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研室调研组的车辆卷着尘土远去,留下的却是一潭被搅动的深水。乡政府大院很快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纸张翻动声、电话铃声、干部们匆匆的脚步声依旧,但空气里似乎多了些难以名状的东西。每个人经过周砥办公室门口时,眼神都会下意识地瞟一眼那扇虚掩的门,带着揣测,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老陈乡长那意味深长的一拍和那句“汇报得不错”,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在狭小的圈子里漾开细微的波纹。党政办主任送文件时,腰似乎比往常弯得更低了些;农业站新站长老刘再来汇报工作,手里总会多拿一份他自己整理的周边乡镇农业动态简讯;就连食堂打饭的阿姨,给周砥舀红烧肉时,勺子都似乎抖得轻了些,肉块结结实实地堆满了餐盘。
周砥对此心知肚明,却越发沉静。他依旧每天早早下村,一身泥土一身汗地回来,案头等待他处理的文件堆积如山。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案他亲自修改了三次,盯着农技站印发到每一个村的技术员手里,并要求他们下一阶段必须驻村指导。大湾村新引种的果苗有些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他连着去了三天,请了县里的老技术员下来会诊,最终确定是土壤微量元素失衡,并非病害,这才松了口气。
他像一颗铆死在柳湾乡土地上的钉子,稳固,沉默,承载着具体而微的重压。那些关于调动的传闻,在最初的暗流涌动后,似乎又渐渐平息下去,至少表面如此。有人猜测,或许周乡长还得再“锻炼”一阵子,毕竟太年轻,风波也刚过不久。
然而,一周后,县委组织部干部科郝科长的一个电话,再次让暗流汹涌起来。
电话是直接打到周砥办公室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内容却足以让任何人心跳加速。
“周砥同志,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近期要更新后备干部信息库,要求补充一批在基层一线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的最新详细材料。部里经过初步研究,决定把你报上去。”郝科长的声音透过电话线,听不出什么情绪,“你抓紧时间,亲自撰写一份三千字左右的个人近况汇报,重点突出近一年来的思想动态、工作实际,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和思考,要实事求是,切忌空话套话。写好后,直接加密发到我邮箱,注意保密。”
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后备干部信息库?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敲在周砥的心上。这绝不仅仅是更新信息库那么简单。结合前不久市委政研室的突然调研,这几乎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周砥,已经进入了市里某些人的视野,并且被列入了“有发展潜力”的观察名单。
“是,郝科长,我立刻准备,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周砥的声音竭力保持平稳。
挂掉电话,他发现自己手心微微有些汗湿。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熟悉的院落,远处青翠的山峦,内心波澜起伏。柳湾乡,这个他战斗、挣扎、付出也收获的地方,离别的时刻似乎真的越来越近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坐回桌前,打开了文档。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闭上了眼睛,将这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脑海里细细过了一遍。民政助理时的琐碎与坚持,副乡长任上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处理□□时的惊心动魄,灾后重建的废寝忘食,还有那些来自各方的压力、质疑、孤立,以及一点点重新积累起来的信任……这一切,都不是套话和官样文章所能承载的。
他睁开眼,手指落在键盘上,开始敲击。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大自己的功绩,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他在柳湾乡的具体实践、遇到的真实困难、所做的艰苦努力以及其中的得失反思。他写了如何协调矛盾修复水毁道路,写了如何顶住压力清理农资乱象,写了推广果树改良技术的波折,也写了在孤立无援时内心的困惑与坚持。他着重分析了柳湾乡发展面临的瓶颈,以及自己对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一些尚未成熟但发自内心的思考。
这更像是一份述职报告,也是一份思想汇报,坦诚,扎实,甚至有些尖锐。写完后,他仔细检查了三遍,确保没有任何虚言和纰漏,才加密发送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一种虚脱般的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明。他知道,这份材料一旦递上去,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将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他就像一枚被推出的棋子,落在了棋盘上一个关键的位置,接下来的走势,已非对弈者之外的任何人所能预料。
消息总是不胫而走。周砥被要求单独撰写材料上报市委组织部的消息,还是在极小的范围内悄然传开了。这一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闻,而是带着确凿的痕迹,其分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乡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以往那种单纯的孤立和疏远,逐渐被一种复杂的观望所取代。有些人开始主动靠近,汇报工作时话里话外带着试探和示好;有些人则更加谨慎,保持距离,生怕站错队或者被卷入不可知的漩涡;当然,也少不了暗地里的酸葡萄和心理不平衡,只是不敢再轻易摆在明面上。
老陈乡长的态度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他主动召集了一次班子会,专题研究春季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前所未有地让周砥主导了整个会议的议程和讨论,自己则在最后总结时,几乎全盘采纳了周砥提出的建议和分工方案。散会后,他甚至罕见地叫住周砥,递给他一支烟,闲聊了几句家常,问起他家里老人的身体情况。
周砥恭敬地应答着,心里明镜似的。老陈这是在释放缓和与合作的信号,或许还有一丝提前投资的意味。官场上,没有人是真正的傻瓜。
又过了几天,风平浪静。周砥几乎要以为那份材料石沉大海了。他依旧每天忙于乡里的事务,督促病虫害防治,检查防汛物资储备,调解一起因宅基地引发的村民纠纷,日子填充得满满当当。
这天傍晚,他刚从村里调解完纠纷回来,满身疲惫,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进来的是党政办主任,脸色有些发白,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神情紧张。
“周乡长,刚、刚接到县里紧急通知……”主任的声音有些结巴,“市里,市里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明天一早就要进驻我们乡!”
周砥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调查组?什么性质?调查什么?”
“通知上说…是关于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的专项督查巡察,由市纪委牵头,审计、财政、农业局派人参加。”主任咽了口唾沫,“重点是检查近两年来各项惠农补贴、救灾资金、项目资金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要求…要求深查细究,发现问题一追到底。”
周砥的心猛地一沉。市纪委牵头?专项督查巡察?在这个节骨眼上?
他瞬间想起了之前清理农资补贴乱象时触动的一些利益,想起了那些被追回的资金,那些被处理的人,还有那些隐藏在水下、可能至今仍未完全掐断的利益链条。他也想起了沈清荷,那个在省纪委工作的女人。但这次是市纪委牵头,与她似乎并无直接关系。
是冲着他来的吗?是想在他可能调动的关键时刻,找出他的错处,给他致命一击?还是真的只是一次常规的、覆盖全市的专项行动,只是巧合地落在了柳湾乡?
无数的念头在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他接过通知,迅速浏览了一遍,措辞严厉,程序清晰,来者不善。
“通知陈乡长了吗?”周砥沉声问。
“还没有,一接到通知我就先来您这儿了。”
“立即报告陈乡长。通知所有班子成员,半小时后小会议室开会。”周砥冷静地吩咐,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近两年经手的所有资金项目,排查着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立刻让财政所、农经站把所有相关账目、凭证、文件资料全部整理出来,准备接受检查。告诉他们,态度要端正,配合要彻底,但也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是,是!”主任连忙点头,匆匆离去。
周砥独自站在办公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山雨欲来风满楼。刚才还在想着调动和升迁,转眼间,一场严峻的考验已扑面而来。
这次调查,是风波再起的预兆,还是黎明前的黑暗?是淬炼真金的烈火,还是吞噬努力的漩涡?
他走到窗边,看向暮色渐合的远山,目光沉静而锐利。无论来的是什么,他都必须接着。在柳湾乡的每一天,每一刻,他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他拿起电话,第一个打给了财政所长。战斗,已经开始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