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难得可以松快一下,郭小花听中午的几个食客说,休宁县腊八节节日的晚上会有舞龙、踩高跷的活动。
于是从闭店开始,就一直很是期待。
而且除了舞龙和踩高跷之外,为了庆祝节日,还有聚集了很多人的腊八集。
听说在县城城隍庙那边,还专门请了人来进行杂耍、说书这样的表演。
这些,可都是村子里面没有的。
往年在郭家村,能够在春节后几天,走一趟‘赶年集’,看看年集上的舞龙舞狮表演,就已经算是凑到新年的热闹了。
之前冬至没能赶上县城里面的庆典,可算是把小花给憋坏了。
于是今天早早关了门,又分了些自家做的腊肠丁鸡蛋糍粑同甜糯米酒和腊八蒜一起,算作腊八节的节日补贴,让杨荞麦带回去。
等收拾完屋子,郭奶奶好不容易才按住郭小花坐下,帮着一起腌了三四坛子的‘腊八辣’。
郭柏文摆了腊八粥、干果这些贡品,祈求祖先庇佑的同时,也祭祀一下郭阿爷和郭老爹。
趁着郭奶奶和郭小花在拌嘴,没能注意自己的工夫,他还一起拜了拜郭八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
只希望他看到后也能够放下心,不再担心这个家。
眼看着两人才刚刚泡好辣椒和大蒜,生姜都还没能腌完。
郭小花就怎么都坐不住了。
当下郭奶奶便也不再继续勉强她,重重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的开始赶人,“去吧去吧,看你的心都飞了。剩下的,阿奶也不用你帮忙了。”
还好家里人不多,当做小菜吃的腊八辣,她自己一个人也能做完,不过是图个一家人凑在一起,有个节日的气氛。
郭小花等的就是阿奶这句话,当下笑的眉眼弯弯,还把自己的脸蛋凑到阿奶脸上亲昵的蹭了蹭,“我就知道,阿奶对小花最好啦~”
郭奶奶故作生气的板起脸,乖乖的和小花蹭完脸后,才挥手嫌弃道:“去去去,一天到晚的就会哄阿奶开心,把脸上的油全都蹭我脸上了。”
“哈哈哈哈哈——”
回应她嫌弃话语的,就是郭小花毫不掩饰的大笑声。
她带着笑声跑上二楼,今天可是从早上知道要闭店休息时就已经想好了,自己今天晚上要穿什么衣服。
家里银钱宽裕了后,对于布料的选择也多了起来,之前只能看看的细棉布,偶尔也能买上半匹一匹的回来。
只是阿奶和她都没有了多余的时间,能够给自己量体裁衣,新作几身衣裳换着穿。
倒是杨荞麦听说了之后,把自己的小身板拍的梆梆响,说他阿姐现在有在接针头线脑这些缝缝补补的活。
要是不太复杂的衣服的话,他阿姐也都能做出来。
比起直接在布坊买成衣,或是自己买了布后,再请布坊绣娘做衣裳要更便宜些。
做完的成衣,拿过来后自己再往上面绣些花样,或是再改改尺寸,就会方便许多。
于是郭小花从自己每月的零花工钱里面掏了些做衣裳的钱,又说动了郭奶奶一起,在杨荞麦姐姐那里定了两身衣裳。
布是蓝色的一整匹粗棉布,连同着她和郭奶奶的裁衣纸样一起,让杨荞麦带回去的。
因为只用做外间穿着的短褐、襦裙,做得两个人的衣裳后,应当还能剩下不少布料。
杨荞麦原本是想把用剩的布料再带回来的,但郭柏文想着,他现在在店里做工,身上穿什么样的衣服多少也代表着店里。
瞧着对面豆腐坊的工人们,那也都是穿着自家的工服的。
料子虽然不算好,粗麻布的,但整整齐齐穿着,瞧着工人和店家的精神气也更足些。
于是干脆剩下的布料就让杨荞麦自己拿着了,正好也做两件能替换着在店里上工的短褐穿。
至于做完还有剩的碎布,那他也都自己拿着吧。
随便是做帕子还是纳鞋子都行。
这部分布料的钱,他同小花说了后,倒也是拿钱补给她了。
所以她现在着急忙慌的上楼,找的就是这套新衣服。
像他们这样的平民,往日里穿的衣服大多都是青灰蓝黑几种颜色,或者干脆就是布料原本的颜色,麻色或者半黄不白的白色。
只是这蓝色,也有鲜亮的蓝和灰扑扑的蓝。
郭小花买的这块蓝布,就是特意挑的鲜亮的,等从杨荞麦家拿回来后,清洗过一遍,又在领口、袖口、衣襟这些地方用镶边的方式,挑的粉蓝色丝线,加的木芙蓉花卉图案。
图案比较复杂,她每天只能一点点抽空闲的时候加。
从绣花终于绣好了的时候,她就一直想要找个机会把这衣服穿出去。
至于这底下配的鞋子,她也早早都想好了,就穿之前阿哥给她的那双粉色棉鞋。
于是她在楼上忙活着的时候,郭柏文正好也过来,给阿奶搭把手。
郭奶奶对郭小花现在的爱美性格,也逐渐开始接受了。
之前家里穷时,她不过也只喜欢扎些布花头绳这些,弄得多了,等哪天挑货郎到家这边了,还能把这些做好的布花头绳拿去卖。
多少也算是一种进项,所以郭奶奶虽然没说,但也是默许的。
现在家里宽裕了,郭小花这喜欢摆弄的特性,倒是一下子变本加厉了。
郭奶奶虽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但有时也会和郭柏文吐槽一下,‘得亏现在家里银钱宽裕了,不然哪来这么多花样让她琢磨。’
‘也不知道那脑袋里面装的都是什么东西,怎么天天都能想出新奇小点子来打扮自己。’
郭柏文一边笑着听奶奶明着吐槽嫌弃,实则有些炫耀的话,一边开口道:“小花确实很会摆弄这些东西。”
同样一块简简单单的布料,她就能用很多方法,折腾的比旁人要更好看些。
特别是上次在县城里面逛夜市的时候,他也发现了,小花的手其实很巧。
之前是家里的买卖没有稳固下来,所以他哪怕有些小想法也只能先自己压下,但现在想想,小花现在的年纪正是适合去学点什么的时候。
“阿奶,你有没有想过,找机会送小花去绣坊或者绣娘那里,学下刺绣绢花什么的?”
郭奶奶之前也是想过要送郭柏文去学工匠手艺的,自然知道他这话的意思,“文崽你打听过了?”
打听是打听过了。
休宁县,毕竟不是苏杭那边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城里比较大的绣坊就那么三四家,学徒招工比较少见。
这里刺绣手艺更多的,都是家族或者亲友之间的传承。
所以他更看好的是,找个手艺好的绣娘,让小花跟着一起学习。
像这种虽然不需要单独缴纳学费,但也需要边学边帮着做活的,有点像是胡木匠家木工坊的形式。
实在不行,交点学费免掉帮工也可以。
基础的刺绣技艺一般一两年就能学成,要是想要再学些复杂些的,就要三五年了。
因为这个时代对女孩嫁娶的看重,一般也只收八到十二岁的女孩来学习。
学成之后,不管是居家接活还是像师傅绣娘一样自立门户,或者是作为之后出嫁的嫁妆技能,都很有用。
郭柏文也是想着,小花自己喜欢这个,能有一技之长傍身也挺好的。
所以才动了想要送她去学习的心思。
郭奶奶听他说完,也跟着点了点头,“她自己喜欢,学点东西回来也好。”等她之后有空了,也和这的街坊邻居们打听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绣娘收徒的。
“不过现在肯定不行,”家里现在暂时离不得人,“再快,那也要年后了。”
郭奶奶仔细盘算了起来,不过说到年后,她才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
那清脆的声音吓了郭柏文一跳,慌忙去抓她的手,“阿奶!这又是怎么了?!”
“人老了,就是糊涂了,”郭奶奶一脸焦急,“这些日子忙慌慌的,晚上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她抬眼去看郭柏文,“文崽,阿奶都快忘了,家里的那两亩地还没修补田埂裂缝呢!沟渠也还没疏通灌溉,这要是等到了来年春种,怕是就更漏水了。”
郭家村的那两亩地是梯田,肥力算不得好,每年都要趁着农闲的时候,手机草木灰和堆肥来积肥施肥,好保住来年田地的产出。
可是他们搬到了县城来后,别说是养护那两亩地,就连那半亩菜地都没空去管理。
也亏得这些时日,没有在菜地里种很多东西。
但说到地,这毕竟是农家的根本。
郭奶奶原本还能坐着说话,说着说着,就急的站了起来,也不去拿一旁的椅棍,着急忙慌的就想要出门去。
看她急匆匆的,郭柏文赶紧把人拉住,“阿奶,别着急啊。现在这个时候,就算回村子里,估摸着也已经开始下雪了。”
这倒是实话,往年下雪的时候,也差不多就是这会了。
原本还想着回去能把田给翻翻,这会听郭柏文这么一说,郭奶奶没忍住叹了大大的一口气,着急的像是铁锅上的蚂蚁,“这,这下可该怎么办才好啊?”
郭柏文安慰她,“阿奶,没事的,就算是今年春种地里没多少产出,咱们开店赚的银钱,也足够交今年田地的赋税了。”
“而且,咱们现在住在县城里,就算每日两头往返着回去种田,也没有那时间啊。”
这倒是实话。
但毕竟是庄户人家,即便不着急赋税的缴纳,却也舍不得那田地就那样白白空在那里。
可是店里这样好的营生,虽然这些日子说是辛苦了,却也比往年下田种地要轻松不少。
赚的还多。
于是郭奶奶的心放下了一半,却还有一半提着在。
“都怪阿奶,那日从村子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是忘了什么事情,结果直到现在才想起来。”
“家里那几间老屋子,倒了也就罢了。可那两亩地,往日里你阿爷阿爹都是认真操持着的。”
“阿奶去年为了能交上赋税卖了半亩出去,就已经觉得很是愧对你阿爷阿爹了。”
“那几亩地,可是家里的命根子啊。”
一边说一边懊恼,一心只恨不得,自己能够一下分成好几个人同时去做活就好了。
郭柏文听着阿奶这么说,眼睛有些发酸。
把自己想了许久的盘算,终于同阿奶说了出来,“阿奶,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们现在又都已经搬到县城里,小花之后还想着要送去学刺绣,家里现在也有了稳定的买卖进项——”
“……要不咱家的这地,就先给租出去种吧?”
调休这种东西,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取消呢呜呜呜[裂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