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
地点——北京**广场。
军用运输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时,正值盛夏午后。
常则第一个踏出舱门,热浪混着沥青气味扑面而来。
身后的队员们鱼贯而出,二十三人,正好组成一个方阵。
这是总部特批的编制,不多不少,全队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兵。
“全体都有——”常则声音不高,所有人瞬间立正,“行李放招待所后,操场集合。”
前来接机的参谋小跑过来,敬礼:“常队长,车已经备好了。”
常则回礼,目光扫过停机坪另一侧。
其他军区的代表队也在陆续抵达,有空军蓝,有海军白,而他们这一抹陆军绿,仿佛是最不起眼的一支。
“上车。”他简短地说。
他们坐大巴进市区时,有个新兵脸贴在车窗上:“教官!**!”
常则瞥了一眼远处金色的檐角:“有的是时间看。”
阅兵村的训练场比他们基地大十倍。
队员们刚放下行李,基地教官就吹响了集合哨。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特种作战方阵’。”教官背着手踱步。
“别以为特种兵就不用练队列——在长安街上,你们代表的是全军最精锐的力量!”
常则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自己的小队在烈日下站军姿。
已经四十分钟了,没人动一下。
“常队长,”负责指导的阅兵指挥部上校走过来,“你们不用练劈枪,但步速必须卡在112步/分钟。”
常则点头,跳下观礼台亲自示范。
他的正步像用尺子量过,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秒针跳动的那个节点上。
“看到没?”他转身问队员,“要像在潜行一样——”
“——轻拿重放!”队员们齐声接道。这是他们在热带雨林任务中总结的要诀。
上校挑眉:“有点意思。”
常则:我的兵,能没意思吗。
凌晨,常则独自回到训练场。
月光洒在跑道上,他脱下外套,开始一遍遍练习分解动作。
抬腿、定高、落地。
作战靴砸在水泥地上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我就知道。” 周暄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常则头也不回:“你这么闲?”
“来送资料。”周暄扔给他一瓶水,抱胸道:“刘炜下周到。”
常则拧开瓶盖灌了大半瓶:“东非任务结束了?”
“暂时。”周暄,“他听说你要走方阵,笑到伤口裂开。”
常则嘴角微微抽抽,继续踢正步。
某天夜里加练完,常则发现训练场边缘多了个人影。
那个人是基地总指挥,肩上贴着将星。
“常队长,”老将军走近,“我看了你们白天的训练。”
常则绷直脊背,板板正正敬了个礼:“请首长指示。”
老人笑了一下:“知道为什么选你们吗?”
常则摇头。
“因为你们眼里有火。”将军拍拍他的肩,“阅兵式上,全国人民都会看见这团火。”
常则点了点头,在首长面前自己就是个新兵蛋子。
合练时出了问题。
“第三排慢了0.3秒!”常则指着监控回放,“重来!”
队员们咬牙继续。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橡胶跑道上,很快被烈日蒸发。
休息时,那个见过芦苇的新兵瘫在地上:“教官,比打仗还累……”
常则把冰镇盐汽水扔给他:“打仗可以躲,这里每一步都在全国人民的眼皮底下。”
当天,常则的旧伤发作了。
右膝在落地时突然刺痛,他踉跄了一下,被旁边的队员一把扶住。
“医务室!”有人喊道。
常则摆摆手,面无表情:“继续练。”
他走到场边,从战术腰包里摸出止痛贴熟练贴上。
夜深人静时,常则又来到训练场。
令他意外的是,全体队员已经列队站好。
“你们……”
“报告教官!”副队长大声说,“猎刃特种部队应到23人,实到23人,请指示!”
月光下,二十三个身影站的笔直。
常则站到队首,抬眸直视前方:“全体都有——正步走!”
第二天练习进行的如火如荼。
忽的,有道声音传来。
“常队,你们的步幅还是大了点。”
阅兵指挥部的李参谋拿着秒表走过来,眉头微皱。
常则擦了把汗,转头看向自己的队伍。
二十三名特种兵站得笔直,作战靴上全是反复练习留下的磨损痕迹。
“我们按实战标准练的。”常则说,面容冷峻,“112步/分钟,步幅75厘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
李参谋苦笑着说:“可你们踢正步的力道……像要把地踩穿。”
常则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兵。
确实,这帮人习惯了隐蔽行动,哪怕走正步也带着股随时准备扑杀的狠劲,跟旁边仪仗队的优雅挺拔完全是两个风格。
“改不了。”常则顿了顿,直言:“我们是作战部队,不是表演队。”
李参谋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行吧,首长说了,特种部队保留自己的风格。”
下午的训练重点调整了。
“听好了——”常则站在队列前。
“我们不练花架子,但要保证三点:第一,步频绝对统一;第二,排面绝对整齐;第三——”他顿了顿,“眼神。”
“眼神?”有人疑惑。
“对。”常则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一副认真讲解的模样。
“不是仪仗队那种‘威武庄严’,是‘老子随时能干掉你’的那种。”
队员们哄笑,随即在常则的注视下迅速收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