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婚礼

饭间大人们又商量了会儿三天后的婚礼流程,将一切细节都敲定得七七八八这才作罢。

而孩子们已经呼啦啦围到圆盘处酣畅淋漓地吃起了西瓜。

第一次见着西瓜的应贤率先端起一瓣儿,扭头递给了旁边默不作声的妹妹。

杜映雪惊异地看了眼男孩儿,伸出小手接过,嗯……其实她也没有很馋西瓜,毕竟这水果她已经吃了好几十年,几乎年年夏天家里都要消耗大几十斤。

只是,自己一直忽略的是,原来四哥这么爱她。

正连籽儿带红瓤都吞进肚里的应贤心里才没有像妹妹那样的百转千回,他只是想着糯糯肯定也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瓜,且让她先进口几秒也无妨,毕竟自己是当哥哥的嘛。

而一旁大大咧咧的应康就没这么心细了,虽然这并不是应康头一回吃西瓜,但他还是“蹭”地拿起一瓣儿就捂到嘴里,生怕自己晚一秒就又会被他娘抢走。

应骥瞅了眼自己弟弟的没出息样儿,默默拿过一瓣儿递给了小妹应琳。他与应琳在家里最是沉默,兄妹俩都不太爱讲话,与娘和应康之间的氛围时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家人搭配在一起却又异常和谐。

饭毕,杜英与杜俊回了堂屋,他俩还有最后一项重要任务——手写请帖。

虽说农村没那么多讲究,但杜家的本家就在这里,再加上杜俊现在算是族里最有出息的,这些年很多杜家族亲都经常巴巴地往过蹭,走动也日渐频繁起来。

对此杜英兄弟俩没有明确表态,只礼貌应答,虽不至于同族人老死不相往来,但也不会太热络就是了。

毕竟杜英与杜俊至今都对当年爹娘去了以后族人们的“帮忙”记忆犹新。

不过杜英一家到底还扎根在杜家庄,而且兄弟两人也都不是会将事做绝的人,也为着孩子们的将来考虑,所以这回应景结婚还不能不给杜家的本家族人们下请帖。

于是杜英兄弟俩在灯下铺开红纸,将墨汁备在桌案上,拿出儿时爹娘送给两人的狼毫笔,开始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而孔遇蓉也勤快地同大侄女抢着收拾碗筷,一屁股挤开灶台前的大嫂,“我来洗!我就爱洗碗!”

一旁啃西瓜啃得汁水横溢的应康抬起迷惑的小脸,他娘啥时候爱上洗碗的?难道不是每次都等爹到家后才叫爹撸起袖子进厨房吗?

小应康不明白大人们的弯弯绕,只知道今天的瓜又大又甜,他回味地舔舔唇,要是能天天都吃到大伯母做的饭菜就好了。

空出手来的景烈兰则是再一次走进西院的三间堂屋,最后再瞧瞧儿子的婚房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无意识地搓搓手,说起来她还有点紧张,当妈妈她倒是早已习惯,这当婆婆还是头一回。

也不知道这样的布置小韵会不会喜欢。

而完成最后一个任务的杜英正拉过马上就要成家的大儿子,父子俩都不是多话的人,但肖似的面容让他们即使是沉默地站在一处都显得格外和谐。

“应景,你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丈夫了。爹希望你以后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不管什么时候都别让你媳妇儿受委屈。”

杜英不自然地抬手拍拍儿子的肩,给出了简短却有力的忠告。

杜应景点点头,眸子在夏夜的暗色下熠熠生辉,“爹,你放心,我都晓得。”

他知道弟弟妹妹们挺崇拜他这个大哥,但他自己最崇拜的人却是爹。

他爹这么多年坦诚做人,坦荡做事,对得起任何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

他此生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像他爹这样的男人,能够成为所有家人的依靠。

何况对小韵……不用爹娘多说,杜应景自然懂心疼媳妇儿。

只是最近几天还挺难熬,彤姨和自己娘都耳提面命,说婚前三天都不许他与小韵见面,这还是自打从部队回来后第一次这么长时间都见不着未婚妻。

哦不,已经是合法妻子了。

想到这里,应景脸上不禁露出赧意,再有三天就可以天天都与小韵见面了。

杜英看着大儿子忽然变得奇异的表情,心下了然,他作为过来人,实在太清楚临近婚期的煎熬。

所幸三天不长,眨眼就到,杜家人集体起了个大早。

还没等院子里的鸡叫声响起,大人们就都已经起床收拾完毕了,另外还喊醒了床上的小家伙们。

今天可不能容他们睡懒觉,应珠带弟弟妹妹们洗漱完,每个孩子都换上了崭新的亮色衣服。

而杜应景更是激动得一宿没合眼,天还没亮就从炕上下来了,早早剃干净胡子,换上了那身肩上带着红星的军绿色制服,小韵说过他穿这身儿最精神。

杜俊也是多年工作下来养成了觉少的毛病,索性早早起来迎迎账房先生,这三位可都算是杜家庄叫的上号的人物,平常人家的婚宴都不一定能请得动。

景烈兰与孔遇蓉妯娌两个也忙中有序,有条不紊地为每桌准备茶水与干果。

至于喜糖、喜烟早在前一晚就由孩子们包好了,只等中午十二点开席时挨桌分发。

这次的喜桌还算不少,单是东院和西院都摆不下,还得占用耿大娘门前的地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大厨房的的确确是派上了大用场,昨儿乡里来的大师傅将这次要采买的菜品与调味料拉了个单子,并在厨房逡巡一番,满意地点点头,说是这个地儿管够用,顶多再在门口搭个大灶就成。

应行这些天也没闲着,除却带着妹妹东奔西跑,一趟趟扛米面粮油回来,他还与院儿里的工人们时常凑在一处,学了好些木匠建筑知识,不仅将给糯糯的小木马顺利完工,甚至还鼓捣了十几个结实的木凳子,在大哥的婚礼上也能派上用场。

这次是时间紧张,他来不及搞到更多合适的木料,也没有太多功夫细细雕琢,但等大哥的婚礼结束后,他就打算批量制作这种设计统一的木凳,不仅可以给家里人用,以后家里再有喜事也能用得上,况且就算做再多个自家院里也放得下!

另外杜英还早早地与应行、应维开始在选好空地上搭建简易小台,铺上红色薄纸,再依次摆好六个大原木椅,为接到新娘后的仪式做准备。

照着韩云乡的习俗,新郎是要在上午就把新娘子接回来,然后有个简单的敬茶改口仪式,最后在正晌午十二点宣布开饭。

但这回特殊的是,新娘的娘家与婆家离得太近,雇好的马车几乎派不上用场。

不过杜英与吴以沛商量过了,虽说两家就几步远,但该给小韵的排场还是要有。

所以应景还是按照原先的习俗,早上八点就出门,带上马车队,浩浩荡荡停在了隔壁门口。

而杜家庄这边也不时兴“婚闹”,只简简单单拜别父母,然后新郎抱起新娘一路走上车便好,只注意中途别让新娘脚沾地就行。

吴以沛夫妇这段时间早已调整好了心态,完全放心将女儿托付给这个他们看着长大的小子,而且这一个月以来隔壁敲敲打打的声音更是让老两口安心,他们相信女儿会过得舒心快活。

索性也就一墙之隔,还是能和女儿天天见面,再不济还能将闺女接回来住,所以吴以沛与路云彤这回没有哭天抹泪,而是笑意盈盈地送女儿出嫁。

反倒是吴韵趴在弟弟吴栖背上,心里想着爹娘与两个弟弟的脸,悄悄红了眼眶。

不管离得再如何近,她终归还是嫁到别人家了。

应景从小舅子手上接过他的新娘,珍而重之地肃然点头,意在让他们放心。

从稚嫩怀中落入一个温热宽大的胸膛,头上蒙着红纱的吴韵脸一烫,将眸中的热意逼了回去。

这是她的男人。

她又多了一个家。

意气风发的新郎笑得露出嘴边梨涡,低头侧在女孩耳边——

“别怕。”

吴韵被丈夫放到车上,但马车却并未如她所想的驶向隔壁。

只见马车在原地绕行一圈,竟向着相反方向“啪嗒啪嗒”而去。

原来是两家商量过后,一致同意让车队绕行一圈再停到东院门口,也算是那么个意思。

应贤手上拿着洋火盒子,望眼欲穿地站在街口等着红车驶近,自个儿今天的任务就是在一瞧见马头时就点着鞭炮,这是他最爱干的活儿!

而站在不远处的院门口的应康则是手里拎着小篮子,这里是铺红色薄纸的头儿,他需要在新郎抱着新娘踏上红纸的那一刻就跟在后面撒红屑。

再往里走便是礼台,上头椅子里分别端坐着今天的喜公公喜婆婆、新娘的爹娘,还有新郎的叔父叔母。

听到鞭炮齐鸣的那一刻,座位上的几人神色泛起激动,特别是吴以沛,要不是被妻子拉住,他几乎就要站起身来。

不消片刻,英挺的军绿色身影便抱着一身红衫儿的新嫁娘出现在院门口,在众人灼灼目光中扬声,“爹!娘!小叔!小婶!我把小韵带回家了!”

这声爹娘叫的不光是杜英与景烈兰,他也是打心底里向吴以沛与路云彤喊出了这一声,以后,这也就是他的爹娘了。

杜俊此刻心中的激荡不亚于看着自己亲儿子娶妻,他摘下已经略有些潮气的眼镜,这是他们杜家第一个结婚的小辈。

轻稳地将纤细人儿放下地,杜应景单手搂住妻子的腰,像打了胜仗回来期待着得到赞扬的将军般昂起头,今天比他立一等功时候还令人激奋。

候在一旁的应行与应珠上前分别把早已晾至温热的茶杯递到大哥大嫂手里。

杜映雪与杜应琳也嘚啵嘚啵跑上台将怀里的小团放在椅子前,为最后一个改口敬茶仪式做准备。

应景扶着吴韵上台,二人手端茶杯,稳稳地一同跪在了黄色蒲团上。

年轻的新郎脊背挺直,眼眸炫如刀锋,声音清亮,“爹!娘!请喝茶!”

路云彤连连点头,端坐在上首的吴以沛矜持地接过茶杯,从怀间掏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了女婿,“好小子!我家小韵以后就交给你了!”

而清雅淡婉的新娘挽着头发,乌黑发间别着红花,纤柔素手端着茶杯敬向了面前的人:“爹,娘,小叔,小婶,请喝茶。”

“哎!哎!”

景烈兰与孔遇蓉皆是忙不迭地起身接过新妇手里的茶,前者更是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只玉镯戴在了那如玉腕间。

沉默着充当背景板的应维手上拎着小茶壶,适时地上前为杯中添水。

吴韵再次端起茶杯,噙着笑意敬向了椅上面容肖似的两个男人。

杜英与杜俊先是递上鼓囊囊的红布包,这才接过茶,一饮而尽,“好,好,好。”

台下涎水直流的应贤瞧见大哥大嫂已经起身,便按安排好的流程,扯开小鸭嗓——

“开席啦——”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婚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陨落的大师兄

春夜渡佛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妈妈不怕
连载中茄鲞究竟有多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