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夏夜晚风与重逢的和弦
六月的夏夜总带着黏腻的湿热,晚风裹着老巷里栀子花的香气,吹进“弦音”琴行半开的窗户。陈姐坐在一楼的收银台后,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老照片——是两年前许驰和暮云冬在琴行演出的合影,照片里的两个少年抱着吉他和乐谱,笑容亮得像当时的聚光灯。
“哟,还在看他们俩的照片呢?”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林浩扛着摄像机走进来,额头上沾着薄汗,“刚从电影节回来,特意绕路过来看看你。”他把摄像机放在柜台上,眼睛扫过二楼的方向,“说起来,那俩小子是不是快回来了?高考完都快一个月了。”
陈姐笑着点头,从冰箱里拿出两瓶冰镇可乐:“快了,暮云冬昨天发消息说,他们今天就到。许驰考上了省大的数学系,暮云冬也拿到了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刚好在一个城市,以后又能一起折腾音乐了。”
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陈姐抬头,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许驰穿着简单的白T恤,戴着新换的银框眼镜,手里拎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暮云冬跟在他身边,头发留长了些,用发带束在脑后,怀里抱着一把崭新的电吉他,琴身是渐变的蓝紫色,像极了他们画里的频谱图。
“陈姐!林浩!”暮云冬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我们回来啦!”
许驰也笑着点头,把行李箱放在角落:“这次回来待半个月,想在琴行再排一次《频谱共振》,就当庆祝我们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林浩立刻兴奋地跳起来,扛起摄像机:“太好了!我这就开机,把你们重逢排练的画面录下来,刚好给纪录片出个续集!”
二楼的排练室还是老样子,墙上挂着暮云冬当年画的《频谱共振》,画框边缘有些许磨损,却更添了几分岁月的温度。许驰走到钢琴前,指尖轻轻按在琴键上,熟悉的触感让他瞬间想起两年前在这里排练的日子;暮云冬则坐在调音台前,调试着新吉他的音色,指尖划过琴颈上的泛音点,动作比以前更熟练,却依旧带着当年的专注。
“你的新吉他音色不错,”许驰听着暮云冬试弹的音阶,笑着说,“是BEIGHTON的新款吧?我之前在乐器杂志上见过,双线圈拾音器,低频更饱满,很适合弹Solo。”
暮云冬惊讶地抬头:“你怎么知道?这是我上个月特意去市里的乐器店挑的,本来想给你个惊喜,没想到你一眼就认出来了。”他顿了顿,脸颊微微泛红,“我还在琴颈内侧刻了字,你要不要看看?”
许驰走过去,低头看向吉他琴颈内侧——那里用激光刻着一行小小的字:“我的频率,永远为你共振”,和当年那枚戒指上的字迹一模一样。“很喜欢,”许驰的声音有点哑,伸手轻轻摸了摸刻痕,“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林浩举着摄像机,悄悄把这一幕录下来,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两个少年不管过了多久,相处时的甜蜜都没变,只是比以前更从容,更懂得表达彼此的心意。
排练开始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琴行里只开了几盏暖黄色的小灯,灯光落在许驰和暮云冬身上,像为他们打了专属的聚光灯。许驰的钢琴前奏先响起,还是熟悉的C大调分解和弦,却比两年前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暮云冬的吉他声紧随其后,Clean音色的旋律线缠绕着钢琴,新吉他的低频让声音更有厚度,像夏夜晚风一样温柔。
“间奏的延迟效果可以再长一点,”许驰停下演奏,看向暮云冬,“就像我们上次在全国比赛时那样,让回声在房间里多停留一会儿,和钢琴的高音形成呼应。”
暮云冬点点头,调整了延迟踏板的旋钮,重新弹起间奏。清亮的音符带着悠长的回声,在排练室里回荡,和钢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像两年前的时光突然重现,却又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温柔。
陈姐端着水果走进来,站在门口安静地听着,眼眶有点泛红。她想起两年前第一次见他们时的样子——许驰抱着《高等数学》,连说话都带着理科生的严谨;暮云冬穿着涂鸦外套,浑身带着生人勿近的冷意。而现在,他们已经能在舞台上从容发光,能在彼此的陪伴下成为更好的人,这大概就是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排练结束时,已经是深夜。林浩关掉摄像机,兴奋地说:“太完美了!比当年在市里比赛时还要好,我明天就把视频剪出来,肯定能火!”
暮云冬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速写本,递给许驰:“这是我在美术集训时画的,里面全是我们分开时的场景——有我在画室里想你的样子,有你参加数学竞赛时的背影,还有我们约定好要一起去的大学。”
许驰接过速写本,一页一页地翻着。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细节,有集训时的晚霞,有竞赛现场的灯光,还有他们视频通话时的截图,画的角落都用银色颜料画着小小的音符,是《频谱共振》的旋律。“我很喜欢,”许驰的声音有点哑,抬头看向暮云冬,“我也有礼物给你。”
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定制的音乐盒——底座是用胡桃木做的,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打开开关,熟悉的《频谱共振》旋律缓缓流淌出来,音乐盒的侧面还镶嵌着一块小小的水晶,里面冻着他们当年在天台收集的雪花,虽然已经变成了透明的冰晶,却依旧能看到当年的形状。
“这是我上个月特意找工匠做的,”许驰解释道,“里面的雪花是两年前我们在天台告白时收集的,我一直放在冰箱里,想等我们重逢时,做成礼物送给你。”
暮云冬的眼睛瞬间湿润了,他接过音乐盒,紧紧抱在怀里,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许驰。不管过了多久,你总能给我最温暖的惊喜。”
许驰轻轻抱住他,拍了拍他的后背:“我们还有很多时间,以后我会给你更多的惊喜,会陪你去更多的地方,会一起写更多的歌,画更多的画。”
林浩和陈姐看着他们的互动,相视一笑,悄悄退出了排练室,把空间留给这对久别重逢的少年。夏夜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栀子花的香气,吹动了墙上的《频谱共振》,画里的两个身影仿佛活了过来,正并肩站在舞台上,弹奏着属于他们的旋律。
第二天早上,许驰和暮云冬一起去了高中校园。教学楼前的梧桐树已经长得很高,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走到天台,那里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些新的涂鸦,是新一届的学生留下的。
暮云冬拿出吉他,坐在当年的位置,弹起了《频谱共振》的间奏。许驰坐在他身边,轻声跟着哼唱,声音和两年前一样温柔。风里带着青春的气息,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那天——一个抱着《高等数学》,一个弹着电吉他,天台的风、失真的音色,还有那本皱巴巴的书,构成了他们故事的开始。
“以后每年暑假,我们都回来好不好?”暮云冬停下弹奏,看向许驰,眼睛里满是期待。
“好,”许驰点头,握紧他的手,“每年都回来,在天台弹我们的歌,在琴行办我们的演出,把我们的故事一直写下去。”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远处传来新一届学生的笑声,和他们的吉他声、哼唱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未完待续的歌,在夏夜晚风里,温柔地流淌着。
他们的故事,从来没有真正结束。那些关于公式与色彩、理性与浪漫的回忆,会像谱面上的音符一样,永远鲜活;那些彼此陪伴的时光,会像频谱图上的暖黄色光斑一样,永远温暖。而他们的未来,会像夏夜晚风一样,带着无限的可能,走向更明亮、更广阔的远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