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流言又起

不出一日,涼都城南二街口,便出现了一具男尸。据说这男尸是因为夜半大雨,喝醉晚归,快走到家时,突然心悸倒地,猝死门外。后来听说,此人乃是工部的员外郎,好像叫什么刘合朋。

工部尚书朱道存得知此事,心知定是有人正在清理当年背叛明王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此时,佟县又传来了急报,只因庆、淅两州瘟疫蔓延,半月之间,疫病已扩散到了周边,如今佟县病者上千,死者已过百人。

皇帝得知疫病消息,大为震惊,他不是已经派了官员和太医前往整治,如何还是让疫病蔓延了?便召集文武百官,连夜商议。

各官各有说辞。有说用火烧的,有说将病者送往山里的;有说何不派兵先将佟县围守,防止百姓乱走的;又有说不如立时加高河堤,避免来年又发大水。皇帝闻之,觉得这些方法皆有用处,正要纳议,不想帘后却传来太后的咳嗽声。

听见咳嗽,太常少卿孟祭突然上前,提议不如让皇上先迎娶皇后,以正大涼之仪,说仪正则气正,气正了,疫病自然退去。

皇帝闻之,顿觉无比震惊。此人的儿子才死了不到两个月,怎么有工夫管起别人娶妻之事来?

可太后却在帘后说了一声“甚妥”,许多官员们都齐声称“此法甚妙”,可不费一兵一卒,果然不愧是太常少卿。

这件事,明眼人一看,就知他是太后事先布好的“棋子”,只等着提出来,叫大家附和,因而众官又哪里是夸他,都是在拍太后的马屁。反正患瘟疫死的,又没有他家亲戚,既然这主意太后喜欢,丞相也不反对,半数官员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只有少年皇帝夏彦的脸色,是又惊讶又难看。他哪里能想到,国家接二连三发生这样的事,众官想到的方法不是如何去救治百姓、防止疫病蔓延,竟然是迎娶皇后,简直荒唐!

就在夏彦无可奈何,站起来就想要退朝之时,一位老臣突然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一议。”

老臣道:“如今边有外事,内有疫病,急需钱粮,若在此时迎皇后进宫,大肆铺张,费用国库,为百姓所不良。何不先派遣得力之官员,前往佟县发放药粮,派禁军把守城门要口,防止蔓延再次发生,以致危及周边。再派遣太医前往分选病患,清出疫者,将疫者单独圈禁,若死或烧或埋,若不死,也可困于山中,以免散出。”

众位官员本见皇帝已起身,以为马上可以退朝回家抱孩子,谁能想到,还有人会站出来提议,不由齐齐看去。只见这位老臣白须白发,麒麟袍身,慈眉善目,年近古稀,原来竟是才上京不久的靖国公玉无尘。

玉无尘乃是追随先帝的老臣,封“靖国公”,在南地拥有独立兵权,手上还有一支“靖军”,当年柳未安自封“天永皇帝”,四处祸乱,却始终未能跨过沅江,就是多亏了他的那支“靖军”。

夏彦见之,不由心中一喜,他怎么把这位老将忘了?

如今,朝堂之上除了他新提拔上来的一些年轻官员冒死上谏,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太后。此时见这位老国公真是有够直言,不由又生起斗志,坐回到龙椅之上。道:“此法甚好,老将军请接着说。”

靖国公又道:“围城困守,清出疫者,百姓必然慌乱,因此需再往城中发放药粮,以安民心,同时再派兵镇场,自然不会混乱。皇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发放之药粮不可在外采买,以免商贾作假,需直接从国库运出,严查清点。如此一来,定能平息疫病,免去祸患。”

夏彦大喜过望,周身通透,正要说“好”。谁知,嘴还没张开,付太后突然掀帘而出,金冠华衣,玉容冷厉,站在朝堂上怒目视下。

众官见太后突然出来,都失了脸色,纷纷垂首。宝座上的皇帝也是吓了一跳,那神情虽比不得耗子见猫,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付姚脸色微变,站在一旁,心中暗道,太后今日怎么出了帘子,未免有些沉不住气。莫非,是连番变故让她失了主意?

正想着,就听付太后道:“靖国公之言,确为上策。但因疫病发生,选秀之事已然一拖再拖,如今皇后虽已封诏,却尚在本府,若迟迟不迎皇后进宫,岂非引百姓笑话?哀家已令太史监太史令观天查阅,皇帝已至娶亲之龄,若再不迎皇后,天下必有混乱。”

说到这里,她扫视了群臣一眼,接着道:“何不如,一面迎皇后进宫,一面派遣官员前往佟县发放药粮,岂不两全其美。”

她一言未罢,众官员都跟着附和道:“太后娘娘此言甚可。”

说完,又纷纷转头,看向站在最后面的太史令杨天术,都想不到,原来是这个四品小官给太后出的主意?

这叫杨天术的官员,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他的表情,看上去比谁都惊讶。他完全不记得太后是何时令他“观天查阅”,他每日上朝都是困困而来、乏乏而去,在国家大事面前,从无他说话之地,更是没有见过太后之面。

这不,自上任三年了,今天才是头一回在朝堂上看见太后的真容,岂能想到太后今日会将自己点出来?

可是,太后都说了已“观天查阅”,他一个小小太史令又岂敢否认?否认了,不就是说自己没去干活吗?一时间不敢承认,也不敢不承认,只好埋头看着地上的金砖,一个字也说不了。

就在这尴尬之时,是靖国公开口救了他,“太后娘娘之言,确也合理。不过,迎不迎皇后,何时迎皇后,理当由皇上说了算,皇上已然临朝,太后娘娘当以天威为准。”

一句话,说得太后脸色大变,那眼中之杀意,腾空而起。

这时,付姚连忙道:“国公此言,并非无理。不过,以本相之见,皇后要迎,疫病之事,也要平息。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时,不知派谁前去佟县为好,还请皇上和太后娘娘示下。”

付丞相果然厉害,轻易不开口,开口就是制衡之术。

“这件事……”

皇帝刚要开口,付太后却抢先一步,冷声道:“这件事既然是由靖国公提议,何不就由国公领此军令吧!”

皇帝着实没想到,母后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抢他的话,虽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反驳。一来是心惧太后多年,二来也担心众官觉得他们母子不和,以后对他这个皇帝更加不予理会,便只好忍耐下来。

众位官员却是纷纷瞪大了眼睛。苍天,这位靖国公如今已经七十高龄,莫说领军令,怕坐上马背都不一定下得来,太后竟然如此不顾老臣之性命,要派他前去,都不由唏嘘同情。

再一想,幸好自己没有做那出头鸟,要不然,岂非自己倒霉?

然,这靖国公却是个厉害的,他竟欣然应允,高声道:“既然太后不嫌老臣年迈无用,那老臣就领此军令。”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但是,老臣也有一个条件,还请皇上和太后应允。”

皇帝赶忙道:“老国公,你快快说来,朕无不应允!”

太后冷笑一声,看了皇帝一眼,才慢慢道:“不知靖国公有何条件?”

靖国公道:“老臣此去,不领城兵,也不领县兵,老臣要禁军,要神威军——全军!同时,还要南军副统领付成元,全权听我指挥。”

他话音未落,众官的目光又齐齐看向了付成元。

付成元刚才在旁边就插不上话,此时一听,立时就要拒绝。他怎么可能听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指挥,这不是折了他的面子吗?他可是付成元!

岂料他还未来得及张嘴,太后却已开口道:“哀家可以答应你。”

什么?付成元不由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太后姑母,她怎么能答应呢?正想开口说话,不料父亲一个眼神瞥过来,他到嘴边的话,自然也就生生咽了下去。

靖国公听了,恭敬向上道:“多谢皇上、太后!”

于是,不日之后,靖国公玉无尘和南军副统领付成元,便共领三千左、右神威军,带上粮药,浩浩荡荡朝佟县出发了。

话说太后如何会答应靖国公之提议,她同位前朝后宫多年,如何不知这个狡猾的老头打的是什么主意?

若要让付家的一个女人进宫,那就得让付家的一个男人出去,只要付成元跟了去,靖国公设法一个什么罪名,说他不听军令,降职或撤职,都是有可能的。但眼下之景,皇帝已亲政,就快要无她这个太后的立足之地,只有尽快让付云婉做了皇后,才能使付家长久荣华,也能让付姚的丞相之位更加稳定。

所以,此刻就算天塌下来,付云婉也要进宫。因为男人官职随时可以变换,做皇后的人,只能有一个!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看神威军前脚刚出皇城,随后,离涼都最近的宁音寺附近村落,就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批逃难的百姓。这些百姓虽然看上去都康健无恙,只是脏些,但周围百姓唯恐有人带疫病前来,都不敢开门,更不敢让他们靠近,生怕万一。

因此,那些人来了,没有吃、没有住,就只能聚集到宁音寺下,请求佛门施粥。

宁音寺虽是国寺,却不是国库,又哪里救济得了这许多人,便立叫本地官员上书皇帝,以请示下。

说来是讽刺,这些难民若是知道涼都城内遍地是施粥行善的小姐,不知道会不会后悔没有直接去京城?

当然,天子脚下有了难民,这可比千里之外疫病死了几千人还要重大,毕竟事关国家颜面,最重要的是,万一有人身患疫疾而来,岂可了得?

虽说人数并不多,但是涼都城知道了消息,也是人心惶惶,都猜测天下是不是已经乱了,外头是不是都患上了疫疾,所以难民都上涼州来了?怪不得,连神威军都派了出去,实在是叫人害怕。

总之,四城百姓纷纷揣测,三街六巷各有说法,人人不思作息,只愁将来。

就在这时,一则流言,也如同瘟疫一般,开始在大涼都城渐渐蔓延。

流言称,大涼国之鸿运,皆被“妖物”祸害,其“妖物”搅乱朝堂,逆天违理,欲效武后,雌统雄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经年烈酒

替嫁多年后

婚后动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梦中几度秋夜月
连载中兰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