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喝杯茶吧。”丁香端着热茶进来,见他望着书卷出神,便轻轻将茶盏放在他手边,“方才听下人说,林公子走时脸色不大好?”
肖晨抬头看她,接过茶盏抿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的郁结也散了些:“他劝我走门路,说能增加高中的把握。”
丁香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走门路”是什么意思,眉头微微蹙起:“公子不愿?”
“嗯。”肖晨点头,目光落在她脸上,“我若靠那些手段得了功名,将来面对你和傲雪时,总觉得抬不起头。再说,我相信自己的学问,也信主考官能识得真才。”
丁香看着他眼里的坦荡,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她就知道,自己没看错人。这世间多少男子为了功名不择手段,可他偏要守着那份孤高,走最难走的路。
“我信公子。”她轻声道,“凭公子的才学,定能高中的。到时候,看谁还敢说闲话。”
肖晨被她笃定的语气逗笑,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借你吉言。”
接下来的日子,肖晨更加潜心读书。白日里埋首于经史子集,夜晚便在灯下揣摩策论,常常读到深夜。丁香和李傲雪轮流陪着他,一个为他研墨铺纸,一个为他准备夜宵暖茶,从不多言打扰,却用最体贴的方式,为他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
偶尔,肖晨会听到窗外传来族人的议论——
“听说了吗?林家那小子托了关系,给主考官的门生送了不少礼呢。”
“哼,肖晨还傻乎乎地闭门读书,怕是要陪跑了。”
“他要是考不上,看他怎么护着那个花船女子!”
这些话像细针,偶尔会刺痛他,却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要让所有人看看,不靠门路,不靠钻营,单凭真才实学,也能闯出一条路来。
秋闱前一日,肖晨将所有书卷收进箱底,反倒难得地歇了一日。李傲雪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肉,丁香温了一壶清酒,三人围坐在小桌旁,像寻常人家一样闲话家常。
“明日进考场,别太紧张。”李傲雪给他夹了块肉,“正常发挥就好,我们都在家等你回来。”
丁香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担忧:“考场里冷,我给你缝了个暖手炉,记得带上。还有糕点,饿了就垫垫。”
肖晨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暖融融的。他举起酒杯,对着她们轻轻一敬:“等我回来。”
没有豪言壮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第二日天未亮,肖晨便带着书童上了路。站在院门口,他回头望了一眼,见丁香和李傲雪正倚在门内望着他,晨光落在她们身上,像镀了层金边。
他朝她们挥了挥手,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考场。前路或许有风雨,或许有荆棘,但他知道,身后有两个女子在等他,有一个家在盼他,这就够了。
他要考中的,不只是功名,更是护她们一世安稳的底气。
考场外早已排起长队,考生们穿着统一的襕衫,手里提着考篮,脸上或是紧张,或是志在必得。肖晨深吸一口气,随着人流走进那扇朱漆大门,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关上,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人坐卧。肖晨放下考篮,先将丁香缝的暖手炉放在脚边,又摸了摸怀里的糕点,仿佛能感受到她们留在上面的温度。他定了定神,取出笔墨纸砚,静静等待考题下发。
随着一声梆子响,考题被分发下来。肖晨展开一看,心便定了——策论考的是民生吏治,正是他平日里钻研最多的内容。他略一沉吟,便提笔写下,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胸中的丘壑与见解,顺着墨痕流淌而出。
三日考期,他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埋首于试卷。饿了便啃几口糕点,冷了就搓搓手,靠暖手炉取些暖意。每当倦意袭来,只要想到门内等待的人,便又生出力气。
出考场那日,天色微阴。肖晨走出大门时,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丁香和李傲雪。她们踮着脚张望,脸上满是焦急,看到他的身影,眼里瞬间亮起光来。
“公子!”丁香快步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考篮,见他面色憔悴,眼圈泛红,“累坏了吧?”
李傲雪也走上前,递过一块干净的帕子:“先回家,我炖了鸡汤。”
肖晨看着她们,连日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他笑了笑:“没事,都过去了。”
回家的路上,三人都没提考试的事,只说些家常。可彼此都知道,那颗悬着的心,要等到放榜那日才能落下。
等待放榜的日子,比备考时更难熬。族里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四叔甚至上门来劝肖晨:“我看你悬,不如早做打算,把那花船女子送走吧,免得将来更难堪。”
肖晨只淡淡回了句:“等放榜再说。”
终于,放榜那日到了。天还没亮,肖晨便带着书童去了放榜处。远远地,就看到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叫好声、叹息声此起彼伏。
他挤到榜前,目光顺着名单往上扫,心越跳越快。直到看到“肖晨”二字赫然出现在第五名的位置时,他猛地顿住,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公子!中了!您中了举人第五名!”书童比他还激动,跳起来大喊。
肖晨反复看了几遍,确认那两个字没错,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他转过身,拨开人群往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