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三天后柴火砍好,八个教书的人也安排好自己上工的时间,四人在码头找计数算账的活计,码头的活计灵活,教书那天不去就是了。四人轮流上工,码头管事不至于找不到人。另外四个一直在镇上的粮铺帮忙,四人轮流上工,村长家的老大、老三、老四每天都去镇上粮铺上工,反正冬菇干卖完了,一个人做账完全做的过来,况且三兄弟勉强记个账也会。至于家里村长在,冬日家里活计不多,真不行村里后生叫来帮忙就是了。

祠堂开始上课,两个侧屋挤挤挨挨一堆小孩,十岁以下的一屋,十岁以上的一屋。刚开始几天,小孩几个挤在一条长凳上,跟着夫子一起念书。每天十句,隔日抽查,后面嫌挤,不少大孩子从家里带了板凳过来,坐在屋子后面。十岁以下的小孩还好,怕被族老打手掌,乖的很。隔壁屋的几个皮小子,完全不是读书的料,坐不住,打又不怕,气的几个族老脑壳疼。直接把人赶到晒谷场那边,不准几人来祠堂。家里爹娘知道了,不少拿着棍棒臭揍了一顿,但也没办法,只能每天押去晒谷场学字。几个皮小子不是读书那块料,怎么逼也读不进去,后面认得自己名字便也不再管他们了。倒是石头几个小的让人意外,几个小的年纪小,被带去晒谷场一起玩。夫子念几次,他们就能跟着念,可能吴元之前教过,反正长辈们很高兴,安排去祠堂一起念书。

晒谷场这边都是在地上划拉,不少人记住自己名字就不再学了,念记不住不说,划拉半天也划拉不会,只能把自己名字硬记下来。不到一个月,晒谷场上的人就散去大半,也就不到五十个人还去晒谷场。村长一看人不多,直接安排去祠堂的侧屋,反正坐的下,汉子和女子分开教就是了。之后就变成,祠堂早上用来教小孩,午时过后用来教村里汉子和女子。村里小孩开始习字,都是沾墨汁写在木板上,之后用湿布擦干净,再接着练字。笔是村里发的,不够,村长和几个族老从自家收罗了不少旧笔出来。墨汁是用村里买的墨锭在砚台里磨好,再分到小碟子里,分到桌上,几人共用一碟。大人用的都是旧笔,墨汁是没有的,直接用水。若是运气好,早上碟子里的墨汁没用完,掺点水,写在木板是起码有些痕迹。整个冬日,吴家村祠堂都是读书声,吴小麦想着日后冬菇干卖多了,要看契书,就算学的头昏眼花,也硬逼自己学。学了个把月,居然学出点名堂,歪歪扭扭的把自己名字写出来了。至于宁花和吴娟,被吴小麦鼓动着,不时也去祠堂念书认字。倒是石头学的很快,三人背错了,石头还会纠正。石头到底年纪小,握不住笔,只念书不习字。

黄海生两人来时,吴小麦正打算去祠堂,等寒暄过后,聊过近况。三人便去后院仓房拿冬菇干,黄海生之前听说镇上粮铺卖冬菇干,还担心今年货不多,心里忐忑不安,没想到吴小麦给他留不少。钱货两讫,今年共卖了一百六十多两,吴小麦见黄海生带了金页子,直接让宁花拿了四十两,跟黄海生换金页子。去钱庄换钱,也要多给些才能换。黄海生见推辞不过就收下了,毕竟不差这几两碎银子。几人又聊了几句,等聊完,黄海生便想和吴小麦定个契书,免得日后空跑,吴小麦一想也是,便和两人去了镇上。今年破损冬菇都卖的差不多,实在拿不出多少,除了给黄海生的二两冬菇碎,剩下的便都是梅干菜、各种干菜,吴娟还回五条咸肉,给黄海生两人路上加菜用,至于黄海生送来的依旧是海货。吴小麦随两人回了旅店,黄海生掏出纸笔,两人定下契书,十年内,吴小麦每年若是能采摘到冬菇,每年给黄海生供应一百两的冬菇干,最多可以供应两百两的冬菇干。签字画押,这样子大家心里都有谱,两边都安心。黄海生不用担心拿不到货,吴小麦不用担心冬菇干堆放过多。等收好契书,吴小麦开始买海货,买了三条海带、一袋虾皮、一袋紫菜、三十颗咸鸭蛋就回去了。去年咸肉做的多,咸鱼没怎么吃,买的五条咸鱼,送了村长家三条。回去路上去镇上肉铺买了两斤五花肉、三副肥肠,便开开心心的回村了。

进入腊月,祠堂停课,开春小孩子接着上课,大人等来年冬日再接着上课,毕竟开春大家都忙起来了。腊月里,村长请了屠夫过来杀猪,全村猪杀完,直接开始卖猪肉,今年没法发肉。杀猪的人家,每家提供些猪血、内脏、大骨、扇骨,在晒谷场摆流水席。今年钱都花完了,买粮接济村里贫苦人家都不够,村长和几个族老垫了点,发给童生和八个夫子的猪肉,都是村长出的。流水席比去年差了不少,村里人依旧吃的很开心,谁都知道读书是耗钱的事,族里愿意出这份钱,谁要是有意见,那就是找骂。吴小麦依旧是让村长留了肉,在晒谷场那,买了五扇肋排、五根脊骨,五副肥肠,就没再买了。石头和佳禾嘴便变刁了,没肉的骨头不吃。隔天去村长家,把三十斤肥膘肉,三十斤五花肉背回家。

开春,大家开始忙地里的活计,石头天天被送去祠堂念书,吴元回镇上书院读书,没人陪石头玩。小孩子在祠堂有几个族老看着,大家放心。倒是半大的小子要帮家里干活,没法去祠堂念书,族老让他们冬日再过来念书。读书的好苗子不多,大部分资质平庸,几个族老也不强求,反正能念多少是多少,最好能把三字经读完。至于有天赋的那两个,族老把人留下了,至于家里的活计,家里能忙的过来不管,实在忙不过来让自家子孙过去搭把手。两个小孩全天读书,夫子单独教,族老打算他们两个念完三百千,就送去镇上书院读书。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年纪大不抓紧时间,赶不上其他人。两个小孩也刻苦,不出一个月就把该背的书背下来了。字写的马马虎虎,说不上好看,起码端正。村长和几个族老先凑了六两银子,找了几个孙子的旧长衫给两小孩应付着,四两银子是交束脩的,笔纸祠堂现有的,一人给了一支笔二十张纸,剩下二两银子买了墨锭和砚台,其它的等卖冬菇干的钱出来再添置。村长买了束脩礼,带着两个小孩去镇上书院,日后能读成什么样就看两个小孩造化了。读书的银钱族里出,一年十两加每年两身长衫,多的没有。银子不会给到小孩家里,怕被拎不清的父母给花了,直接让小孩从祠堂领纸笔墨锭就是了。

开春,吴小麦把牧草翻进地里,开始种豆子,因着有水,不打算冬日种麦,依旧跟今年一样。种一茬豆子,种一茬油菜,再种一茬牧草,把地好好养养,来年种稻谷。之后三年稻豆轮作,至于其它田地,依旧按之前的计划,两亩地冬闲。这样子能抽出时间去蘑菇坑,免得把事情都丢给三壮几个,实在不好意思,给工钱人不要,只能每次送点吃食过去。况且宁花怀孕了,家里要人照顾,宁花这两年身体养的不错,这次害喜的症状轻很多。等忙到九月,宁花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次生产很顺利。小子壮的很,不闹腾比佳禾好带许多,宁花月子做的精细,出了月子,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倒是罗大娘出乎意料,宁花做月子,居然日日过来帮忙,虽然只是白日过来照顾小孩,这也让吴娟和吴小麦轻松不少。因着这事,吴小麦跟罗大娘关系缓和不少,总算能一起呆着了。吴娟留罗大娘吃饭,吴小麦起码不会有意见,就是不说话,各做各的。

日子过的飞快,石头六岁时,吴小麦把他送镇上的书院念书。族里小孩多是念完三字经就不念的,肯学的,每年交一百文的束脩,再多教百家姓和千字文。刚开始没几家愿意出这个钱,后面日子好过了,只要小孩愿意,很少有家里不出这钱的。石头读书天赋不错,家里又不缺钱,送镇上读书最好。族里每天只教两个时辰,学的太慢。这几年,族里陆陆续续送去镇上书院读书的孩子只有五个,个顶个的会读书,至少石头没法跟他们比。供这五个小孩耗钱,祠堂的私塾差点办不下去,后面是吴小麦给村里买了三十两的纸墨,才让私塾顺利办下去。之后几年,村里蘑菇产量上来,银钱不再吃紧,又陆陆续续给村里买了二十亩荒地。日后那二十亩公田的产出,都供给村里私塾,起码保证私塾的笔墨纸砚。八个夫子日子好过不少,村里一年贴一两银子给他们,年节村里分给他们的东西都是双倍的。村里这几年,家家户户日子好过,村长让每家每户都出个汉子轮流在蘑菇坑种蘑菇。钱除了用在村里私塾和买公田上,剩下的,年节不时买两头猪,给家家户户分肉,给大家添油水。过年每家每户分个几十文,让大家开心过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窃玉

小船三年又三年

我用人物面板伪装神棍

重生之母仪天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蒲公英
连载中依木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