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乐快步上前开门,刚好看到于佩兰和贺有安下车。
“乐乐。”于佩兰朝她招招手。
于知乐跑近抱住她,亲昵地蹭了蹭她的脖子。
“姑姑姑父好。”蓝圆圆乖巧地打招呼。
陈昭和于迟跟在她身后出了门,被贺有安招呼去搬东西。
“怎么一箱一箱的?”于婉琴听见声音出来接,看着后座几个箱子问。
“昨天开年中大会,佩兰管理的车间业绩好,厂里发的奖励是两箱罐头。”贺有安解释,“我们给爹和孩子们一些零碎的玩意,还有凌晨在屠宰场买的一点新鲜牛肉。”
说是一点,其实是半扇牛肋排、一大块牛腩肉和一条牛腿。
“这哪是一点?”于婉琴哭笑不得。
于佩兰搂住她的肩膀,说:“我拿下了鱼糜制品生产线的管理权,有安调回红星船厂了,三哥进了运输队,三喜临门。”
“这确实得好好庆祝。”于婉琴笑道。
几人把箱子搬进小院,于越做的早饭恰好端上桌。
除了常吃的小菜,餐桌上开始出现各种凉拌蜇类和清炒海蜇丝。
“又到了天天吃海蜇的季节,还记得以前一退潮,海岸线上全都是海蜇。”于佩兰想起从前的生活,“那会为了捡点别的,手总是被蛰得红肿。”
那会儿,她和几个哥哥在吴兰手下讨生活,父亲又常年出海,一年没几天好日子过。
于婉琴拍拍她的手安慰。
吴兰前半生作恶多端,后半生长了脑瘤被儿子嫌弃,如今吴彩霞还抛下一家子跑了,她也算是糟了现世报。
于知乐给于迟使了个眼色,他打开收音机,拧到音乐频道,让节奏轻快的音乐冲散了饭桌上的沉闷气氛。
“小宝真有眼力见,以后肯定是干大事的人。”于佩兰一扫阴霾,笑着捏捏他的脸。
于迟应道:“嗯,以后要干大事。”
他的声音稚气未消,但语气老气横秋,反差的模样逗笑了大家。
吃着吃着,于佩兰的职业病犯了,说:“酸辣蛰丝开胃又好吃,要是能运到内陆,保准好卖。”
她的话点醒了于知乐,于知乐当即将新鲜凉拌蛰类加入计划清单。
如今对海蜇加工主要是通过“三矾提干”的方法,将海蜇加工成海蜇头、海蜇皮等产品[1]。而新鲜海蜇很容易化水,周边不近海的城市很少能吃得到新鲜凉拌海蜇,这就给了海隅村一个可以做文章的方向。
于佩兰不知道于知乐的心思,同时饭桌上的话题切换得很快,几人突然聊起了最近京市很流行的养生汤。
家人没在信件中提过这件事,陈昭相当好奇。
“听说是胡医生好友的方子,最开始只在军区医院里用,效果不错。”于佩兰说,“后来免费提供药材给伤退的军人用,效果也特别好。”
陈昭乐呵呵地说:“估计是我奶师门那边传下来的。”
闻言,于越和贺有安隔空对视,而后默契地看了一眼沉浸在小世界里的于知乐。
吃过早饭,于佩兰夫妇消了一会食就去补觉了,大家尽可能地放轻动作。
九点的时候,张文心在牛棚开完会,来找于知乐和陈昭去副业组小院商量样板戏的事,顺带拉上了无聊的蓝圆圆。
小院里热热闹闹的,除了正在上工的女知青,其他要参演的人都在。
这几天张文心动员身边人抄了十几份剧本,说今天要宣布大家扮演的角色,让大家先熟悉台词,九月开始抽时间排练。
她一出现,大家拍手起哄:“咱们的总班主终于来了。”
“咳咳。”张文心配合地装出严肃,清了清嗓子,教训道,“你们这群猴儿,这会闹得欢,别上了台就双腿打颤。”
众人笑作一团,小孩们争相模仿。
一群人笑闹好一会,才真正开始今天的正事——分角色。
考虑到大家都是第一次演戏,张文心会优先考虑性格问题。性子最活泼的几人被分到了反串角色,果然不负她的期待,当场压低声音念起台词。
“女主角和男主角呢?”有人朗声问出大家都很期待的问题。
众人的视线基本都集中在于知乐和陈昭身上。
“不是我,不是我。”陈昭连忙摆手否认,随后做了个整理衣领的动作,“我演另一个本子,那个幽默风趣的医生。”
“我不演,得帮大家注意走位。”于知乐浅笑。
大家又看向张文心,张文心透过门看骑车而来的身影,卖了个关子,高高吊起大家的好奇心。
等李然跨进小院,她把于初月推到他身边,让两人手臂碰了碰,随后大声宣布:“这就是我们的男女主角。”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演出。”此时的李然比以往更平易近人。
于初月脸颊飘起两抹红霞,嗯了一声。
众人拍手叫好,让屋檐下乘凉的陈老和罗平不禁感叹年轻人的活力。
之后,一行人围坐在长桌边上,熟悉每个角色的出场顺序,李然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
《大山女孩》小剧组的第一次会议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彼时已是正午,约定好正式排练时间后大家各自回家。
“蓝同志。”李然叫住蓝圆圆,递出一封信,“有位杜先生拜托我给你带的。”
蓝圆圆愣了几秒,接过信,在回家的路上粗略读了一遍。
于知乐没打扰她读信。陈昭更是一声不吭,当好透明人的角色。
听见她读完后长舒一口气,于知乐眼底多了几分笑意。
三人到家时,家里一片其乐融融。贺有安和于海宗在烤炉前忙活,于婉琴姑嫂三人扯着闲篇,弟弟们围着收音机,爷爷则笑着看大家。
“乐乐,圆圆,小昭,快来,肉都烤好了。”于佩兰先注意到他们,温柔招手。
三人刚洗过手坐下就被长辈们各塞了一口肉。
牛肋排先卤后烤,肉软糯易脱骨。牛腿和牛腩肉被烤得外焦里嫩,最适合用生菜包着夹蒜吃。
饱餐一顿后,一家人在树荫下喝着山楂水闲聊,真是好不惬意。
处暑之后,午后的高温闷热逐渐消退,时间好像被摁下了加速键,三天很快就过去了。
期间,镇上办了一次大集,于知乐让张海竹在大集时增加了酸辣海蜇丝这一道小菜,广受好评,便开始琢磨运送凉拌水蛰罐头的法子。
而于佩兰在三天假期里参观了几次海隅村的小型鱼糜制品流水线,对一些巧思赞不绝口,打算回省城后对手下的生产线做出微小调整。
于知乐和她聊过几次,给了她不少研发新品的灵感,所以夫妻二人在假期最后一天的清晨就启程回省城了。
两人刚离开没多久,海隅村又迎来三位客人,而且都是于知乐的老熟人。
一位是来增加泡椒酱订单的吴云,另外两位是乔老师和她的爱人。
三人坐同一辆牛车到海隅村,刚碰面时吴云就对背着相机的夫妻二人很好奇,路上将社交能力发挥到极致,打听清楚了他们与海隅村的渊源和此次来意。
“是不是影响你工作了?我们自己逛也可以的。”乔榆问。
于知乐笑着解释:“没有,供销社的合作本来就是海梅负责的。”
“那就好。”乔榆柔声道,讲清来意,“报社收到李知青的投稿,大家一致对海隅村副业组是一个很好的议题,我们这次来是想做一个全面的采访。”
于知乐点点头,大致讲了目前海隅村各项工作的进度,并带两人去了一趟海边。
乔主编坐船到海面拍了两张养殖筏的图片,又去小西海拍了他们标志好准备动工的虾池。
三人回到副业组小院时,吴云和张海梅谈完泡椒酱加量和订辣炒鲍螺的合作。
乔主编想尽可能多收集素材,提议两人拿着协议拍一张合照,吴云欣然同意,拍完后高高兴兴离开。
随后,乔榆对几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乔主编拿着相机在院里一顿拍。
采访进入尾声,乔榆犹豫几秒,最终还是问出口:“方便排一些排样板戏的照片吗?”
“方便,要不要换个地方?”于知乐问。
乔榆连声道谢:“如果可以的话,那就太好了。”
最终,拍照地点定在于家。
于知乐几人不想呈现假的排练现场,立刻召集大家,临时把第一次排练日期提前。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往于家小院走去。
乔榆特地挑了一幕戏,内容是男女主上门与坏叔叔对峙。
于知乐用麻绳区分幕前幕后,又用石灰粉在地面画出配角们的出场动线。
“我先做一次示范,初月注意我的步调。其他人按照顺序出场,当我说出台词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在线的终点。”她指导道,“李然跟着我的节奏走,走到小狗前就停。”
说着,她挽住李然胳膊往院门走,边走边用手指在他手臂上打节拍,以此传达走路的节奏。
“叔叔,我有喜欢的人了。”于知乐说出台词。
一抬眼,她和周岳生四目相对。
[1]来源于百度百科。
终于写到文案场面了。
周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4章 参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