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生辰

云阳宫。

宫殿门紧闭,窗棂外夏初的阳光明媚得晃眼,带着午后的困倦懒洋洋地撒在后花园里那棵四月雪上。

从宫殿之中往后花园里看去,那棵四月雪正是花繁叶茂,青瓦红墙里不算大的地方它“霸道”地占了大半。

四月雪的花朵不大,花瓣儿细长,聚在枝头像一簇簇白色流苏。四月天色最是日丽风清,光照在树冠上,流动的金光在花朵上,染上几分灿烂明媚。花叶在风中摇晃,像是涌动的雪。

萧可安就这样倚在窗前,因着天气晴朗,她穿得也单薄。里面穿着白色的内衬,外面套着一件绛红色的芍药绣纹衫子,腰间佩戴着禁步,粉色的丝线编织着串了白色圆形软玉,垂在腰间。

琳琅在殿内整理书架,这云阳宫内桌案柜子各有人负责清扫,不染一丝尘埃。

唯独这一处书架,书架上的书册虽然整齐,但是顺序还需要整理。琳琅今日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将这个架子分明别类整理好。

她动作利落干净,对于书目皆是熟记于心,很快就整理完毕。

“殿下,莫要在风口待久了,小心着凉。”琳琅俯身收拾桌案上的宣纸。

米白色的宣纸摊开在桌案上,只最上面的一张写了几句诗,她将这张纸放在一旁,又将剩下的纸卷起来收好。

萧可安回身过来,抿着唇一笑,一双温柔的眼将目光落在她身上:“好。”

她说话声音温柔,像柔风里弹出的箜篌声,一阵阵冲开殿中阴凉的气息。

琳琅唇角弯起,又将桌案上最远、放在最下面的一摞书抱出来,有些好奇:“殿下这些书都看完了吗……我记得殿下前日将这些书从藏书阁搬来,就两日就看完了?”

萧可安从窗边离开,理着自己宽大的衣袖走过来:“这些都已经看完了,我要找的东西在书中描写不是很详尽,还得多找一些看,午膳后我就去藏书阁再搬一些来。”

“殿下是从这些史书里找关于育婴堂的消息,但是这些消息藏书阁的正史恐怕不多,倒是那些县志怕是有不少关于育婴堂情况的。”琳琅笑眯眯的。

琳琅也是出生在书香世家,虽然家世不显,但是自小就是公主的身边人,也耳濡目染了许多,对于书籍内容的也有许多了解,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起宫中藏书阁中的那些正史,她倒更喜欢看一些县志,上面有许多逸闻轶事,比起字字句句都显得十分正式的史官下的历史,那些县志倒经常流露出许多趣事来。

“你说得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而且可以看看民间的野史,说不准也有些有意思的。”萧可安一合手,神情露出些惊喜。

琳琅将手中的书放在旁边的书匣子里,笑着回答:“是呀,以前是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现在经验不都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这话说得有理。

萧可安点点头,指了一下书匣子,“行,待会儿我们把这个送回藏书阁去。”

琳琅将书匣子合上,点头应是。

……

清和宫如往常一般寂静,宫院中唯有竹叶相互摩擦的声响。宫中没看见有什么花朵,只是草树常绿,别有一番雅趣。

五公主萧知棠身子弱,不常出清和宫的宫门,只是天气晴朗、不冷也不热的时候就喜欢在宫殿里面的园子里走走,偶尔也在树旁边放张躺椅晒晒太阳。

她坐在树下,有时候看一点宫外收集来的连环画,是难得惬意的时光。

“我啊,不爱看那些个什么书。本身御医就说我身子气血空虚、容易疲倦,不适合长时间费神。再加上我也没在书院里念过书,不爱看那些深奥难读的。看看连环画儿倒是不错,还有趣能增长不少见识呢。”

萧知棠靠在躺椅上,腰间垫着靠枕,整个人缩在躺椅里,好似一只蜷缩在窝里的猫,带着些慵懒惬意的气息。

她到底只是十二岁的孩子,因为身体的缘故很少与人打什么交道,虽然天生就有几分聪慧,但是还是天真单纯。

又因着御医断言过她的“命数”,偶尔说话时有几分胆大包天的意味。

这不,刚刚躺下拿起书,她又直接大大咧咧地问起身边宫女。

“前日陛下说的那个育婴堂,不知道现在是谁在督办此事?”

陪在身边的采薇面上有几分迷惘:“不清楚,宫里面还没有传出消息。殿下,朝堂上的消息传到后宫本来就慢,咱们宫里面的消息大概是最慢的,还得等好些天呢。等消息让整个皇宫的人都知道了,咱们自然也就知道了。”

采薇陪伴着五殿下长大,早已经了解自家殿下的性格,这时候说话也是带了几分调侃。

听到这句话,萧知棠也是一笑,歪歪脑袋看她一眼:“也是,那咱们就慢慢等。”

采薇点点头,紧接着又听到萧知棠开口:“你猜猜,我这好皇兄会选谁督办此事呢?”

这件事情可就难猜了。

采薇坐在搬来的小凳子上,思索着事情:“安大人有可能,不过他手上督办的事情也挺多的……若是说这件事情在一个月之前,我觉得萧侍中是最有可能督办此事的,不过萧大人她不是正在办棉花那件事吗?”

“是呀,这件事情确实有些麻烦,我看朝中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要我说啊,他指不定还能够借这个机会提拔新人。”萧知棠随意翻看着连环画,她脸色泛着白,只说了几句话,气息已经渐渐不稳。

采薇察言观色,也不敢再继续接话下去。

萧知棠慢慢翻看连环画,不知不觉中困倦卷上身子,她就这样在午后的阳光中睡着了。

……

四月十五日。

谢将军府。

安太傅从轿子里出来,谢将军谢沐承和安绣岚早就站在府门口,见了轿子赶紧就迎接上来。安太傅看见他们,点点头,一群人径直进了将军府。

府内素来宁静,自打府里的安和郡主被封了燕云将军,带着军队去了北城关,这府里就没怎么热闹过。

谢大将军一家人秉承着在京城低调做人的原则,除了必要的公务和应酬,别的一概不显,连着安绣岚的花会都几年没有办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聚一聚,在一起说说话。

安太傅已经年过七旬,虽说是庞眉白发,却仍然有年轻时踔厉风发的精神气。

安绣岚的娘亲去得早,安太傅虽是性情较为冷淡,但与夫人恩爱情深,府中再无他人,平日里下了朝就在府里读书写字,偶尔在谢府来走上一遭。

“爹近来身子可好?”安绣岚侧头问道,母亲去得早,父亲的岁数大了,她也十分关心他的身体情况,除了平日里差人去问,自己也时常登门。

谢沐承在旁边,默默地陪在他们父女俩走过庭院来到大厅坐下。

“还好还好。”安太傅连连说好,他说话时虽然声音不大,却仍然是中气十足的。

厅中丫鬟端上点心和煮好的热茶,谢沐承给老丈人和自家夫人各自倒了茶。

茶香四溢,大厅中泛着清新的味道。厅外时有人影自庭院过,整个府上比起以往带了些热闹气息。

谢老夫人带着两个贴身的丫鬟从回廊过来,与厅中人打了个招呼。

“今日是阿昭的生辰,请亲家来聚一聚,我来迟了,亲家莫怪。”谢老夫人面上带着笑意,她是身有诰命的夫人,说话时带着几分老人的慈善亲切,又有世家夫人的贵气端庄。

安太傅也颔首回话:“无事,一家人聚聚,都不必拘礼。”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说着话,又见门外快步走进来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孩子长得粉雕玉琢,眉目与他母亲十分神似,但是又显出温柔斯文,不似他姐姐那般英气坚毅。

“云峥。”安绣岚唤了一声。

谢云峥上前行礼:“云峥见过外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他虽然还是孩子,才刚刚入书院上了一年学,但是学了书院里教书先生的严肃气,礼数动作有板有眼。

谢云峥身后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书童,见过礼后带着书匣子离开了。

“云峥过来,让外祖父看看。”安太傅招手让他过去。

谢云峥乖乖上前,任由着安太傅按着他的肩头转了一圈,他身上的深蓝色锦衣袖口上大概是在学堂里沾了新鲜的墨汁,带出一片墨色痕迹

“嗯……好。”安太傅点点头,也没再说话。

这样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谢云峥也不懂,就由着丫鬟带下去准备换衣裳了。

“云峥也长大了,看见他,我就想起云昭。”安太傅说了这么一句,端上茶水喝了一口,带有几分精明睿智的目光垂下,轻轻叹了一口气。

“云峥和云昭还是有些不同。阿昭虽然也读书写字,但是更喜欢练武,涉猎极广。云峥酷爱读书,却不爱刀剑——虽说他爱听些他姐姐的英武事迹,也崇拜将军,但是却不爱练武,倒是与阿昭很不一样。”安绣岚说话时带了一分笑意,目光中又是带着低落。

她是云昭的娘亲,她对于云昭的思念,远胜于其他人。

“云昭是武才,自然非同一般。她有如天之福,战场上也犹有神助,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她的荣耀,也是燕云军的荣耀。”

谢沐承语气有些沉重。

这么好的日子,不应该把话题弄得那般严肃。

谢老夫人察言观色,很快又将话接过去,聊起些轻松的话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逢春

岁岁平安

贵妃娘娘千千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女娘也威武
连载中今日听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