的声音后侧头一笑:“遇蓉,今晚我们吃面鱼儿,我刚调好了一些不同的拌料,大伙儿可以按自己的口味搭配。”

孔遇蓉眼睛“唰”地一亮,她好久都没吃过面鱼儿了!

这种“高难度”的饭菜在她家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况且她做的味道又不好,就不在孩子们面前露丑了。

应骥和应琳还好,无论吃着什么都像个闷葫芦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但应康那个臭小子总是嫌她做的饭难吃,宁肯跟着他爹去吃单位食堂也不乐意在家吃饭。

这几天回了杜家庄,应康这小子简直像出了栏的疯猪,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后娘,在家怎么苛待他呢!

而被自己娘疯狂吐槽的应康正在与他应贤哥和糯糯小妹耍在一处。

应康和应贤是同一年出生的,只是应贤要比应康早个两三天,但这也奠定了小家伙的哥哥地位,一见着应康就嚷着让他叫自己哥,每次不这样闹一回就跟少了点什么似的。

杜映雪正歪头端详着这个自打回来以后第一次见的应康哥哥,很是新奇。

应康被小堂妹的眼神盯得直发毛。

从他刚回来那天起就是这样了!糯糯一直用这种像是第一次见自己的眼神瞧他,问也不说是有什么事,真是奇怪。

在他忍不住要再问一遍糯糯时,终于一道解救他的女声响起:“嘿!你们三个小家伙,快来洗洗手准备吃晚饭了!”

应康“欻”地站了起来,迅捷到把一旁的应贤还吓一跳,纳闷地想,怎么弟弟吃饭比我还积极?

待招呼完东院西院的人,崭新的大石桌上已经摆好了今天的晚饭。

今儿景烈兰特地做了小女儿念叨过的椒盐土豆片,将切好片的土豆下油锅半炸半煎过几分钟,等两面都金黄微焦时捞出,再趁着油热把蒜末和小米椒一股脑儿扔进去,在料香味儿爆出的同时往锅里放入已经沥干油的土豆片,微微翻炒几下就可以撒白芝麻与椒盐粒了。

只是不知道这味道是不是糯糯想要的。

凉菜则是拌了大一盆子海带丝儿,里面还切了黄瓜丝与胡萝卜丝,缀上鲜红的辣椒丁与翠绿的嫩葱叶,再捏一撮白糖放进配好的调料里,最后混着花椒的热油往上一泼,香味儿连路过院子外头的人都能闻到。

另外孔遇蓉这回过来还提了两个大西瓜。

西瓜在这个年代可算是稀罕物儿,别说村里没人吃过,就连镇里乡里的人都不一定有几个尝过味儿的。

现下石桌最中央就摆着两大盘儿皮薄瓤红的大西瓜瓣瓣,上头的黑籽儿粒粒分明,空气中都透着清甜的水果气味儿,单单闻着就知道这瓜水分很足,甜度绝对差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瓜是孔遇蓉亲自切的,她担心大嫂摆弄不了这大瓜,便拿过刀在大嫂和应珠面前上手演示了一番怎么将西瓜瓣瓣切得均匀又恰到好处。

最后的重头戏自然是大伙儿都期待已久的主食——高粱面鱼鱼。

与白面和玉米面相比,高粱面显然是有些粗糙的,但拿来搓好做成一小条的面鱼鱼却再适合不过。

放进开水里真如同小鱼儿一般,熟透后捞出放进凉水里,大伙儿吃多少盛多少,再往上淋点儿浇头,拌均匀后简直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今天的面鱼鱼拌料不算丰富,只做了一盆三鲜素丁、一碟子肉酱卤外加捣好的红绿辣椒酱,但即便如此也直令应康大呼过瘾,一张小嘴在饭桌上都忙活不过来。

他边吸溜面鱼儿边想,原来应贤哥在家的日子过得这么美滋滋!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遇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陨落的大师兄

春夜渡佛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妈妈不怕
连载中茄鲞究竟有多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