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卷过,摇摇晃晃的草帘掉下一边。杨青卓放下男孩,要将帘子挂好,却望见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是个少年人,立在几步外的街口,腰挎一长一短两柄横刀,墨灰色裋褐遍蹭焦污,右边的袖管烧去半截,只剩护臂圈在腕间,手臂红肿渗液,指根处几个巨大水疱连作一片,肉瘤般巴住手背。她站得笔直,漫无目的地望着前方,一任长风拂开脸前乱发,满面的灰尘里现出一角刺字,周遭人来人往,竟也无人注意。
“明念。”杨青卓唤她。
李明念看过来。杨青卓挂上草帘,转出窝棚,停步她跟前。
“辛苦了。”他道,“幸得玄盾阁门人相助,才及时将大火隔断,未烧及东西两山。”
那少年人双目向着他,却好似并未看他。
“本就是公奴,官爷一声令下,还有不去的道理。”她答得全无情绪。
杨青卓却道:“听闻镇衙下令以前,已有门人发现走水,带人上山救火。”见她眼光一动,他放低喉音,“途经北山,遇上几位剑阁弟子。老夫托他们将赤母送去了张家。”
李明念凝看眼前人,好像这会儿才认出他是谁。
“您找到了赤母。”她道。
“是。”杨青卓道,“只是为数不多,加之分与了大横县,余下的恐怕不足以供给全镇。”
李明念默思片刻。“我们已查出病源,是玉衡山飞来的溟蛾。”她告诉他,“李景峰正在水分寻药方,如有消息,会即刻送信回来。”
“景峰?他何时回的纭规镇?”
“上个月。”
她吐出这三个字,便再无下文。杨青卓不再追问。
“离镇不足两月,未想竟生如许变故。”他自语,“取得赤母后,老夫本应尽快赶回。是老夫之过。”
李明念望进他眼底。
“您知道了。”
杨青卓颔首。
单看他眼中神情,李明念便确信彼此心知肚明。
她转开眼,视线越过老者身侧,投向主道尽头。那竹墙扎在漫天烟尘里,远远望去,宛如天地间一道撕裂的伤痕。“纵使夫子回来,也无济于事。”李明念道,“粮草不会凭空长出,人心不会一朝改变。避开这场火灾,往后还会有旁的灾难。若凭一人之力即可颠覆这世道,它也早不是如今的样子。”
杨青卓凝睇眼前的少年人。她依然站得笔直,身躯却微微前倾。那是无意识的倾斜,似要发足狂奔,又被脚下泥土紧拽原地。
“明念。”杨青卓侧转身体,让出身后的窝棚,“老夫想将这里的孩子送去镇衙,再前往镇南。你可愿一道?”
那少年人移回目光,看定棚侧飘荡的草帘。
大半孩童伤势不重,还能自己走动。他们团缩棚内,见李明念随杨青卓出现,便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十几双眼睛瞪住她,看看她的衣裳、她的刀,又看她刺在左颊的字,还有她骇人的右臂。李明念走近前。她来到哪条凳边,那凳上的孩子便作鸟兽散。他们尤其怕她烧伤的胳膊,打着跌也要避开,仿佛它长满又长又尖的刺,靠近些便会被扎作肉筛。
李明念走了一圈,那些孩子便乱哄哄挤到杨青卓身后,很快排作一队,牵着前人的衣摆,不时回转脑袋,惊奇地冲她张望。
角落里还坐着个女孩,正恓惶四看。她掉了一只鞋,露出破洞的袜根,小腿紧紧勾住凳沿,裤管豁口与擦破的皮肉黏成一团,在膝头晕开两片血迹。李明念敛步女孩身旁,作势要将手伸进她胁下。女孩抖了一下,抬起灰扑扑的脸。
“娘亲?”
李明念顿住。那女孩坐在原处,双手紧绞膝前,仍在不安地左右寻看。李明念明白过来。
“伤员尽在镇衙,我带你过去。”她道。
女孩望过来,目光定在李明念侧旁。
“娘亲也在那里吗?”她问。
“便是不在,也会去那里寻你。”
女孩的眼光茫然游移,努力找寻那声音的方向。
“其他人也一道么?”
“一道。夫子领着他们。”
听清那答话声,女孩似乎生出信心,向声源处伸出双臂。她什么也不说,只是将怀抱敞开,脸上现出惶恐而依慕的神色。
李明念扶在她胁下,抱她起身。女孩穿的粗麻单衣,硬挺的布料刮过李明念手背,那大片水疱顿时破开。她眉头一动,没有做声。女孩坐进她臂弯,鞋尖碰到刀鞘,听得锵一声响。她不知那是什么,忙缩起脚,抱紧李明念的脖子。无人解释,也无人责备。李明念转过身,带她走向棚外。
藏在杨青卓背后的孩子忙不迭躲开。那女孩却浑然不觉,在李明念耳旁轻轻道:“多谢姐姐。”
浓烟罩紧山谷,漂浮半空的烟尘打着旋,刮抹主道上每一处风景。一纵稚童牵裾而行,跟随白发老者一路北去,穿过道旁挤挤挨挨的人影,不住东张西望,却什么也瞧不清。
大火烧毁山下神庙,有乡人抢出神像,摆置镇衙门前的大坪里。那神像背靠照壁,面朝镇南渺远的墙影,如旧盘腿而坐,搭放膝头的左臂却断去一截,肩上慈容微垂,半张面孔让火舌舔得乌黑。孩子们经过跟前,眼睛瞪得滚圆,有的直勾勾瞻看,有的却别开脸去。
那衣裳最厚的男孩跑出队伍,绕着神像转一圈,摸摸硬邦邦的泥衣垂,手脚并用地登上台座,要爬进青龙神怀里。杨青卓将他唤下来。
孩童们爬上门阶,挨个儿撇开腿,跨过镇衙高高的门槛。
李明念抱着那盲眼女孩殿后,守卫却将枪一横,挡在她二人面前。
“南荧人,来衙门做甚?”
凶狠的喝问如雷乍响,女孩吓得一缩,更紧地靠进李明念怀里。李明念目向那守卫。不知何故,对方竟也缩了下手。
“她与老夫一道,是送孩子们过来的。”
门内传来杨青卓的声音,他立身门槛后方,放下怀中走累的小儿,向那守卫拱手:“请军爷通融。”
眼角略一抽动,那守卫竖起枪杆。
镇衙院坪里铺满草荐,留正中一条两人宽的过道直通前厅,东摆活人,西置尸首。孩童们在过道间摇摆前行,伸长脖子张看那些枯黑的身体,不知是人的肉躯,还是与门外一般的神像。他们极少去看另一侧。那里挤满缓慢动弹的躯体,各个面黄肌瘦,打着哆嗦,咽着呻吟,两三人同披一条棉被,左拉右扯。李明念掠过一眼,认出昨夜在学舍见过的脸孔。
踏上厅前门阶,嘈杂的人语便扑面而来。前门两侧各摆三张长桌,有书吏打扮的男子坐在桌后,抚纸捏笔,正对伛偻桌前的乡人,问话声时高时低。厅里那张大案早已撤去,丛丛人影摇动石板地上,背着药箱的医士来往不绝,穿行一排排草荐间。
杨青卓领小儿们入内,立时有医士走近前,拦住那条尾巴似的队伍,与老者低声交谈。李明念正欲跟上,却见左旁的书吏叩响案头,冲她一摆下颏:“欸——过来登记。”
医士请出门里的老人,将那小尾巴引至右侧长桌边。李明念这才抱女孩走到那书吏案前。
“她还有伤。”李明念道。
“那也得先登记。”书吏伸出手,“籍符呢?”
李明念不答,弯下腰,将女孩安置凳间。她坐在那里,全然不知问的是自己。
书吏拧起眉头,使劲叩一叩案头。
“有籍符吗?”他扬高声音,“便是那块小竹片,平日里须得随身带着。”
呆坐的女孩吓一跳,往腰里摸一摸,摇摇脑袋。她拿不准那声音在问谁,便又小声道:“没有。”
“那便报名字和住处。”书吏给笔尖蘸饱墨水。
周围人声鼎沸,女孩叉紧手细听,也只听清一半。
“我叫阿狸。”她答。
“这是名字吗?”那书吏声调又高起来,“姓什么?如何写?”
接连三个问题抛过来,女孩张开嘴,那双没有光彩的眼睛闪出泪光。她摇头。
“爹娘的名字呢?晓得吗?”
那声音压下女孩的脑袋,再次摇头。
“家住哪儿,可还记得?”
女孩埋着脸,仿佛犯错受训,竟再不吭声。那书吏长叹一口气。
“那你还记得什么?”他问。
李明念默立一旁,见女孩嘴唇嗫动,嗓音细若蚊蚋。
“我要娘亲……”
“什么?”书吏侧过耳朵,眉梢与声线一般扬起来。
女孩眼里涌出泪水。
“我要娘亲……”她语不成声,“娘亲……”
李明念转开脸。
对面话音稍歇,那衣裳厚实的男孩跳下板凳,牵着医士的手走下门阶,转向院坪西侧。他们停在一具尸首旁,医士拉一拉男孩,两人一道蹲下身。
“这是你爹吗?”医士问他。
那尸体尚未烧焦,红肿的脸庞却爬满水疱,面目全非。男孩咬着拇指,定定地瞧住那张脸。他犹疑一会儿,凑近尸首耳旁,大声喊道:“爹爹——爹爹?”
尸体没有应答。男孩扭过头,告诉那医士:“不说话,不是爹爹。”
噪杂的人声涌近来,裹紧躯干,塞入耳中。李明念站在廊下,看医士拉起那男孩,蹒跚地走回来。他们经过她身旁,向着女孩微弱的抽泣,逐渐远去。那哭声渺茫起来,如滴水入海,再难分辨。
李明念回过脸,矮凳上已无女孩踪影。桌后的书吏手握笔杆,在册子里写下“阿梨”二字,又给“梨”字画个圈。
“明念,”一声苍老的呼唤响在耳旁,“在看什么?”
李明念不语,只偏首看进前厅。侧门里走出三个官兵,拎着两只大木桶,提杆下冒出滚滚热气。墙根下的阴影立马现出人形,争先恐后地挤凑上前。
“有些人没有受伤,也聚在这里。”李明念启口。
杨青卓也望向那哄乱的人群。
“那些是房屋被烧毁的乡人。一时无处容身,便一并安置在衙门,由官府配给粥米、帐篷和棉被。”
“往后呢?”
“官府的收容大多不逾月,往后便是商户捐助。家底丰厚者还可重置家业,余下的或求助本乡亲友,或投奔外乡。”
一团矮小的身影跌出人丛,摔趴在地。他嘴巴一瘪,大哭起来。是那衣裳最厚的男孩。
李明念看着他爬起身。
“若再无亲友收容,又当如何?”
“自此沦为流民。”
右臂隐隐作痛,李明念沉默片晌,感觉伤处渗出的黏液滑下手臂,流进护腕里。
“他们是平民,也是你们大贞的子民。”她说。
“父母之于儿女也力有不逮,遑论君父之于子民。”身旁传来老者的话音,“何况有些父母,从来也未曾善待子息。”
李明念犹立原地,想起花灯节喧闹的夜晚。她记得她从墩台俯瞰,望得半面明亮的山谷。她也记得她走在川流的人潮间。街市灯火辉煌,鳌山探出高矮不齐的屋脊,照亮街角那些邋遢、期盼的脸。
她记得那盲眼的女孩向她伸出双臂,也曾那样看过来。
“人各有命,生死在天。”她听见脑海里的声音,“助得一时,也管不得一世。”
“可笑。”李明念道。
身侧老人看向她。
“何事可笑?”
李明念回转向南,目越官府洞开的大门。她只看见那堵灰黑的照壁。
她提起脚,步下门阶。
“所有事。”
本章可用BGM:阿鲲-莺歌和大王同归同去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这一更越写越长,最后估计可能要到两万字了,考虑到第一大节情绪氛围比较统一,先拆出来更。
31号或者下个月1号还会有更新,我尽量把原定这一更剩下的部分都写完发上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2章 因缘合(二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