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四章私心

女皇无旨,只传一句:"顺风,别回头。"

她回望,城楼上明黄一闪,像刀尖挑落烛泪。

拔刀,劈缆——

铁锚击水,船身剧震,四万石粮食、两千药包、五百耕牛,一并被黑雨吞没。

她听见自己心跳,砰,砰,像钉棺材的锤。

"要么把粮送到,要么把命留在半路。"

2. 船头·暴雨未停

风从西北来,带钩。

她站最前梢,单衣湿透,雨水顺着脖颈灌进脊背,冰凉。

副事撑伞,被她反手推开:"让雨浇着,才记得住旱地的裂。"

抬手,雨水沿掌纹汇成细流,滴进江心——

"这一滴,换灾民一口粥。"

话落,她低头咬破指尖,挤出一粒血珠,弹入水中。

"这一粒,算我的利息。"

---

夜过三更,明希忽自御榻坐起,额上冷汗滴到玉枕。

她梦见郑云被浪打下江,却死死抱着粮袋不松手。

"顺风,别回头"——这话原是她托人传的,此刻倒像一把回力镖,扎进自己心口。

她赤足走到舆图前,指尖沿漕河一寸寸北挪,指甲在"淮阴"二字上掐出月牙痕。

"你若回不来,朕就把这条河填成平地。"

窗外雨脚如麻,檐角铜铃乱撞,像替谁数更。

她伸手推开窗,雨丝斜掠进来,打在冕服前襟,瞬间晕成深色的小圆点。

内侍要掌灯,被她抬手止住——

"别照,朕在偷偷还债。"

她低头,把指尖那一点雨水,轻轻抹在舆图"渭州"上,

像替谁提前擦去裂缝里的干土。

---

二、江城·五月初二·子时烛火猎猎

1. 永泰行内堂

烛火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契约纸角翻飞。

柳老板伸指,指甲缝里满是油:"二两二钱,朝廷不买,我明日囤到三两!"

郑云不还价,掏出空白敕书,当众按朱印——

"二两二,我接了!明晨卯时,三万石未出库,便以囤居奇、阻赈问斩——你,人头先落地。"

校尉捧匣,昨日斩下的奸商人头尚带潮气,发髻滴水。

全场死寂,只闻烛芯"噼啪"一声爆响。

柳老板扑通跪地,汗透重衫,颤笔签契。

郑云提笔,在"购粮数"栏狠狠一顿——朱墨溅开,像一簇火,烧穿纸背。

2. 码头·卯时·天色泛青

三万石米袋堆成城墙。

脚夫不足,她撸袖,亲自扛包。

第一袋压肩,"咔"一声,木刺穿透单衣,扎进皮肉,血点顺臂滴落。

她脚下一滑,膝盖磕在船板,骨节脆响。

副事劝歇,她摇头,咬紧布带,把伤口随意一缠,继续扛。

"四万石,一粒不能少。"

每走一步,血印一个脚印;每吼一声,风灯跟着一颤。

到天明,船舱满盈,她的右肩已血肉模糊,白布染成赤巾。

她站在船头,将血布抛入江中——

"此伤,就当给西北百姓止血。"

---

三、漕河·五月初五·暴雨风浪如锤

夜航至淮阴段,忽遇顶头风,浪高两尺。

为稳重船,她命卸帆,亲自带桨手上橹。

雨水砸脸,像碎铁;浪头拍胸,像巨锤。

她赤足立甲板,双臂死死抵住橹杆,骨节发白。

一个巨浪打来,橹杆反撞,正中胸口,她"哇"地吐出一口酸水,却死抓橹不放。

"把稳!粮在,人在!"

雨停时,天已微亮,她靠桅杆旁,唇色青紫,胸口瘀青,却先抬头看粮袋——

"一滴没湿。"

她笑,血丝沿嘴角滑下,像一抹朱砂。

---

四、渭州·五月十二·烈日田裂如龟

1. 城外卖粥

赤地千里,田埂裂口能塞进拳头。

郑云下令沿河支锅,白粥翻浪。

她亲自掌勺,第一碗递给佝偻老妪。

老妪一口热粥下喉,突然跪向东天,哭喊:"菩萨活我!"

郑云眼底发热,却不敢受礼,转身再舀第二勺。

粥香混着哭声,在干裂的土地上蒸腾。

她低头,在赈册首页写下两个字:

郑云

朱圈加印,墨迹被汗水晕开,像一朵小小的黑梅。

2. 斩吏·立威

放粮第三日,渭州县丞私扣两千石,欲转卖邻州。

郑云抽刀前,忽然从贴胸袋摸出那张被雨水泡皱的空白敕书——

它曾是女皇亲按玉玺、亲手塞到她掌心的。

纸面早被血与雨晕成一朵残朱,却仍看得见朱印下一行小字:

"朕与你同罪。"

她把敕书重新揣回心口,刀尖指地,轻声对县丞也对自己:

"今日我斩你,他日若我也贪了一粒粮,就让这行字回来斩我。"

话落,刀光出鞘,像替谁提前索命。

县丞被押至仓前,尚要高呼"上官饶命"。

她不语,袖中飞出敕书,当众盖印:"斩!"

刀光落下,血溅仓门。

她俯身,抓起一把被抢的米,缓缓洒回粮堆,声音冷硬:

"再敢动百姓一粒粮,这便是例。"

围观灾民先惊后静,继而齐跪,山呼:"郑青天!"

她转身,肩伤崩裂,血顺背脊流下,却一步未停。

---

五、回京·六月廿三·拂晓宣武门外

残月挂角楼,郑云却未急着趋阶。

她先绕到侧门小护城河,蹲身,把那条已成赭色的绑肩布放进水里。

布一触水,血丝如云,顺流漂远。

她低声:"洗干净了,别吓着京里的花。"

布漂尽,只剩原色白。

她拧干,顺手抹了把脸——

尘土、血痂、汗碱,一并褪下,露出被西北烈日镀过的褐肤。

起身时,她才觉双膝发软,原来一路绷着的那根弦,在此刻终于"啪"地松了。

城门校尉捧来新袍:"郑御史,殿上复命需着公服。"

她摆手,只把旧袍外襟撕下,将撕下的外襟布条咬成两截,一截束发,一截缠腕,露出里面补了又破的里衣。

"就穿它,让陛下看看裂缝怎么补。"

于是,她赤手束发,以断布为绳,把袖口随意一束,迈步进宫。

沿途宫灯一盏盏亮,像有人提前替她数伤——

每一步,玉阶都留一个淡红脚印,却不再渗血;

每一步,她都在把"郑青天"留给西北,把"郑云"自己带回京城。

直到丹墀尽头,她抬头望见十六根鲸烛同时炸出灯花,

才知——

自己这条命,终于从漕河的浪里,走到了女皇的掌心。

她将《西北善后十二策》高举过头,一步步踏上玉阶,血痂崩裂,血丝透衣,她仍脊背笔直。

金銮殿上,她朗声启奏,字字如铁:

"臣幸不辱命!

死亡之数,止于一万三千,未再增一人;

返乡垦田者,三万口;

新修支渠七条,可灌田八万亩;

剿奸商三户,斩阻官四人,补员已就位!"

明希展旨:

"一,封郑云为西北赈抚使,赐金带紫绶,奏事不经中书;

二,南、北澧仓赐号‘皇商’,免三年商税;

三,随行官员,升一级,赏银百两!"

郑云俯身再拜,声音沙哑:

"臣不要赏银,只求陛下记住——

西北的日头,能把人烤成灰;

但只要还有一粒粮、一滴水,

百姓就能在裂缝里种出春天。"

殿内鸦雀无声。

明希端坐,未动,也未抬眼,只将指尖轻轻按在丹陛冰凉的玉面上。

"郑云。"

她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压得住满殿呼吸。

下一瞬,整座金銮殿忽然暗了——

十六根鲸油巨烛灯花坠地,烛芯重燃,火光倒卷,映得她瞳孔里两簇幽蓝。

她抬眼,眸底一片死寂,却像深渊里起了风暴:

"朕,不敢忘。"

殿内静得能听见血滴在玉砖上的声音。

郑云肩头的血,正好落下,"嗒"——

在死寂里砸出一朵小小的红莲。

烛火重新亮起,明希离座,亲手把郑云扶起。

她声音低到只有两人可闻:

"郑云,你欠朕一条命——

欠在西北裂缝里,欠在明年麦穗上。

活着回去,替朕看看它们抽穗,再回来报。"

郑云抬眼,第一次在金銮殿露出笑,血丝顺着齿缝染红牙齿。

她哑声答:"臣遵旨——以血为锄,以命为种。"

明希指尖微颤,终究只拍了拍她裂痂未合的肩,像把一整座江山悄悄拍进她骨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太子爷

炮灰的人生2(快穿)

濯娇

寒山纪

修仙指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女尊之帝王路
连载中舞烟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