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玉君托呈羽暗中调查此事,他所查到的一切或许比我记忆中还要清晰一些。离开迷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混沌绝望中逃亡,我不知晓自己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晓这一切背后的关联,直至第一场冬雪落下。”
“老天就是如此顽劣不堪,喜欢用相似的命运去惩罚狂妄之人。当初我带人追杀甲十三,数次将他逼入绝境。而不过半载之后,走投无路之人便成了我自己。甲十三在山庄时举目无亲、无人能依,却得李青刀相助。而我曾经一呼百应、风光无限,一朝之间却落得众叛亲离、穷途末路,还不如一只街边的野狗。我此前半生曾收获过多少荣光,那一刻心中便滋生出多少仇恨。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那个愿意在绝境中向我伸出手的人是谁。”
“彼时我已是伤重力竭、强弩之末,情急之下兵行险招,想着灯下黑的道理,折返回了陵湖,拼着最后一口气连夜潜入青重山后山。我是书院出身,知道那里的密道,不料却撞上在后山观星的老师。他救起我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再第一时间认出他的脸,是先看到了他身上那身书院的芰荷纱,又看到了他腰间挂着的铜削,这才慢慢想起有这么号人。”
大雨中的洗竹山再次出现在眼前,几乎是是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情节,秦九叶心中一紧,几乎是当下便追问道。
“你威胁他了吗?还是骗了他?”
“我自知狄墨与朝中宿敌都要借此机会将我铲除,我已是走投无路,即便心中不安也再无选择,干脆便将一切罪名都推到旁人头上,哭诉进入山庄、成为旁人手中屠刀非我本意,自己是一时不慎才步入歧途,幡然醒悟过后想要摆脱这一切才会被庄中人追杀。他听后只问我,是否当真决心悔过、重头再来,我那时只想活命,自然又是一番痛哭流涕。他再没有多说半个字,只将我藏进后山的茅屋中,每日走上十里山路为我送饭食和草药,直到天下第一庄与官府的人一同找上门来。”
公子琰落笔的动作一顿,有些似笑非笑地望向她。
“我说到此处,你可会觉得他是个轻信于人的蠢钝之人?”
秦九叶摇摇头。
“不是所有人都似你这般,将良知的泯灭当做聪慧,将善意与勇敢当做愚蠢。”
沙哑的笑声响起,吸饱墨汁的笔肚吐出一滴墨来滴落纸上,洇出一片磨痕,提笔之人却浑然未觉。
“他们来到后山的那天,我就藏在茅屋后的石板下。石板隔不住我的耳朵,他们每一个人的声音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说出口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得。”过往记忆在讲述者胸臆间翻涌,令他发出沉重而不甘的咳喘声,“整个书院背后是远在都城的半个襄梁朝野,却没有一个人在此时为孙家进言半句。天下第一庄里高手无数,却无人敢反抗狄墨说的半个字。而我的老师不过一介书生、没有半点拳脚功夫,却能对着那些人逐句驳斥,说他们是贼仁戕义,嘴上是天下、心里是自己,连做人最基本的良知都没有,只不过是仗着手中刀剑屠戮弱者、仗着世袭的权力倾轧异己。他悔为书院做事十余载年,今日若是身死也算偿还了这笔业债。”
一语作罢,好似呼出了肺腑之中最后一口浊气,公子琰缓缓搁笔,抬手摩挲着那张最普通不过的黄纸,未干的墨迹沾染了他的指尖,转瞬便又干涸。
“我的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丹青。丹青不是野心所归,他也不是桃李遍朝野的帝师太傅。一意孤行进入山庄之后,整整七年我都没有回去看望过他。我少时志存高远,自以为有这世间最崇高的抱负,对他教授的丹青星图、民俗风土之事嗤之以鼻,在书院时甚至未曾好好对他行过大礼。但救起我的那一夜,他却对着一个七年未曾谋面、已经年逾三十的我说,我永远是他的学生,而老师保护学生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
十指在桌案间收紧,他那双早已干瘪的双目流不出一滴眼泪,声音却因哽咽而越发沙哑。
天边最后一丝光亮褪去,世界坠入一片沉郁的蓝色,萧索秋风将滞留桌案间翻飞的书页吹得哗啦作响,与落叶交织成萧索的声音。
秦九叶静静望着木轮椅上的那道人影,心底犹如被秋声震动而深感悲凉。
她没能亲眼见证那样意气风发、师者仁心的孟珂,但她自己也是有过师父的。
她的师父收了秦三友一篮子鸡蛋便带了她整整十年,从未吝啬于分享她平生所见所闻、所学所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止是她的师父,拯救李樵于幽暗过往而不求回报的李青刀是如此,倾尽一生所学培养滕狐的左鹚亦是如此。
她已不能去询问杜老狗,是否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她也并不想去苛责眼前之人,发誓要榨出几滴迟来的泪水。但她还是忍不住会去关心故事的结尾。
“然后呢?你有没有去找过他?”
“他被带走后,我养好伤离开了后山,却不敢轻易抛头露面,只能如地底蝼蛄般不见光地活着,待有机会再回到陵湖的时候已是半年之后。书院里又换了一批教习,我小心托人打听,只知道他并没有被处死,只是人疯了,东躲西藏一阵子后便从陵湖消失了,再没有人见过他。”
公子琰垂下头去,即使身体衰败残破,这具身体中的灵魂却仍带着往日高贵倨傲的记忆,只是此刻愧疚与负罪的沉重已彻底压垮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