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卖冬菇干的事,村长安排的井井有条,吴小麦插不上手。吴小麦便依旧下地,在家编箩筐,照顾蘑菇棚,去蘑菇坑帮忙。等豆子熟了,三人下地收豆子,今年豆子比去年多收了不少。起码今年的豆子磨成豆粉,够撒七亩地的,虽然今年依旧要买豆子肥田。可看豆子的产量,三人心里都很高兴,明年春日再种一季豆子,秋日便可以开始种麦子,麦子产量能有良田的一半就可以了。这样子,以后每年就可以有两亩良田可以冬闲,种一季稻谷,种一季豆子,入冬之前再种些牧草,养养地力。每年七亩地的豆子,足够家里十五亩地施肥的,要是收成好,剩下的也够家里人吃的。只是家里地还是少了些,自家菜地虽然也会种些豆子,只是后院就那么大,种出来的刚够家里冬日泡芽菜的。

五亩荒地离河有点远,水流过来不够大,种稻谷有点勉强。公田照顾的没那么精心,肥料也不够,日后肯定是稻豆轮作,稻豆卖的比麦子贵。只要能引水种稻,公田必然开水渠把水引过来,只要水过来,自己田地自然可以也种稻。到时候不仅可以豆麦轮种,稻豆轮作也可以,只要再种个两三年,这荒地就算养出来了。开荒实在累人,田里杂草太多,日日都要下地除草。家里要是再买地,也要等把这五亩地养好再说,否则就算买了荒地也顾不过来。村里新买的荒地,人多开起来很快,很快就把地整理好。开始开水渠,村长让人把沿途的水渠挖深拓宽,不少人有怨言,不愿意把自家的田埂让出来。被村长和几个族老臭骂了一顿,没人敢再抱怨,毕竟公田的产出归村里,自家也有份。等水引过来,吴小麦家五亩荒地里的水量就足够种稻,水多不管浇菜还是浇地都方便。知道公田在自己田地隔壁,吴小麦往自家五亩荒地种了油菜,油菜养地,就是耗水,有水了自然长的好。等秋日收获了,晒成菜干,冬日炖肉时扔一把进去,味道很好,和猪油渣一起包包子也好吃。油菜晒干没多少份量,五亩荒地的油菜晒干有个百来斤算好的,晒干菜,大家更喜欢晒笋干、萝卜干、刺瓜干、冬瓜干这些分量足的。

公田开好,种上豆子,秋收开始。三人一起下田割稻谷,吴娟和宁花轮流照顾家里,等稻谷晒好,翻耕完土地,田地施了一遍豆粉。村里通知交赋税,交完赋税又要开始服徭役了。田里的油菜自然由吴娟和宁花一起去收,刘春花领着自家媳妇儿和孙子孙女一起下田帮忙,没两天就把五亩荒地的油菜收完。收回来的油菜除了自家吃,送了不少给相熟的人家,本来想全晒成菜干。被刘春花阻止了,刘春花领着两人把油菜分成两份,一份直接晒干,一份制成梅干菜。梅干菜香味浓郁,味道更好,拿市场上去卖,也卖的上价。梅干菜制作复杂,先把油菜洗好,晾晒一、两天。菜干直接晒干就行,梅干菜则要三蒸三晒,每次蒸一刻钟,每次晒完味道就浓郁几分,完全晾晒好,香味扑鼻。当天就和着肉馅,贴了饼子,几人吃的停不下来。之后几天,吴小麦去服徭役都要求吃梅干菜肉饼,馋的不少村里汉子口水直流。隔两天就有村里妇人拿鸡蛋来换梅干菜,村长家留着自家吃,不换的,回去给自家汉子做饼子。分量虽多,架不住来换的人不少,就不打算拿去卖了。倒是油菜菜干吃的少了,打算留个两三斤,其它全卖出去。至于田地,吴娟和宁花两人把地整了一遍,油菜根不深,无需翻地,种上牧草,便专心照顾家里的蘑菇棚与菜地。

一到秋日,冬菇长的比春日还好,每日光晾晒冬菇,就能把后院的晒架占满。幸好吴小麦闲着就编竹匾,家里竹匾相当多,直接搬动竹匾就好,不用和箩筐来回倒腾,晾晒起来不麻烦,品相也好很多。把这事告知村长,村长让人砍竹子,编了不少竹匾,用来晾晒冬菇干,务必保证晒出来的冬菇干品相好,这样才卖的上价。镇上粮铺卖的冬菇干,品相不好的和破损的,卖的便宜,还时常被压价,虽然压的不多,但那也是钱。从菜地里收回来的菜,都是晒在前院,要不是蘑菇坑的冬菇是晒好才送过来,就自家这两个人可忙不过来。今年好的一点是,晒出来品相不好或者破损的冬菇干直接交给村长,拿粮铺里去卖,不需要堆在家里。冬菇干要卖的,不敢压,怕破坏品相,实在很占地方。后院的仓房的架子,大部分都是用来放冬菇干的,只有一排用来放干菜,香味重的干菜都是放前院的仓房。自家吃不讲究品相,挤挤挨挨的,实在不行就往上叠,反正压碎了,依旧能吃。冬菇干就不能这样,一袋袋隔开放,上面也不敢堆,很占地方。吴小麦虽然把架子的间距做小了,可以多几袋,但架不住冬菇干多。光装冬菇干的袋子就多做了二十个,为此吴小麦特意去县城买了匹细麻布,那可都是细麻布,做袋子的布都够做三、四身衣服了,吴娟和宁花心疼的不行。能卖出去一些,腾出些袋子,吴娟和宁花自然高兴,这样子就不用再做袋子了。

镇上粮铺冬菇干卖的极好,之前的名声传了出去,不少商贩不时会过来问两句,统一回答秋日有货。等秋日的冬菇干开始卖,每日送过去的货就那些,僧多粥少,连带着品相不好和破损的冬菇干也卖的不错。镇上不少饭馆和面馆都用冬菇干吊汤和做肉酱,不少过路的船只上的商贩、船把式吃了,就会来粮铺买点回去,导致生意好了不少。不少过路的商贩要的多,也不计较品相,卖的快,村里提供不上,从吴小麦家拿了不少。因着要留一部分给黄海生,吴小麦没给多少,只把家里品相不好和破损的冬菇干送了过去。后面实在受不了村长的软磨硬泡,把个头中等的冬菇干分出去一半。整个秋日卖下来,卖了近五十两,村里卖了近三十五两。加上春日的,现在村里有近四十两的银钱,村长和几个族老高兴的不行,特意买了一头大肥猪回来,杀了,请全村人吃了一顿流水席。村长让人把祠堂的两间侧屋收拾出来,花了五两银子,找了镇上的木匠做了二十套普通的长桌长凳回来,摆进祠堂的侧屋。又花了三十两,买了六十把笔、两条墨锭、二十刀纸、一个砚台,虽然挑便宜的买,架不住笔墨纸砚贵。买完,村里的钱花去大半,村长几人肉疼的不行。把自家几个写字好的子孙叫过来,抄书,不可能花钱买书,书太贵了,花钱买不划算。反正自家子孙的书也是抄的,抄够二十本,日后放祠堂用就是了。至于夫子,现在请不起,自家的子孙先顶上,虽然只有两个考上了童生,其他几个没功名,起码字认识,给幼童启蒙还是可以的。等挑出好苗子再送去镇上书院读书,自家的子孙也是一个教一个,有点读书天赋的才送去念书,毕竟读书耗钱。镇上的书院束脩收的不多,一年二两,可架不住笔墨纸砚和书贵,一年起码要花十两银子,普通人家谁供的起。

安排妥当,村长和几个族老召集村里当家的汉子,在祠堂里把事情交代了一遍。三天后,族里满五岁未成丁的小汉子,冬日都送到祠堂来开蒙,自带平整木板和布头,村里提供笔墨,先在木板上比划,字写的差不多了,再发纸。每日教两个时辰,不收束脩,但是取暖的柴火,各家各户都要提供一些。村里其他人若是愿意来,天气若是晴好,每天午时之后,自带板凳和树枝,去晒谷场,每日教一个时辰。教书先生是村里的小辈,谁要是仗着自己辈分敢来闹事,不要怪村里收拾他。这可是读书,底下立马跟炸开油锅一样,不少汉子高兴的直拍大腿,地里刨食的,大字不识一个,居然有机会学认字。这要是子孙里有一个争气的,考上个功名,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就算考不上功名,也可以去镇上码头当临时账房当小二,没见村长和族老家的子孙学的好的,都能在镇上谋一份轻松的活计,总比在地里刨食强。等底下吵够了,村长开始安排之后几天去山上砍柴的事情,安排完,就让村人散了,各自回家免得挤在祠堂里闹哄哄的。村长和几个族老把两个童生和八个负责教书的子孙留下,安排教书的事情,两个童生专心读书,就不用来了,至于其他人,每日来两个,轮着来。碰到不懂的问题,先几个人自己讨论一下,再去请教两个童生,尽量不要打扰两人读书。至于闹事的,找几个族老,几个族老冬日每天都会来祠堂逛逛,给几人镇场。每人每月贴补五百文,族里没啥钱,全当耽误几人上工的赔偿。至于两个童生,和其他人一样,腊月村里杀猪的时候,每人多给两斤肉,其它没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窃玉

小船三年又三年

我用人物面板伪装神棍

重生之母仪天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蒲公英
连载中依木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