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佃田之争

“石瑶,你给我出来!你个白眼狼,有好处不想着你亲哥哥,倒便宜了外人!”

尖锐的哭喊像淬了刺的针,狠狠扎进清晨的静谧里。

石瑶猛地从床上坐起,额角还沾着未干的薄汗,不过片刻,那哭喊便撞开了院门,在院里横冲直撞。

她披衣快步走出,一眼就看见娘家嫂子王秀秀叉着腰站在院中,身后还缩着个张大柱媳妇郑翠芬。

郑翠芬眼角挂着假泪,见了石瑶,忙凑上前:“石瑶妹子,你可劝劝你家,这田不能收啊!我听说……听说里正要把田给陈寡妇家,她们家男娃才十岁,那是能种地的,怕最后连田租都交不齐”

被石瑶紧盯着,郑翠芬越说越心虚,说完就低下了头,根本不敢和石瑶对视。

王秀秀立刻接话,唾沫星子横飞:“就是!石瑶你傻不傻?出嫁了在婆家的底气,全靠娘家人撑着!这四亩田要是给你哥种,每年能多收八百多斤粮食,这么大的好处,你就不知道为你哥争一争?”

“佃田的事我做不了主,你别在这喊。”石瑶皱紧眉,语气冷了几分。

“做不了主?”王秀秀嗤笑一声,声音陡然拔高,“李景明在县上求学,不就是你婆婆说了算?亲家母~亲家母你在家吗?”

那声“亲家母”拖得又长又刺耳,像是故意要把左邻右舍都引来。

石瑶只觉得一阵烦躁涌上心头。她上前一步,攥住王秀秀的胳膊,不等对方反应,猛地往外一推。

“哎哟!石瑶你干嘛!摔死老娘了!”王秀秀一屁股坐在门槛外,拍着大腿嚎啕起来。

这死丫头怎么嫁人了还是这样,仗着自己力气大,一言不合就把人提起来,丢出去。

郑翠芬怕石瑶把她也丢出去,急忙自己走出了院门,拘束的站在王秀秀旁边。

石瑶没理会她的撒泼,反手关上大门,将那刺耳的哭声隔在门外。可刚转身要回房,王秀秀的话又钻了进来:“好!你不说,老娘自己找去!你婆婆肯定在里正家,我这就去跟他们好好说道说道!”

石瑶的脚步骤然停住。

王秀秀是出了名的泼妇,撒泼打滚的本事没人能比;郑翠芬看着老实,心眼却比筛子还多,这两人凑在一起,指不定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婆母性子斯文,向来不与旁人争执,哪里是她们的对手?

不行,得去看看。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石瑶便不再犹豫。

原主的社交焦虑障碍不是天生的,村里赤脚大夫曾说有治愈的可能,眼下这事关婆母,正好也是个走出院子的理由,就算旁人觉得她反常,也能说是担心婆母才克服了胆怯,再合理不过。

刚到里正家,院子里已是人声鼎沸。人群中央,王秀秀正撒泼吵闹。

“亲家母!我们家石瑶当年可是一分彩礼没要就嫁进李家,姻亲就该互相帮衬!这四亩田你们要收回,不如交给我们种,我们是石瑶的亲哥嫂,一家人办事,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石瑶父母早逝,是哥哥石安当家,李景明上门求娶当天,石安像送瘟神一样,把石瑶连同几身旧衣服打包,让他带回了李家,彩礼都没要,出阁宴也没办,还是李家隔天匆忙摆了几桌酒席,全村才知晓石瑶嫁去了李家。

李母知道把这事摆上台面会坏了石瑶名声,可又实在厌恶石家嫂子的嘴脸,不愿把田佃给他们,一时陷入两难。

这边王秀秀还没歇声,郑翠芬又红着眼圈凑上前:“里正,当年是您出面帮我们要来这四亩良田,我家儿子还小,老张早年伤了身骨,这两年越发种不动地,收成不是很好,可真要收回田地,我们家日子就彻底过不下去了啊!”说罢,她低头抹起了眼泪。

陈月儿扶着母亲陈寡妇挤进来,声音带着几分委屈:“张家日子难,起码家里男人还在。我家国亮为护村子安宁没了性命,我儿子生下来就没见过爹。早年拉扯儿女把身体拖垮,没法种地,不分地给我们,我认。可现在我儿子长大可以种了,里正您帮了张家这么多年,也别忘了我们老陈家啊!”

人群的注意力全被石、陈、张几家吸引,没人留意石瑶的到来。她悄悄走到婆母身边咬了几句耳朵,由婆母转达给里正,便独自进了里正家堂屋。

里正听罢,对着众人高声道:“这四亩地给谁,现在争议不小。你们先回去,等我和李家商量出法子,再通知大家。都散了吧!”

王秀秀还想哭闹,被里正一个眼神狠狠制止:“石家的,别在这撒泼!你们夫妻对石瑶怎么样,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赶紧回家去!”王秀秀硬生生憋回哭声,灰溜溜地走了。

村民散去后,李母和里正走进堂屋,一见石瑶便惊道:“瑶瑶,你敢白天出门?这是不害怕见外人了?”

“王秀秀和郑翠芬找到家里,我怕娘吃亏,一着急就跑了出来,才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怕了。”石瑶轻声说。

李母喜得拍了拍她的肩:“傻孩子!好了就好,真是老天保佑!”

里正打断婆媳俩的话,追问:“石丫头,你真的好了?”

“应该是,里正叔,我现在心里不慌了。”

“这可是大好事!我这就写信给景明,把今天的事也跟他说说。”里正说着就要找纸笔,却被石瑶拦住。

“里正叔,夫君学业要紧,佃田的事解决了再告诉他结果就好,别让他担心得跑回来,耽误了功课。”李景明和原主接触比较多,现在不是见面的时机。

“你有办法解决?”里正诧异。

石瑶点头:“我现在好了,天生力气大这事村里人都知道,比青壮年男子也不差,这田,我们李家打算自己种,至于陈家和张家的难处,这四亩地的收成,我愿意拿出一半资助村里的贫困户,怎么分,到时听您安排。”石瑶半点不提石家哥嫂。

“可给出去的好处,再收回来就难了!”里正担忧道。

“您放心,”石瑶早有主意,“您把话放出去:这四亩良田,不管谁种,都得交出一半收成当佃租。这样一来,他们三家肯定谁也不想当这冤大头。”

里正仍有顾虑:“一半收成给村里,你们太吃亏了。”

“里正叔,夫君在读书,将来要考功名,帮衬乡邻攒下好名声,对他仕途有好处。再说,当年多亏平安村收留,我们李家才能安家,现在就当是回报大家。”

里正还是不放心:“你父母走后你就没出过门,真会种地?”

石瑶笑着应道:“里正叔放心,农家孩子,哪有不会种地的?”

“看来石丫头在你们李家过的很好,不但病好了,知识还学了不少,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像个学问人”里正欣慰的看着石瑶。

“夫君房间里有好多书,很多知识都是从上面学来的”石瑶拿李景明当起了挡箭牌。

里正回想起以前,石瑶家旁边是村塾,村里半大小子全送去那里启蒙,石瑶是女娃不允许进学堂,就躲在门口听,学的比那些男娃快多了,后来父母去世,哥嫂对她不好,这才让她生了怪病。

“也罢,这地本就是你们李家的,当年我厚着脸皮求来,也是因村里日子实在难熬,如今给谁都容易落埋怨,倒不如你们李家收回,也省得伤了村民和气。”

说起这四亩地,李母不免想起儿子先前的交代,让里正来安排,权当李家在平安村的安家费。之所以还要佃租,就是怕把人心养大了,如今看来,儿子的思虑是对的,确实是闹出了风波。

再想到儿媳石瑶,李母心里又添了几分亏欠。当初娶她时,一分彩礼都没给,虽说她有白天不出门,也不见外人的怪病,但平时和见惯的人相处是没问题的,李景明不在家的日子,家里的重活累活全是石瑶扛着,有这么个力气大的儿媳在,李母和女儿心里都踏实不少。

如今石瑶的怪病好了,主动提出想自己种这四亩田,李母自然是一万个支持,况且家里也不愁粮食,张春林家每年都按时交租,仓里早存下了不少余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我寄长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婆家有我超安心
连载中秃头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