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花田

在州府的时候,孟玉宁听郑逸泽说过,他家里的事舅舅出面更容易解决。

但是回家也有好几天,并没有听到双河村的消息。

孟玉宁对严丽芳摇头。

严丽芳:“你不知道也不奇怪,毕竟不是一个村子的,而且我爹那天也是留着面子的,外人应该也没听到多少。”

说完这些,严丽芳又把孟玉宁早就知道的原因说了一遍,然后道:“我爹说,姑姑他们没分家,上面三个男丁读书都是家里出钱,没道理到了二表弟读书,费用却要用姑姑的嫁妆收益!”

孟玉宁点头附和:“对呀!”

自己认同的理论得到认可,严丽芳分享欲更加旺盛:“你也是这么觉得是吧,可是我姑姑偏偏不这么想!

姑父说家里日子过的紧张,说二表弟在读书上面也不是特别好的天赋,不如干脆不读,家里的日子也能宽裕一些。

姑姑不想让二表弟现在就放弃,她自己不争取,不在家里闹,反倒想着要拿自己的嫁妆收益供二表弟读书!

我爹到了姑姑家,先质问姑姑她公公,老爷子却一口否认了!

我爹也不管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就把姑父狠狠训了一顿,说他家里除了自己的妻儿,其他谁的难处他都能看见,谁的以后他都考虑着,唯独不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还说他若是嫌弃妻儿花用的多,现在就可以把姑姑和表弟表妹他们领回来。

我爹说到这里,我姑她公公才打了姑父一巴掌,对着我爹直说好话,还说家里的男孩读书都读到了十五岁,不可能最小的孙子就不让读了。”

孟玉宁嗤笑一声:“严叔一开始质问的时候他怎么不说,直到这边要把人领回来,他才开口表态。”

孟玉宁说完,严丽芳捂嘴“哇”了一声:“宁宁,你也是这么想的!

我刚听说的时候,还觉得表弟他爷爷其实还挺说理的,被爹娘说教了好大一会才明白过来,你竟然听完就看清他的为人了!”

孟玉宁不好说她单纯的和她姑姑一样,只能道:“村里这样的的人多了,听的多了就明白了一点。”

严丽芳对孟玉宁的说辞没一点怀疑,抱怨道:“我娘还说我不动脑子,以前这样的事她从来都不跟我讲,我都没听过,哪里能听出这些弯弯绕绕!”

孟玉宁对她的结论先表示了认同,然后又道:“芳姐姐,你以后再听到这种事,不管想不想的清楚,回来先听听严叔是怎么说的,听的多了,再遇事你自己就能分析个差不多了。”

孟玉宁知道严恒是个有心眼的,严丽芳遇事多听听的她爹的分析,时间长了总会比她姑姑清醒。

严丽芳也点头说:“对,以后再听了这样的事,我就回来听听家里人怎么说。”

至于孟玉宁要她多听听父亲的分析,严丽芳并没有注意,因为对她来说,不管是找爹还是找娘,其实没什么区别。

两人又说了会其他的话,樱桃从外面回来,对孟玉宁禀报说张苗和武文欣都不在家。

孟玉宁心里有一点点遗憾,这次见不到,下次再见面,不知道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

二月初三,天还黑着,就有两辆骡车从孟家庄缓缓驶出。

进入二月,天气回暖,骡车上没再生炉子,但是一大早还是凉的很。

孟玉宁穿了冬天的厚衣裳坐在车厢里,樱桃和石榴分坐在左右。

三人挤在一块,不止是为了取暖,更是因为这辆车里,装满了跟着爹爹一起去州府做工的人的行李。

孟卫行以后决定在州府长期包工,家里接的活交给了自家大哥去干。

孟卫祥虽然没有包过活,但是他做了半辈子木雕师,做工的时候也都是在工地上,建筑所用的基本用料和步骤他还是清楚的。

孟卫行把接的活交给大哥,并不是脑子一热的决定,他去年开始想着为孩子们多攒家底,准备以后在州府接活的时候,就带着兄长开始学预算和统筹了。

现在家里的活都交给了大哥,孟卫行不止把老实踏实的干活好手都留下了,还带着兄长提前把这次建房子的用料都算好,因为兄长第一次单独带人干活,又加了一成的消耗以防外一。

不想出远门的,老实又踏实的做工好手,大部分都留了下来,其余技术好有闯劲的,孟卫行选出五个带了出来,另外又带了两个机灵的小子当小工。

如果是在乡下起院子,孟卫行带的这些人最多再配几个小工,就能开干。

但是州府接的这个宅子,只这几个人就不够了,到了地方还得再找两个技术工和干活的小工,既方便融入州府的建筑市场,也方便管理。

任何一个时代,底层的劳动人民出门做工,都是要带着铺盖的,另外一辆雇来的骡车,车厢坐了六七个人,就没太多多余的地方放行李,所以孟家的骡车还肩负着拉行李的重任。

在骡车上坐了一大天,二月的天也不长,到州府的时候已经黑了。

孟卫行带人出来做工,早就在城南租了个便宜院子,还找了个做饭的大娘,开工的时候负责给做饭。

但是现在天都黑了,租的院子地理偏僻,走的时候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来,也没让做饭的大娘提前准备,去了那边冷锅凉灶的,就算买个吃的都不方便。

能跟着孟卫行出来干活的,都是关系特别亲近的。

孟玉宁就从车厢里出来,在驾车的另一边坐下,跟孟卫行说:“爹爹,今天都晚了,咱家也有地方住,要不先让叔伯兄弟们在外面那五间里住一晚,明天再去那边院子里安顿。”

孟卫行看着闺女真诚的双眼,畅快的笑了,先说了声:“好”

然后又对后面车厢外认路的人说:“双城,跟大家伙说一声,今天天晚了,先在家里凑合一晚,明天再去城南那边的院子。”

叫双城的三十来岁男子接话道:“我们那么多人跟着家去,多不方便呀!”

孟玉宁转身扒着车厢,说:“双城叔,车上可没外人,都是叔伯兄弟,家里又有地方住,有什么不方便的!”

自从年前村里传出孟玉宁将要嫁到举人老爷家里后,村里人再看孟玉宁,自动的就带上了贵人滤镜,后来亲事没成,但是孟玉宁自己挣了钱,在州府买了宅子的事又传开了。

十来岁的小姑娘,在县里有作坊,州府也有宅院资产,身边还有两个伺候的丫鬟,以后哪怕嫁不到贵人家里,也能找个同样有钱的婆家。

所以村里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都自动默认孟玉宁已经和自己不再是一个等级了。

所以孟玉宁只是正常招待乡邻的话,听到双城耳中,竟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对孟玉宁回道:“侄女既然不嫌弃,我们今天就打扰了。”

孟玉宁笑着回他:“什么打扰呀,双城叔你又客气!”

在双城回答孟卫行话的时候,后面的车厢门就被里面的人打开了,孟玉宁的两次应答车厢里的人也都听的清楚。

一个比孟卫行大了两岁的汉子就说:“好,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孟玉宁:“还是三伯爽快!”

……

跟着父亲出来做工的同乡们,只在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就直接去工地上开工了。

起床后发现家里只剩下自己和两个丫鬟的孟玉宁:“……”

大家都那么拼,孟玉宁原本还想着先修养两天,现在么,她也不想在家躺着了,留下石榴在家里规整东西,自己带了樱桃出门,先去看看买的那处宅基。

宅基还是老样子,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建筑,要说和去年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就是宅基上湿润的地方有青草开始冒头。

孟玉宁看着宅基上的嫩绿,心里有了想法。

买这块宅基,是为了修建香楼的花园,现在因为和前面连不上,所以才空闲着。

原本要做花园的地方,既然暂时做不了,完全可以做花田。

没盖房子的宅基就是块空闲的土地,聘上一户花农,这块不到两亩的宅基,直接就能产生效益。

但是孟玉宁却不准备就这样简单种植,她决定先找人给规划一下,设计个花园图纸。

等图纸设计好,花园花圃的地方,就按着图纸上的位置种植相应的花卉,或者是用来育苗,其余的地方,当然是按着效益最大化来种植。

孟玉宁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有过开作坊的经验,让孟玉宁清楚的认识到,再周全的计划,也不如实际行动能带来效益。

能设计花园的人一时半会找不着,花农却不难找,先雇一户花农做前期准备,等花园的设计图出来了,正好开种。

想清楚了,孟玉宁也不拖沓,直接去了爹爹的工地上,跟爹爹商量宅基做花田的事。

孟卫行这边刚招来几个本地做工的,还没给他们安排活,自家闺女就过来说了宅基做花田的事。

原本就是准备做花园的地方,做花田确实比盖仓库合适的多。

孟玉宁听爹爹也不反对,又道:“雇佣花农得有个住的和放工具的地方,您给我分几个人,给我宅基边上,盖几间小屋呗。”

一旁来领人的双城,听了孟玉宁的话,笑道:“看来州府还真是来对了,这边工地刚开工,就有活接上了。”

孟卫行听完也笑:“既然接上了,你就带着新来的这几个兄弟过去,给她起上三间小屋。”

双城看着新找来的四个人,笑着应了声:“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4章 花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我喜欢的文 10

狩心游戏

被枭雄男主看上之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孟二姑娘生活日常
连载中大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