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乾安宫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陈京正是凉爽的时候,天高云淡,碧蓝的天幕下,从永安大街到临福大街是最为喧闹繁华的一段,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店铺楼阁处处欢笑声谈话声。

时而有下朝的官员马车自皇城驶出,回到长安大街、临泽大街处,在街头掀开车帘子远远地看上一眼,就足以知晓这两条街道的热闹光景。

自皇城向内,宫中亦是如寻常那般寂静,只是今日天色尚好,难免有宫中贵人出来漫步游玩,宫道之处多了些人来往。

先帝驾崩后,宫中几位他的妃嫔都封了太妃,有子嗣的可随子嗣住在宫外封地府邸。若是没有子嗣,也大可以在宫中颐养天年。

天气和暖的时候,妃嫔们都出来走动,遇见闲聊时也多了几分惺惺相惜。

后宫倒是悠闲,时间久了甚至是有些无聊,与之相比前朝是忙得令人头昏脑涨。

前几个月的棉花种植和育婴堂一事的反馈也在不断上报,来自各地的奏折堆积如山。

值得一提的事,今年的江南为了预防水患做的措施是极好的,汛期也是平平安安地度过去,朝廷也少了很多赈灾的压力,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他地方去。

“这怀安县附近剿灭匪口百余人,怀安百姓人人称快。”

“平阳县内育婴堂正式开办,依照目前观测的情况,育婴堂孩童可自幼统一认字读书、学习手艺,以寻求谋生手段,各育婴堂也可纳入能人,教授孩童手艺、读书。”

“黎安县内,育婴堂顺利办成,黎安县商铺经营良好,许多富商愿意捐资捐物,供养婴孩,以积累功德。”

乾安宫正殿内,萧翊和正在批阅各地来的奏折,桌上累积如山的奏折来自不同的州县,大约有三四百封,垒得高高的,几乎看不见他的人影儿。

站在旁边的是安平郡主萧悦平,她正依照萧翊和的指示将自己觉得可以宣读的奏折宣读出来。

虽然这些奏折今日内需要全部看完,但是听到他觉得需要即刻处理的也会拿过来先看看。

奏折上除了要事,还有许多繁文缛节的措辞,萧悦平在乾安宫中做过几次宣读的事,也就已经学会了删繁就简,简单浏览一般就迅速找出要旨。

萧翊和正面对着自己随手拿起的一本问安的奏折,简单地批阅“已阅”两字就放下,随即接过她方才宣读的两本奏折。

“我早已猜到如此,现在他们自发地禀报上来,我自然也要随了他们的愿。”

萧悦平手中拿起下一本奏折的动作微顿,目光流转注视萧翊和:“陛下早就有此意,为何不提前在诏令中写明?”

她刚刚说完,又顿觉失言,闭口不言。

萧翊和倒是没什么动作,只是提起笔在奏折上详细批注几句话,清俊的面容在此时也显出几分随和来。

“若是我全权将此事办了,他们不过是依照我的指令行事,不能自行探索——照猫画虎之事做得还不够多吗?”

“还不如让各州县自己想想法子,万人有万策,谁的计策好,谁能将育婴堂办得好,得到百姓和朝中的认可,升官赏赐自然少不了,比起千篇一律好的不要太多。”

少年帝王的声音清朗,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似乎是对于收上来的奏折很是满意。

萧悦平点点头,突然就想明白过来。

这各州县父母官有许多皆是经过层层的考试选拔上来的,可以说是各地最有才华谋算的聪明人,每个人但凡想出一个计策,就有上百条不同的计策。

萧翊和再怎么聪明,日日忙于政事,也不能整日对着这些计策琢磨。

她回过神来,突发奇想将几百本奏折中所有的相关折子都翻出来。

说干就干。

萧悦平将自己先前整理的一些无关紧要的问安的奏折放置在最偏的一角,将飞快地扫过奏折,将这些奏折分为三类。

一类是那些问安和无事发生的啰啰嗦嗦汇报的,一类是比较重要的奏折的,另一类就是关于育婴堂的相关奏折。

连着的几十本奏折都是关于育婴堂后续的事情发展的奏折,萧翊和批阅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奏折中先一句话肯定官员的想法,随后赞扬一番,最后表达自己的期许。

加上对于实施得好的官员的奖赏也是一句带过,不过也足够激励他们。

这一套流程下来,几十本奏折已经批阅完。

萧悦平看见萧翊和手边已经空了,又将那堆无关紧要的奏折翻出推过去。

写多了字,现在批阅一点轻松的。

萧翊和也看出了她的意图,暗自点点头。

许多州县近两个月都没有什么大事,这是萧翊和难得欣慰的时候了。

没有坏事就是好事。

不过许多事情还是不能听信一纸之言,隔一段时间他也会派出亲信巡回视察,让各地尽量没有冤情、不能藏污纳垢。

等到萧悦平将手中比较重要的那些奏折又分了类时,萧翊和突然停了下来,顿了半晌才说话。

“你云昭姑姑当年也是这般吧。”

萧悦平掩饰不住面上的惊诧,抬头的一瞬间嘴微张,说不出话来,为这句话有一点惊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竟然是萧翊和说出来的。

陛下是回忆起当年了?

“在我父皇和你父亲还在的时候。”萧翊和又补充了一句。

萧悦平自打出生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传说中那位惊才绝艳的昭太子。

她自小和娘亲一起长大,娘亲在她的记忆之中既有横溢出众之才又有清雅绝尘之貌,她从前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父亲才能够配得上母亲。后来入了书院读了书,明了事理,才知道昭太子是怎样的一番人物。

现在萧翊和突然同时提起她记忆已经有些模糊的皇爷爷,还那位只在传说之中的父亲,实在是突然。

萧悦平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上的动作,不知道是在掩饰内心的讶异还是什么,犹豫着开口:“云昭姑姑也是这般在乾安宫分类奏折吗?”

萧翊和脸上神色收敛,面上看不出分毫,只能瞥见他眸中黝黑的深色。

他几不可见地点点头,没有说话。

萧悦平只得继续将奏折分出来。

他不愿意继续说,那便等到他愿意说的时候,或是回去问问娘亲。

想起娘亲,萧悦平心中突然升起一点异样之感来。

当年她父亲早早崩逝,被封为昭太子,既算不得普通的亲王,又算不得登基的皇帝,只能在史书上留下“太子”这一笔。她娘亲原先被称作太子妃殿下,后来先帝立了新太子,京中众人也只唤一声殿下。

新太子已立,曾经的太子妃的境地似乎也难堪起来,好在她娘亲有了她,平日里又深居简出,似乎也将日子过过去了。

心里想着,她的动作也似乎慢了下来。

谁知,坐在旁边的萧翊和又幽幽地说了一句话。

“北城关戎军近日似乎有所动作,你可有什么看法?”

萧悦平心中一跳,瞬间回过神来,将萧翊和递过来的奏折接住。

她随意扫视了一眼,将之前看过的更加加深一些印象。

北城关戎军即将兵临城下,确实是一件大事,前些日子里北地另外两城也陷入战事,现在的北城关如果按照以往的作战方式来说,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萧悦平不过是来到这乾安宫看了几次奏折,实在算不得多了解政事。

她始终谨记娘亲的教诲:在宫中少说少问少打探。

她自个儿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想象其他几位公主郡主大多没有这般进乾安宫“掺和”政事的,心中又一阵发虚。

不知道云昭姑姑当年是怎么样泰然自若进入乾安宫的。

还是说到谢云昭。

“关中临近的兵马可能过去支援?”萧悦平不知晓兵力的分布,但是对于关中有朝廷的兵马还是知晓一些。

要是这也装作不知道,那也太假了。

萧翊和也没点头,只反问道:“还有呢?”

这是对这个答案算不上满意,在考察别的东西了。

萧悦平沉吟片刻:“北地两城有越国之兵,想来是越国与戎国签订盟约。戎国有越国相助——咱们陈军也得有人相助才好平等对仗。”

她话中说的是陈军,而不是燕云军。

若是燕云军需要支援,关中军一令出城奔北便是。

但是陈国需要的支援,那就不是内部的援助,而是外部的助力了。

朝廷军除去镇守在各关卡的将士,也还能够派出四五万人北上,但是调动也大——若是能够有个外力和燕云军里应外合,那恐怕是再合适不过。

“若是有位盟友,那倒是不错。”萧翊和没有任何意外地点头,看来他也是这般想的。

他将深沉的目光投过来时,萧悦平也单纯地笑笑:“我也是胡诌的。”

政事一事上,许多话还是小心为好。

她不是燕云将军谢云昭,也不是尚书萧云枝。

“是有些道理的。”

萧悦平还没有动作,就听见萧翊和又补了一句。

“昭太子当年有一些手札留在宫中,今日回去时我让人给你带回去,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你好好学一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逢春

岁岁平安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女娘也威武
连载中今日听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