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密藏

暴雨初歇,清晨的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庭院里,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沈家别墅在经历了一夜的喧嚣后,显得格外宁静。

沈清澜却几乎一夜未眠。

后半夜,确认安全无虞后,她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那枚得来不易的U盘和扫描的文件上。微型移动硬盘连接着经过多重加密和物理隔离的笔记本电脑,她像一个面对宝藏的探险家,既兴奋又谨慎地逐一清点着她的战利品。

首先是最直观的扫描文件。

沈明辉的个人消费及项目亏空明细表触目惊心。短短一年时间,他个人挥霍(包括赌债、豪车、奢侈品、以及支付给数个不明身份女性的“馈赠”)就高达数千万,而由他负责的“星辉□□”和“南港物流中心”两个项目,更是造成了近亿元的巨额亏空,报表上拙劣地伪装成“市场环境变化”和“投资决策失误”。这些资金缺口,大部分正通过那个“海外矿产项目”进行所谓的“投资”来填补,实则很可能是洗钱和资产转移。每一笔款项的流向,虽然隐晦,但都被沈清澜用红笔在打印出的文件上做了标记,与她在监控中听到的信息相互印证。

离岸公司“星辉控股”的年度报表和股权架构更为复杂。层层嵌套的空壳公司,交叉持股的复杂关系网,最终指向了几个位于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匿名账户。沈清澜凭借前世的金融经验,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隐藏资产,更可能涉及大规模的跨境逃税和非法资金沉淀。沈建国小心翼翼维护的这个架构,是她未来可以利用的重磅炸弹。

B市“蓝湾”地产项目的文件揭示了一个更深的泥潭。那个被红笔圈出的名字——赵启明,经过沈清澜连夜在几个非公开的商业信息平台和海外社交媒体上的交叉检索,发现他表面上是一个成功的港商,实则与多个有灰色背景的跨境财团关系密切。蓝湾项目的土地获取、规划审批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不合规的操作,而沈氏集团投入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复杂的合同,流向了与赵启明关联的空壳公司。这已不仅仅是商业违规,很可能触及了法律的红线。

最后,是她名下那份 《股权及信托基金监管协议补充条款草案》 。条款极其苛刻,试图以“缺乏管理经验”、“为保障资产安全”为由,将她名下母亲留下的股份和信托基金的管理权、投票权乃至部分收益权,无限期地交由沈建国指定的机构“代管”。其心可诛!

这些纸质文件已经足够沉重,但真正让沈清澜感到心悸的,是那个U盘里的内容。

U盘没有密码保护,但里面的文件大多经过了加密。这难不倒拥有未来十年技术认知的沈清澜,她利用几个尚未被广泛知晓的破解工具和算法,花了些时间,逐一撬开了这些数字密藏。

里面的内容,让她后背发凉。

不仅有“星辉控股”和“蓝湾项目”更详尽的、未在纸质文件中体现的资金流水和幕后交易记录(包括几份涉及官员的、措辞隐晦的“咨询协议”),还有几段关键的音频录音。

一段是沈建国与一个被称为“赵先生”(声音经过处理,但沈清澜直觉就是赵启明)的对话,商讨如何绕过监管,将一笔巨额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合同转出境外。

另一段,是沈建国与王婉茹的争吵录音。王婉茹似乎在为她的弟弟,也就是沈明辉的那个“混账舅舅”争取更大的利益,语气激动地提到“当年要不是我们王家帮你们沈家处理掉那些麻烦,你们能有今天?现在想过河拆桥?”,而沈建国则厉声呵斥她“闭嘴”、“慎言”。

“处理掉那些麻烦”?沈清澜的心猛地一沉,联想到母亲当年突如其来的、疑点重重的病逝,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个“麻烦”,指的是什么?

最后一段录音,时间戳是不久前,内容是沈建国与顾氏集团一位高层的通话(并非顾言深),讨论的正是那个前世导致沈清澜丧命的非法交易项目的雏形——一个涉及垄断技术和国家资源的庞大计划。双方在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分歧,沈建国语气强硬地表示“顾家想吃独食,没那么容易”、“我们手里也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U盘里的信息,像一幅黑暗的拼图,瞬间补齐了许多关键部分,也将沈家、王家、乃至顾家,更紧密地捆绑在了这条危机四伏的破船上。

证据!这些都是足以将沈建国、沈明辉,甚至牵扯到王家和顾家部分人,送入万劫不复之地的铁证!

沈清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激动、愤怒、冰冷的杀意,在她胸腔中交织。有了这些,她的复仇不再是空谈,她有了实实在在的,可以摧毁他们的武器。

但她也清楚,现在绝不是亮出底牌的时候。这些证据一旦曝光,固然能重创沈家,但也可能引发对方鱼死网破的反扑,尤其还可能涉及到那个隐藏在暗处、同样重生的顾言深。她需要更周密的计划,需要在自己拥有足够自保能力,并且能精准控制爆炸当量和范围的时候,再点燃这根导火索。

她将这些数字证据进行了多重备份,分别存储在几个绝对安全的云端加密空间和物理硬盘中,并设置了复杂的访问权限和自毁程序。原件U盘的内容被她小心地恢复原状,确保即使沈建国检查,也看不出被拷贝过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

她仔细收好那枚银色钥匙,清理掉所有操作痕迹,这才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袭来。

然而,她并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白天,她依然是那个需要“伪装顺从”的沈清澜。

早餐桌上,气氛比前几天更加微妙。

沈建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显然昨晚的应酬和后续的电话让他消耗不小。他看向沈清澜的眼神,审视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什么破绽。

“清澜,昨晚睡得好吗?雷声那么大,没吓着吧?”王婉茹状似关心地问道,目光却在她脸上逡巡。

沈清澜端起牛奶喝了一口,脸上带着一丝被吵醒后的慵懒和不满:“还好,后来雨小了就睡着了。就是一大早被阳光晃醒了。”她恰到好处地打了个小哈欠,演技无懈可击。

苏晚晴在一旁小声嘀咕:“娇气。”

沈建国沉默地吃着早餐,忽然开口:“清澜,你之前说对家里生意感兴趣,最近了解得怎么样了?”

来了。试探。

沈清澜放下杯子,语气轻松,带着点属于这个年龄的、对庞大商业体系的浅显认知:“看了些资料,觉得好复杂啊。爸您真厉害,要管这么大一个集团。我觉得我还是先好好读书,把这些基础理论学扎实再说吧。”她巧妙地将自己的“兴趣”限定在“理论学习”层面,避开了对具体事务的深入。

沈建国盯着她看了几秒,似乎没看出什么异常,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但沈清澜能感觉到,那层怀疑的薄冰并未完全消融。

她必须更加小心。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澜刻意减少了去集团“参观”的频率,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规划大学生活”和“研究”她那五百万的投资上。她甚至故意向王婉茹“咨询”了几个听起来就很外行的投资项目,比如投资某个网红奶茶店加盟,或者购买一批据说有升值潜力的虚拟艺术品,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并且投资眼光堪忧的“书呆子”形象。

这有效地降低了沈建国和王婉茹的戒心。在他们看来,这个女儿或许读书厉害,但在真正的商业世界里,还嫩得很。那五百万,恐怕很快就会被“学费”消耗殆尽。

沈清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麻痹他们的同时,她暗地里的行动并未停止。

通过监控,她确认沈建国并未发现书房异常,那把备用钥匙也安然无恙地待在原处。她开始有计划地、间隔性地潜入书房,利用那枚钥匙,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分批、分次地扫描和拷贝更多抽屉里的文件,不断完善她的证据库。

她也开始利用获取到的信息,反向调查。

她委托了一个通过加密渠道联系的、信誉良好的私人调查团队,重点调查两件事:一是“赵启明”及其关联公司的详细背景和资金往来;二是她母亲当年病逝前后,王婉茹及其娘家王家的具体活动和接触的人员。后者,是她心头一根无法拔除的刺。

与此同时,她与谢知桓的“启明科技”保持着联系。五十万资金如同及时雨,他们的AI语音降噪模块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测试数据远超预期。谢知桓在邮件中的语气,少了一丝最初的疏离,多了一丝对合作伙伴的认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沈小姐,资金使用明细和阶段性技术报告已发至您邮箱。另外,我们接触到一家有意向的早期风投,但条款较为苛刻。不知您是否有意参与下一轮讨论?”

沈清澜看着邮件,嘴角微微勾起。很好,“启明”的发展比她预想的还要快。这意味着,她播下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

她回复邮件,表示会仔细审阅报告,并对参与下一轮融资讨论表达了积极意向。她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壮大属于自己的力量。

放下手机,沈清澜走到窗边。

阳光明媚,花园里百花争艳,一片祥和景象。

但她知道,在这片祥和之下,暗流愈发汹涌。她手握密藏,如同持剑的暗夜行者,在伪装的面具下,冷静地编织着罗网,等待着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证据仍在收集,力量仍在积蓄。

风暴,正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凝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涅槃
连载中圆圆的豆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