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东宫众望归

不知怎么,李恒令杜秋回想起了同样很有男性气息的李师回,尽管李恒的面容并不如李师回英俊。杜秋脑海中晃过了李师回的形象,顿时心生警惕!

“时候不早了,请太子殿下尽快回少阳院安歇吧!”杜秋刻意彬彬有礼说道,意图拉开两人的距离。

“唉!”李恒故意夸张叹道:“怎么每次好不容易巧遇,你都急着要赶我走呢?”

“殿下,如果德仪没记错,殿下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杜秋了解李恒性情直爽,索性实话实说:“民间十来岁以上的嫡子对庶母,都要避嫌,更何况,殿下贵为太子。”

“你这句话,要是给我的母妃听见了,那还真能讨她开心!”李恒避重就轻,嘻嘻笑道:“母妃最高兴有人说我是嫡子了。”

“郭贵妃本来就是皇上的正妻,相信迟早会荣升皇后。”杜秋特地在李恒面前如此肃然说道,那么李恒若传话到他母妃那边去,应会对自己有利。

“坦白说,假如母妃不是我的生母,我还真能理解父皇为何不立皇后。“ 李恒直言道:“皇帝也得顺应众意,做不到随心所欲。既不能册立自己最喜欢的女人为皇后,那何必立后呢?说来,父皇母妃这两年谈不拢,敲不定要我娶谁作太子妃,我还真庆幸啊!反正他们挑的,都不会是我自己中意的,没有太子妃最好。”

“殿下虽没有太子妃,倒也有好几个孩子了,不是吗?”杜秋脱口说道,随即后悔,但此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

“是呀!我有几个姬妾。”李恒不以为意,轻鬆回道:“只可惜,她们长得都不够美。我比不上父皇好运,没能遇上德仪娘娘这样出众的美人。”

“殿下过奖了!”杜秋听李恒越说越过火了,真不晓得该如何应对,只能低头谦逊道。

“我可没言过其实,你确实是个大美人啊!难怪父皇最疼你。”李恒由衷说道:“对了,既然你经常陪侍父皇,一定相当了解父皇,我可否请问你,我到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才总是得不到父皇欢心?“

“这,殿下多心了吧?殿下怎会不得皇上欢心?“ 杜秋不想淌浑水,连忙搪塞道。

“两次立太子,父皇都不愿意立我。”李恒坦率说道:“这次立我,父皇很勉强,谁都看得出来。问题是,大哥、二哥他们并没什么特别优秀的表现,父皇究竟是凭什么,就认定了他们都比我强呢?”

李恒的肺腑之言打动了杜秋,使得杜秋诚恳建议道:“如果殿下当真认为,皇上比较偏愛惠昭太子,以及澧王,那就不妨学学他们谦恭朴实的作风。”

“你是说,要像他们那样沉默寡言,总是闭门读书啊?”李恒像是喊冤一般感叹道:“那太闷了吧?我就是喜好热閙,常常找几个亲王一道去打马球啊,出城打猎啊,回来吃野味、喝美酒啊,看看杂耍、比武,或者歌舞表演啊,这些嗜好可都不犯法吧?有什么不对呢?”

“并没有不对。”杜秋宛转回道:“只是皇上想法比较严肃。这就要看殿下有多么在意皇上的认可了。”

李恒听了,先是怔了一下,但他稍加思考,就点头赞同道:“嗯!你说得很有道理。好,我听你的。从明天起,我会少出门,多读书。希望有朝一日,父皇会对我满意!”

李恒说到做到,从此果真收敛了不少。他父皇李纯从华清宫回来以后,发现李恒在朝堂上很专注聆听大臣们提出的议题,后来又常听太监们禀报太子待在少阳院读书。久而久之,李纯渐渐较为肯定李恒,也由此推论:李恒只要能够成器,或许将会有能力制得住外戚!这样一想,李纯就越来越不再纠结于自己册立李恒为太子的被迫成份了。

恰如俗话所谓诚于衷而形于外,李纯对李恒有所改观,李恒当然察觉了出来。为此,李恒非常感激杜秋,并且暗中发誓:将来登上皇位,必定会对杜秋有所回报!

本书是《惊世殊宠》系列第七部,女主角是唐宪宗时代宠冠后宫的杜秋娘。本章因故提前一天刊出。平常还是多半在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

顺带说些题外话:最近几天哈佛的一场毕业生演讲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坦白說:一場好演講在理性方面要能提供知識資訊和統計數據,在感性方面要能敘述打動人心的故事細節,而蔣雨融的演講在這兩方面皆欠缺,難怪很多人批評她講的全是空話。只不过,其中有些批评是关于演讲者蒋雨融的口音,就未免太苛刻。其实,蒋雨融的中国口音并不算重,她的单字发音大致都对,只是她比较不会连讀上个字结尾的子音和下个字开头的母音,还有她的腔调存有中国北方腔罢了。比起笔者所见过一名中国口音极重但热愛上台讲英文的女老板,蒋雨融可强太多了(毕竟学历远胜于上一代的那名女老板)。蒋雨融的演讲对母语是英文的美国人来说,应当是可以接受,因为美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如果住在大城市,往往听惯了各种口音。

那些指责蒋雨融口音的网友顯然沒讀過語言學(笔者大學時代修過語言學),他們不知語言學有critical period的理論,亦即人類從牙牙學語到發育期是关键階段,過了發育期才開始講一種新語言,就難以達到如同母語人士的腔調。這樣看來,蔣雨融十五歲去英國念高中時理當已經差不多發育完成,她有中國口音就不能怪她。相形对照,笔者必須感謝自己的幸運,天生音感比較敏鋭,儘管和蔣雨融一樣过了發育期才初入英語環境,但做到了不止單字發音準確還能連音,在簡短的日常會話之間總有美國主流社會人士以為笔者是ABC, 只是每當上台做主持人或口譯,以及做影片配音的時候,由於內容較為文謅謅,含有較長的單字和複雜的句型,就較難把握整句腔調起伏都百分之百吻合美國腔,通常大約達到百分之九十。因此,笔者或许还不能算是critical period理论的一个百分之百的例外,只可谓百分之九十的例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美国人,中国人对蒋雨融的英文比较挑剔,等于显示了中国人求好心切的民族性。笔者自己也还保有这种民族性,对自己要求很高,讲英文总希望尽量要做到和ABC一样。坦白说英文的美国腔是较难把握的,因为声调变化较多,母语人士之间的差异也较多(就不确定模仿哪一种最好而容易混肴),不像英国的伦敦腔较为统一。假如笔者长年住在英国,应会比较容易突破critical period理论所说的影响,伦敦腔应可做到百分之百。最近笔者做了一个简介旧金山莎士比亚花园的视频,在里面用英国腔朗读莎士比亚名句,结果无论在美国自己放的社交平台,或在中国由合作的出版社帮忙放的社交平台,都深获好评。出版社放的那个视频在中国点击数目有一万多,都没人挑剔。但不知如果到了蒋雨融那种几百万或几千万人看的程度,会如何呢?想到这里,就更要鞭策自己多加努力了。愿与读者们共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东宫众望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莫惜金缕衣
连载中盧韶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