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谢康宓良心发现,念着她才刚回府,并没有拘着她斥责、亦或是讲一些他所谓的大道理。
这次的请安,也只是请安。
简单寒暄了几句后,谢康宓就放她离开了。
回到清秋院,她还有些浑浑噩噩,忍不住念叨了句:“这就回来了?父亲竟然没骂我?”
“小姐,我瞧着,老爷心里许是还有你的。”
青瓷在一旁看得真真儿的。
她随着她家小姐走入正殿后,老爷的眼睛好像红了。
“但愿如此。”谢宜浓听着,脑海里浮现出谢康宓方才看她的神情,不由得怔忪片刻:他心里当真还有我这个女儿吗?
转瞬,她又想起他任由她待在江南这么多年都不闻不问,迅速否定了这个念头。
才不会。
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更好拿捏她罢了。
不过这些话,她并没有说给青瓷听,只是在心里想了想。
并非单纯因为如今的清秋院里,除了她和青瓷,其他全是经她那位嫡母的手安排过来的下人。
实在是经过刘胭脂那件事情后,她就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哪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瓷。
毕竟,人心叵测。
她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她就是忍不住想要对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树起心墙。
这个世上,除了自己,也就只有祖父,能够让她卸掉所有的防备了。
这一晚,谢宜浓睡得并不踏实。
许是清秋院是她从小生活到大的院子,她一直梦到小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娘亲还在。
尽管贺春茗和谢宜浅时不时会在家里闹出一些事情来,但那时候,她娘亲是谢府的主母,她们就算再怎么闹,也不敢太明目张胆。
那时候,她和谢康宓的相处还算和谐,甚至可以用父慈子孝来形容。
不像现在,他终日在官场里钻营,连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不愿施舍给她。
她亦是如此。
...
睡醒后,谢宜浓的眼睛都是肿的。
如果忽略有意无意探来的打量目光和时不时映在窗纸上的偷听墙角的身影,多一些丫鬟服侍的确很舒适。
晨起梳洗,铜盆里的水是温的,为她挽发的小丫鬟的手法很是娴熟。没一会儿,就给她梳好一个如今京城里很是时兴的垂云髻。
青瓷身为她的贴身丫鬟,甚至都排不上号侍候,只好乖顺候在角落,等着自家小姐的随时召唤。
谢宜浓知道,她们如此热情,定是受到了主母的叮嘱,好让她甘心入宫罢了。
左右是献殷勤,谢宜浓也便随她们去了。
青瓷多休息些,终归是好的。
梳洗完,谢宜浓遣退了除却青瓷之外的所有丫鬟,对镜独照。
镜中的她,褪去了在江南时的水润气色,面庞愈发清瘦,下颌的线条显得更加清晰,眉宇间也添了一抹忧色。
看着这样的自己,谢宜浓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梦里娘亲越发模糊的面庞。
她想娘亲了。
清秋院是娘亲的院子,可谢府却让她再没有了幼时的归属感。
母亲一去,她好像连家也没了。
就算她如今端坐在清秋院,她的心也是悬着的,落不到实处。
但她也并没有伤怀太久。
既然入宫的事情已经不可更改,那她就得做些必要的准备。
她那位主母,巴不得她孤身入宫。
这样,她才能更好被贤妃娘娘掌控,倚仗她手指缝里漏出的东西过得舒服些。
可人在这世上活一遭,又有谁会甘愿成为只知攀附的菟丝花呢?
故,用完早膳后,她以置办新衣为由,禀了主母后,带着青瓷出府去了。
左右谢宜浓进宫这件事情已成定局,贺春茗也没有在这个时候与她为难。
在她看来,谢宜浓入宫,是要为了贤妃、为谢家生出一个皇子来。
秀女出逃可是牵累家族的大罪,轻则父母全族被流放北地,重则阖家都要被押到刑台斩首。
贺春茗心里很清楚,因着谢康宓迎她进门做小、她又先李清秋生下大姐儿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加到一起,让李清秋母女二人一度对她和浅儿不喜。
李清秋也因此和谢康宓离了心。
后来,也因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再后来,谢康宓将她从妾室扶正,谢宜浓也因此和谢康宓离了心,远居在江南李家,逢年过节也从不差人捎封家信回来,颇有此生都不再回京的架势。
自那时起,贺春茗就知道,谢宜浓从骨头缝儿里,就是一个冷情冷心的性子。
经了这么多事,她和李清秋一样,心里恨极了他和她们。
若非是李家那位老太爷还活着,她和贤妃怕是不会行此险招。
若谢宜浓的母族阖家凋零,若谢宜浓本身不愿入宫,依着她清冷的底色,抛下她父亲和她这个继母一走了之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她心里恨极了她们,也从没有拿她们当成真正的家人。
可如今,她心里就算再不愿,为了远在江南的外祖父,也断不会公然表露出来,更加不会出逃。
但她的心里,未免不会记她们一笔。若是欺负得紧了,入宫后她不配合贤妃可怎么办?
与其这个时候与她为难,让她难堪,引她记恨,倒不如遂了她的心愿。
谢宜浓出府时,怀里揣着一张大额的银票。
傍晚归府,银票没了,她和青瓷的双手被金银首饰、散碎银两以及写明了用途的日常药包占满。
入宫后,她不想过任人掣肘(che zhou)的生活,就必须得做足准备才好。
晚膳她是在清秋院用的。
后面几日,她更是关起清秋院的院门过着自己的日子,并没有像未出府时那般,早晚都去向主母和父亲请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