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佛法

弘福寺译经已满十旬,梵音昼夜不绝。

玄奘静坐于灯下,案上摊开《般若经》残卷,墨香与油火相和。

门外,微风送来花木之气,他抬眼,看见一人立于廊下。

岁月在我脸上留的痕迹极浅,却在眉目间多了几分超脱。

玄奘微笑合十:“施主远来,是为听经乎?”

她轻轻摇头:“我来,是为见故人。”

玄奘默然片刻,目光深处似有光在闪。

“自碎叶一别,已逾十七年。贫僧西行已归,未料今生还能再见施主。”

我低声道:“我知法师归唐时会再遇。只是——世事变了,人心也变了。”

玄奘看着我:“施主心未变。”

我怔住:“为何如此言?”

玄奘缓缓道:“施主非此世人。”

那声音极轻,却如石入深潭。

我抬眸,瞳中闪着惊色:“法师……何以见得?”

玄奘微笑,不答。

他只是伸手,从案上取起一卷经,轻拂其页。

“佛言:三世皆空,心外无境。若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则施主之来处,不过一念之差。施主心念向未来,则未来亦能来此。”

我沉默良久,轻声问:“法师是说……我所行之事,并非偶然?”

玄奘答:“非偶然,亦非必然。是愿。”

我抬眼,泪已盈眶。

“那我为何来?只是为了看一场盛世?”

玄奘合十:“施主来,为成就愿。愿即法,法即缘。”

灯影摇曳,玄奘的声音温柔如水:

“未来未至,过去已去,唯此一念是实。

若心能净,则无来无去。施主来自未来,不过愿力所感;而今愿已圆,施主当归。”

我静静垂首,泪滴在青衣上,仿若岁月的印痕。

“归……归向何处?”

“归于心。”玄奘淡淡一笑,“施主求的是未来,而未来在心中。”

我终于合掌拜下,泪中含笑。

“请法师赐我一偈,记此一生。”

玄奘垂目,合掌低诵——

“有缘不系生死线,

无相常存愿力心。

若问来处何方界,

一念菩提即是今。”

我抬起头,泪已干,眼底澄明。

“法师之言,我懂了。”

玄奘看着我,声音极轻:“施主,本无未来可来,亦无过去可去。此刻即永恒。”

我行一礼,缓缓转身。

月色照在我的背影上,像一条通往无边时空的光路。

风起,带走了我的衣角,也带走了我的形影。

玄奘注目良久,合掌念佛。殿中灯火忽暗,又一盏亮起。

他低声诵道:“愿此身后世,仍度无量人。若有一心能悟,无问来处何方。”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还军,此役虽未灭高句丽,但此役后,随着新罗和百济趁火打劫,攻占高句丽城池后,高句丽国力逐渐衰落,自此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威胁。只是此役过后李世民身体大不如前,自此疾病缠身。

同年九月,秋风拂过含光殿外的梧桐,沙沙作响,如同远方的潮声。

李世民卧于榻上,身着浅绛衣,眉宇间隐隐透着病色。

我替他添被时,他忽然开口,语气温和,带着一丝久违的闲趣:

“卿,朕近日常夜梦旧人旧事。

卿可知,昔年魏征尚在时,朕曾做过一件傻事。”

我抬头轻笑:“陛下若称之‘傻’,臣倒要洗耳恭听。”

他也笑了笑,目光望向帐顶,仿佛时光倒流。

“那年魏征屡屡犯颜直谏,朕虽敬他,也常为他所恼。

一日梦见他又来驳我章奏,怒极之下,竟在梦里杀了他。

醒来心中惶然,惧他果然见责,

遂命左右将御苑中所养一鸟闷死——

以消梦中之‘气’。”

我怔了怔,不觉莞尔。

“陛下是帝王,竟怕至梦中之人,真乃可爱之极。”

他失笑,轻咳两声。

“是啊。朕纵横天下,却敌不过一人之口。

如今想来,魏征直言,朕应感念才是。”

他顿了顿,望着我,声音愈发低缓:

“朕这一生,建功立业,征战四方,

到头来,却记得的,不过梦中一鸟、殿前一笑。”

病榻上的气氛一时温柔。

李世民闭目半倚,似陷在往事的回声中。

我替他整了整被角,笑道:

“陛下方才所言梦中闷死之鸟,

臣所听的版本,似乎……不太一样。”

他睁眼,微笑着看我。

“哦?卿且说说,世人又如何编排朕?”

我轻咳一声,作出讲古的神态。

“话说有一日,陛下不知从何处得了一只鹞鹰,日日带在身边。

早朝也不离手,玩得不亦乐乎。

魏征见了,心想这皇帝若一朝误了政事,岂不是害了天下?

当即谋了个法子,要‘杀鹰立谏’。”

李世民听得有趣,忍俊不禁。

我继续笑道:

“魏征上殿奏事,故意言辞滔滔,拖得天荒地老。

陛下怕那鹰闷死,又不能在群臣前取出,

只得暗暗焦急。

谁知魏征越说越起劲,陛下也越急越不敢动,

于是那可怜的鹞鹰——就此殒命衣下。”

我说罢,抿嘴偷笑。

李世民也忍不住摇头叹息。

“这群史官,当真偏爱添油加醋。”

我打趣道:

“臣倒觉得这段有趣得很。

天子也会怕人说,忠臣也会使坏心,

鹞鹰虽死,却留下一桩千古笑谈。

只怕陛下自己,都未必舍得删去吧?”

李世民沉默片刻,终是笑了。

“卿说得是。魏征若在,定又要骂朕一顿。

可朕如今想来,他骂得越狠,朕越安。”

我看着他笑的模样,心头忽然一软。

烛光落在他脸上,映出几丝苍白,却也平和。

“陛下可还要听别的故事?”我轻声问。

他点点头,语气温柔得近乎少年:“卿再说一段,不论真假,只要有卿的声音。”

我微微一笑,思索片刻,俯身替他掖了掖被角。

“那臣便说一段坊间的趣谈罢。陛下可莫要动怒。”

李世民含笑:“朕若真动怒,卿岂敢这般卖关子?”

我装作神秘,压低声音道:

“世人论帝王之气,常分龙凤猪三相。

秦祖龙,开天地之威;汉小猪,运万乘之智;至我大唐——乃凤鸣九天,号曰‘李二凤’。”

李世民一愣,随即笑出声来,眉梢带着少年般的明朗。

“李二凤?这名倒新鲜。‘祖龙’也罢,‘小猪’也罢,为何朕便成了凤?”

我忍笑不语,只轻声答道:

“传说凤凰非凡鸟,雌雄双栖,鸣则天下安。

百姓说,陛下有凤之德,心软、好生、爱才——与龙的威烈不同。何况陛下曾经还写过一篇《威凤赋》,曾经在文章里自比凤凰。故唤一声‘李二凤’,既调笑,又敬服。”

他被我逗得直摇头:“这‘心软’二字,倒像魏征骂我的口气。”

我笑得更深:“世人却夸您是凤。龙生威,凤得和。陛下若只作龙,天下虽服,却不亲;若作凤,则民心自归。”

李世民凝视我良久,神色渐缓,唇角微动。

“凤鸣九天,卿倒会哄朕。”

我答道:“臣岂敢哄?不过实话一句——

凤凰虽贵,终也有疲翼之时。愿陛下安神养气,莫思天下,先护此凤羽。”

李世民轻轻阖目,似被这话抚去了心头几分沉重。

窗外梧桐摇曳,秋声入梦。

他低声道:“有卿在,朕的梦,似乎也安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梦千年
连载中趁早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