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生分,是从空间开始的。有了空间,就有了物理意义上的“距离”,随后有了言语上的距离,再是心灵上的距离,最后分道扬镳。
于程经迩和温之和而言,初中教学楼中间的那个大空庭,就是他们的“空间”。
物理上的距离已有了,言语上的距离必不会落后,只不过一开始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
在夏令营时,两人还熟悉,同学情未断,见了面还能聊几句,或插科打诨一下。
夏令营结束时有个结营仪式,每个班要出节目上台表演,并且为了保证节目能撑够时长,每个班要出的节目还不止一个。
发布任务后,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找搭档、选节目,确定好后上报给她。
夏令营的时间毕竟不长,来参加的同学们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而来,彼此本就不熟悉,两周的时间也不够大家热络起来,所以任务发布了一两天,上报的节目仍寥寥无几。
程经迩有心为夏老师出一份力,和相熟的同学商量好,自告奋勇要来个朗诵。
夏老师正愁节目数量不够,所以对她俩的主动请缨非常欣慰,对她们的节目也格外重视,说要在结营仪式时让她俩打头阵,做开场。
老师画了“饼”,但程经迩没什么心理压力,因为她懵懂,根本不知开场节目的重要性。她只是觉得她提出了要朗诵,老师很看重,那她就多练练,好好练。
结营仪式不仅是女生的事,也有男生一大部分的事儿。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男生班和女生班互相没通气。为了在表演当天惊艳亮相,大杀四方,把另一个班狠狠比下去,准备期间,他们对彼此的节目严格保密。
但程经迩的那个除外。
因为要打头阵,老师抓得紧,所以她们经常被拎到大庭广众下练习,毫无保密一说。
这天中午,下课时分,夏老师又撑着腰拿着稿子把她俩叫出去练习,两人正声情并茂时,温之和路过了。
虽说她们的节目已众所周知,但大家遵守游戏规则,前来打探消息的男生基本问到稿子的名字后就会跑走,不会听完朗诵全程,但温之和不讲武德,他停下后,就不走了,背靠在走廊上,看着程经迩和另一个同学左一句右一句念完了整篇文。
温之和刚过来时,程经迩就注意到了,但恰好在练习,还有老师在,不好分心。
这会儿一遍练完,她扭头想问他在这儿干嘛,却见温之和先一步走了过来。
到三人身边,他自来熟一样问夏老师:“她们念得真好,练了很久吗?”
夏老师没被他得自来熟吓到,十分淡定地回答:“三四天左右。”
温之和问:“能不能给我看看。”他指指夏老师手中的稿子。
夏老师递过去。
稿子是老师打印的,但上面有程经迩她们手写的标注。
温之和看了一眼后,说了声“谢谢”,把稿子递还给老师。
随后,他看向程经迩,笑着说:“我就知道肯定会是你。”
什么肯定是我?
程经迩被这没头没尾的话搞得莫名其妙,她想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没来得及开口,温之和就已经跑远了。
*
如果夏令营也算初中一部分的话,那么他们的对话就从这句略带欣赏的“我就知道肯定会是你”开始。
到初中才发现,小学时牺牲一大半午休时间去练书法是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初中的课外活动比小学只多不少。唱歌、绘画、书法、朗诵,还有各项体育比赛,小学有的,初中一样不少,甚至规模比小学时更大,对手更强劲,比得更激烈。
毛笔字比赛,程经迩几人是赛场上的常客。
小学一起练书法的几人都被分到了不同的班,每到书法比赛,就能看到他们抱着宣纸、握着毛笔、端着墨水出现在赛场。
很难说,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老同学见面”。
初中每年都有文化艺术周,在这个周里,比赛遍地开花,你在这儿比朗诵,我在那儿比唱歌,那是常规操作。
教学楼中间的那个大空庭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分数榜,专门记录各个比赛的获奖人员、名次,张贴部分获奖作品,同时公示各个班级的团体分数。
为了不让自己班输得太难看,同学们卯足了劲儿一展身手。吃饭时随便撞到个人,都能撞上匆匆吃完赶着去练习,并参赛的人。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氛围下,程经迩和温之和,在书法赛场上相见了。
比赛还没开始,大家听从广播的号召提前来到场地外排队,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家伙事儿,看似谈笑风生,实则磨刀霍霍。
程经迩来得不算早,但温之和来得更晚,在离进场仅剩五分钟时才和同学姗姗来迟。
他们自然地站在程经迩他们后面。
温之和本来在低头点工具,一抬头,看到程经迩在自己面前,他马上停手。
本想和她打个招呼,但开口前,班级荣誉感突然冒了出来。
本着班级荣誉胜过一切的原则,在打招呼与打小报告之间,温之和选择了打小报告。
他拉拉同学,两人交头接耳,声音不大不小,“我前面的这个人叫程经迩。有她在,我们这次比赛麻烦了。”
程经迩一开始不知道温之和站在她后面,这一出声,她知道了。不仅知道了,还觉得他们好像在拿她当洪水猛兽。
不至于吧?她哭笑不得地想,转回头去。
恰好,温之和也讲完悄悄话抬起头来,两人四目相对。
程经迩转头是下意识,根本没想好要说什么,但温之和已经扬起笑脸,自顾自和她打起了招呼,“嗨。”
他自挖墙角,问:“我刚刚说的,你都听到了吧?”
程经迩:“你说得太大声了,我很难听不到。”
温之和并无自己背后议论人,被当事人听见的尴尬,又或者他的本意就是想让她听见。他揽过身边同来参赛的好兄弟,介绍道:“程经迩,我来和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一班的程经迩,我们这次比赛的劲敌。”
程经迩:……?
好兄弟:……?
话说出口,温之和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对着好兄弟喊了程经迩的名字,而此时,俩当事人正双双疑惑地看着他。
这……就尴尬了。
温之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难得地说不出话来。
但很快,他调整好了自己,“哈哈”一笑,仿佛刚刚的谈话从未发生,省略互相介绍的步骤,带两人直接来到了放狠话环节。
很可惜,老师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刚开了个口,老师就已吩咐大家按顺序进场。
本次比赛是比较自由的,书写的内容不固定,评委组给了不同的成语,同学们自行挑选,作品字体不做要求,期间可以相互交流,但不能代写,更不能捣乱。
老师们写了很多示例,程经迩大致看了一遍,选了“宁静致远”四个字。
拿到的纸很大,他们要在这张纸上书写。老师给的示例中,这四个字都是繁体,但程经迩考虑到自己的水平和排布的美观性,未把“宁”字写作繁体。
他们写毛笔字还不到一气呵成的程度,字都是一个一个写,一笔一划写得很慢,好不容易写完一个,还会停下来休息。
中场休息时,温之和拿着毛笔过来围观,“你写哪个啊?”
程经迩指指眼前的纸,“喏,‘宁静致远’。”
“我看看。”
温之和站到程经迩旁边。
程经迩刚写完“宁静”二字,正好想休息一下,就起身让他看。
温之和看看老师的示例,又看看程经迩写好的二字,语带疑惑,“你怎么不跟着老师的来,写繁体?”
程经迩回答:“‘远’字会写繁体的。我字太大了,‘宁’的繁体笔画太多,写起来不好看。”
温之和盯着程经迩的作品看了半晌,突然想通了般,惊声道:“还能这样?!”说完,快速回了自己的位置。
程经迩仿佛看到他耳边无形的灯泡“欻”地一亮,她好奇他想到了什么,也拿着毛笔过去围观。
温之和写的是“大有可为”四个字,此时宣纸上已有精巧的“大、有、可”三个字,还剩“为”字未写。
程经迩捏起示例看了看,老师的“为”是写的繁体字。
但只见温之和站在座位前,没看示例一眼,蘸了墨就开始写,“刷刷”两下,一个隶书简体的“为”一气呵成。
程经迩:……
他刚刚那醍醐灌顶的一悟,悟到的是“我也可以不按示例写”?
写完了,温之和放下笔退后两步,满意观赏自己的作品。
他问程经迩,“怎么样,还不错吧?简单,大方!”
其他人都挑笔画复杂的成语写,生怕凸显不出自己的功力,但这人,四个字的笔画加起来,还没别人一个字的多。
程经迩一时无语,她觉得自己好像看透了温之和,问:“你选这几个字,是不是因为它们笔画最少,最好拿捏?”
温之和一脸“你在开什么玩笑”的表情,“怎么可能,单纯喜欢这个成语而已。”说完看到程经迩手中的毛笔,突然想到,选这简单的四个字,并非全无好处。
他看着程经迩,笑容爽朗,但语气欠欠地开口:“你的字比我好,但我写得比你快哦!”
程经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