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回说到做到,果然遣人雇了两个说书的,让他们轮流给齐王讲《史记》,间杂讲些历史故事,好提起齐王的兴趣。
这招还真见效,齐王病中无聊,跟着说书的,慢慢也能学进去了。
这也是后话,许回暂且顾不上齐王。后日父亲就要离京了,她得先预备这件事。
她思来想去,什么都比不上银子要紧。于是包了十几两银子,预备送行时交给吴妈。
齐王见了奇怪,一问才知道,这是许回给许路明准备的路费。
齐王有些嫌弃,他嗤笑道:“就给这些?打点下人都不够!”
许回冷着一张脸,“沿途都有驿站,一路上的花销足够了。”
齐王视若无睹,自顾自地说:“朝廷给的也有限,咱们做儿女的自然该贴补一二,也是我们的孝心。这样,你去账上支几百两银子,明日给泰山大人送去。”
“不必,阿父不会收的。”
齐王思索片刻,许路明是个实心眼,没个正经说法,想来不会收银子的,该想个让他拒绝不了的理由。
“呀,你是不是还没归宁?”齐王突然大叫,懊悔不已,“完了完了,我连拜门礼都没送!金香,叫杨长史过来!”
许回大惊失色,她也忘了。怪不得昨日她回家的时候,阿父的脸色那么奇怪。
只是事已至此,她很快接受了,反过来劝齐王,“算了,已经错过了。前几日事忙,想来父亲不会怪罪我们。”
齐王急得坐了起来,满脸惊慌,“诶,本来泰山就对我有成见,我竟连正经的礼节都没有遵守,他肯定会把你带走的!”
许回哭笑不得,“你多心了,阿父不会的。”
“会的。”
“不会的。”
……
就在两人斗嘴之际,杨长史一路小跑着过来了。
金香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进食,听说齐王发怒,他吓得连忙丢下碗筷,忐忑不安。他也没料到,许回下衙后不跟齐王一道用膳,忙着吵嘴呀!
“老杨,你昏头了?连拜门这么大的事都忘记了,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齐王迁怒道。
杨长史一听就知道不好,果真是他失职,连个替罪羊也不好找!
“王爷息怒,办婚仪的时候,拜门礼已经预备了大半,只是这阵子事情又多又急,我一时疏忽,忘了补全,也忘了提醒王爷。下官有罪,请王爷宽恕!”杨长史利索地跪下请罪。
你说你忘了?你知道岳父的好感有多难刷吗?
齐王红了眼眶,“你害的我好苦啊!”
“杨大人请起,此事并非你失职。”许回以手扶额,“自我与王爷成婚以来,不知发生了多少生死大事。直让人应接不暇、左支右绌,哪里还顾得上一个小小的拜门礼呢?”
齐王怒吼道:“你总是愿意做好人,倒不怕他们蹬鼻子上脸!”
杨长史微微起身的动作立马停下了。
许回也动了真火,顾不上给齐王留面子,愤怒地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事情已经发生了,再生气又有何用?君子遇到事情从来不任由脾气掌控自己,总是愿意给旁人改正的机会。看来,王爷离君子还差得远呢!”
齐王气得发抖,指着许回赌气道:“我说不过你,我不管了,你自己想办法吧!”
许回讥笑道:“不管就不管,反正已经迟了,索性别送了。我阿父后日一早出发,拜门礼也来不及送到他手上!”
齐王听了又觉得难过。许路明为什么被贬出京?还不是被太子算计!太子还是太忌惮自己了。
他有心低头,可当着杨长史失了面子,也放不下身段。只好将杨长史赶走,一个人生闷气。
许回才不管他,齐王脾气太坏,让他好好反省。
于是,两人沉默着用了晚膳,便各自洗漱,一夜无话。真正做到了食不言、寝不语,也是第一次做到。
金香和玉英见两人不一起读书,也不拌嘴,寂静无声,反倒不太习惯。
她们以为一晚上已经是极限了,谁料许回第二日下衙回府,两人还是不说话。
两人私下里嘀咕,新婚夫妻见天吵架本来就少见,她们家这两个还整上谁也不搭理谁了,也太奇怪了。不会真要和离吧?
只是她们也不敢劝,唯有小心伺候。
她们不知道的是,夜晚床帏间,齐王冷冷地问了一句,“明日可要我与你一同去送泰山?”
许回也冷冰冰地问:“你能出府?”
齐王气得睡着了。再理许回他就是狗!
初十,是许路明离京的日子。
天还没亮,许回便动身出发了。
她走后,齐王便睁开了眼睛。
他有些难言的不安,窦平是许路明唯一的弟子,许路明离京,窦平肯定要去送行的。
烦死了,都怪太子!要不是太子害他,他怎么会受伤不能去送行,许路明又怎么会被贬出京?
许回到许家没多久,窦平果然来了,两人一起送许路明出城。
“好了,‘长亭更短亭’,就送到这儿吧!”许路明感慨万千。
许回情绪有些低落,“阿父保重。”
说罢,将一包银子交到了吴妈手中。
“吴妈,你也要保重身体。”
吴妈连忙去瞧许路明的脸色。
许路明摇头道:“我住在驿站,吃住行一应都有朝廷包揽,哪里用得上你的银子,你拿回去吧!”
许回惆怅地说:“阿父此去,我们父女不知何日能再见。这一点银子是我的俸禄,阿父收好便是,算作我的一点儿孝心罢。再说,阿父的俸禄都拿去救济穷人了,一路上,总要有些银子傍身。”
许路明打量了许回一眼,“你不知晓吗?齐王昨日差人来咱们家送拜门礼,说齐王不能亲至,又耽误了几日,因而这礼厚重了几分。我将饼糕分送给了邻居,尚有三百两银子不曾处置,你将这笔银子还给齐王吧!”
说罢,许路明从怀里掏出三百两银票递给女儿。
是的,齐王怕许路明拿不动三百两银子,贴心地换成了银票。
许回瞠目结舌,盯着银票半晌没有反应。
齐王什么时候送的拜门礼?他不是说不管了吗?
窦平以为许回不愿意收回银票,劝了两句,“师父还是收下吧,否则师妹只怕要寝食难安,日夜挂念着师父。”
许回这才回过神,“哦,阿父还是收下吧,这也是王爷的孝心。”
许路明蹙眉道:“可这也太多了些……”
许回笑着劝道:“这银子在王爷手中,指不定花在什么地方。可阿父若是收着,说不准就能用在百姓身上。这也是为王爷积福,阿父莫要推辞了。”
窦平也劝道:“我的银子,师父不肯收。难道连女婿的银子,师父也不收吗?”
“你还未出仕,为师怎能收你的银子,那成什么人了?”许路明犹豫许久,“也罢,我便替百姓谢过齐王了。”
“保重。”
“保重。”
许回呆望着父亲的背影,望着父亲马车扬起的尘埃,久久伫立。
窦平心生怜悯,“师妹,师父忠心耿耿,官家早晚会把师父调回汴京,届时,你们便可以团圆了。”
许回只是一笑。然而心里却想着,倘若她能同阿父一道去苏州,一道待在长洲阿母的坟茔前,那该有多好呀!
两人说了几句话,许回便急着骑马回齐王府。
齐王见她回来,将姿态摆得高高的,等着许回跟他说话。
许回踟蹰不前,半晌才憋出一句话。
“拜门礼,不是没准备好吗?”
齐王望着低着头的许回,心中痛快不已。
嘿嘿,许回也有吃瘪的一天。他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
“我吩咐杨长史一早去集市里置办,赶在晌午之前送过去了。”
“哦。”许回敷衍了一句,而后又说:“多谢你挂念我阿父。”
齐王眨眨眼睛,“那也是我阿父了。若不是担心他不肯收,我倒想多给些银子。”
许回连忙摇头,“很不必,若非我苦劝,阿父这些也不肯收呢。”
齐王点点头,忽而又问:“论起来,泰山大人一年的俸禄也不低,有正俸、加俸和职田,怎么会半点儿也没有积蓄呢?”
这个问题,他早就想问了。他之前以为许路明是假穷,为了沽名钓誉装的。后来,他才明白,许路明真正是一个不图名利、安贫乐道之人。那他的俸禄去哪儿了?
许回抬起头来,注视着齐王的眼睛,“除去我们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还有笔墨纸砚、书画上面的花费,其他的都拿去救济穷人了。”
齐王大吃一惊,许路明的钱都送给穷人了?没听说过呀?
许回便将陈年往事简要说来。
原来,有一年汴京受了灾,百姓的屋子被大雪压塌了。尽管朝廷已经尽快赈灾,可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收容如此多的灾民。
许路明心有不忍,便用自己的俸禄搭了个粥棚施粥。
当时许多勋贵官员都这么办了,许路明并不显眼。
可灾情过去之后,许路明发现有些百姓仍然过着贫苦的日子。
他丢不开手,只好隔三差五帮扶一二。
因担心有人生事,许路明便隐姓埋名,不欲让人知道他是背后之人。
“真乃高风亮节之人!”齐王听了大叹,又说,“虽然泰山大人离开了汴京,可救济之事也不好突然放下,便由咱们府上出钱接上。”
许回摇摇头,“不必,我也有俸禄。”
齐王不以为然,“诶,你那点子俸禄够干什么?还是从府里拿钱罢,反正咱们是一家人。我倒有个主意。”
七七事变,以史为鉴!
长亭更短亭。——李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第 5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