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的项目招商酒会前半小时,是丁筱主讲她的节目创意,部分样片播放,介绍专家团成员,播放渠道等。后40分钟是论坛,由闻人主持,李树嘉记者、毕教授和云升轮流发言对谈,最后20分钟是观众和媒体提问。
之南的座位在观众席的第一排边上,旁边的空位上写着庄律的名字,中间坐的是站台的名人、魏总夫妇、业界大佬和潜在投资人代表。
她入座的时候,论坛已经开始了,一切都按流程走着,云升说的话都很克制,不煽情也不画饼,和在峇厘岛劝她假结婚的时候判若两人。
原来就可着她一个人欺负,哼。
云升的眼光向她瞟来,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云升一开口,身后就有隐约的嘘声,如芒在背。眼看快到提问环节,她悄悄给丁筱递了一张手卡。2分钟后,收到丁筱的微信:OK。
之南起身离开了会场。
此时,闻人正在向观众宣布:现在我们进入互动环节,有没有哪些媒体或现场的客人想要向我们的论坛嘉宾提问的?
一个男人举起了手,站了起来,拿到话筒,用奇奇怪怪的口音说:我想请问,RAYCORP的云升先生……
云升看着那个人,目光渐冷。
闻人主持忽然举起话筒:“很抱歉我必须打断一下,因为我们的现场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看到他一定会和我一样地兴奋!让我们欢迎——CAPSULE胶囊集团的前主席,岛屿书院的发起人和现任院长,覃向霖,覃老!”
一位小个子老人,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从人群中缓步走上舞台,向全场致意。
媒体的镜头刷地齐齐对准覃老,快门声和闪光轮番交替。
会务已经立即在台上加了把沙发。
台下掌声和口哨声雷动,有人大喊:“院长!院长!院长!”
覃老先向观众鞠了一躬,然后落座,闻人递上话筒:“我也很兴奋啊覃老,上次采访您,已经是10年前了。这些年您怎么一点儿也没变呢?”
覃老呵呵笑着:“你也没怎么变啊。(主持人害羞)可能我们用的是同一款面膜?”
台上台下笑声不断。
不知何时,庄律进来了,在之南身边坐下,点头算打了个招呼。
覃老说:“我今天来,也想借这个绿色建筑的主题,向大家宣告一件事,就是我们岛屿书院即将推出一座新能源的移动图书馆,这间图书馆会在全国巡游,叫‘漂流计划’,我们不再说流落荒岛要看什么书,而是要把整座岛带到你身边。”
说了等于什么都没说,于是记者们纷纷临场发挥,想要得到更多细节的透露。
顺着记者的提问,覃老又抛出一个邀约:“我们希望,岛屿书院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符号,我刚才听了这次论坛的对话,希望云总能把新能源产业链的话题再为我们展开说说,有空到岛屿去做一次客座教授。”
云升从善如流:“可以,只要您告诉我您用的是哪款面膜就行。”
闻人主持在笑声中结束了整场论坛,请大家到会场外用餐。
40分钟前。
应之南出现在西塔的行政VIP Lounge门口。她曾在双子塔酒店接送过许多S刊时尚活动的嘉宾,非常熟悉这个建筑的结构,包括一些外人不知道的员工捷径。
比如,怎样从某个楼层的露台穿出去,就能进入另一侧的客用电梯,上到西塔顶楼的行政餐厅,再用餐厅的螺旋楼梯步行到行政VIP Lounge,毋需房卡。
她整理整理仪容,到门口往里轻轻唤了一声:覃总。
覃老近年已卸下身上所有职务,只有10年前的旧部才会叫自己覃总。
15年前,初次进军京城地产的覃向霖想要开发一个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民用住宅,他想模仿北欧小型地产的模式,做一个面向进京人才,尤其是单身和青年创业者的社区楼盘。他相信08奥运将为这座城市注入想象不到的新血和生机。
08年胶囊社区建成,他的团队为推广投入了不少,但彼时最火的仍然是大产权商品房,因为奥运期间大部分的基建停工,导致2006-2007年房市出现短暂的降温,覃向霖的项目是商住两用小产权,并不受市场青睐。
恰好当时有位欧盟国家前市长汉斯访问京城,团队争取到把媒体见面会的地点放在胶囊的公共空间做,安排覃总与汉斯共同接受采访,意在树立项目的国际精英形象。覃向霖一身黑西装红领带,以彼时最标准的商务精英封面人物造型现身。奈何媒体对中年微秃企业家与微胖外国领导人兴趣不大,只是敷衍地问些常规问题,例如您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没有吃烤鸭,参观了哪些奥运场馆等等。
现场有个小姑娘站在一众长枪短炮后排,戴着棒球帽,清汤寡水的脸,一直举着手里的小数码卡片机拍照。到了提问环节,手也举得高高的,拿到话筒后,用英文举了欧洲城市规划的几个例子,请汉斯前市长谈谈对胶囊青年社区的印象,之后还提到了汉斯爱吃的扭结饼,让外国人十分开心。
见面会结束后,媒体都围到前面给高层递名片。小姑娘挤不进来也不着急,待人群散一些,她走近覃向霖问了好,说自己是青周刊的实习记者,希望有机会请覃总和汉斯一起做个专访。覃向霖对她有印象,请她上自己的办公室细聊。
看到年轻的女孩子走进大佬办公室,覃总的秘书总会多留意一眼,作为商界名人,覃向霖的办公室对初入职场的菜鸟来说,是一架云梯。
小姑娘坐在沙发上,埋头整理采访笔记,似乎对周遭的气场浑然不觉。
她对覃向霖说,汉斯在担任市长时,因为其亲民的骑行通勤方式、对环保生活的践行,在年轻人中很有人气。希望在咱们这个青年社区项目里,也能请两位一起拍组骑自行车的图片。另外,她建议:“覃总可不可以也穿T恤衫和牛仔裤?这样既中国,又国际化。”
那张在胶囊社区骑行的图片上了青周刊的封面,并火速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覃向霖买了版权,将这组图片做成胶囊社区的形象片。他本人穿T恤衫的形象,也成了年轻国际化精英的乐活代言人。项目销售一空,并顺利融资第二期、第三期,直到今天在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有胶囊的进驻。
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覃向霖一跃成为地产大佬和意见领袖。
那时她还只是个在外交学院传播系念大三的学生。
覃老听见声音,看到门口探出一张笑意盈盈的脸,眼神清澈柔亮。
“小应?啊现在是应老师了,好久不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