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隆十三年,武帝正值壮年。
此时闻人青梧年方十一,距离她登基尚余九年,便早已展露出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头脑。
帝师周太傅曾言:“临安公主若非女儿身,定是那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
武帝子嗣凋零,顺利长大的仅有一儿并一女,其余子嗣均在幼儿时期因病夭折——而这仅存的一儿一女,便分别是太子闻人青蛟与临安公主闻人青梧。
武帝早年曾于战场杀伐中见过骁勇不逊于男子的女将,因此允许临安公主与太子一同学习君子六艺和治国方略,也从不将她拘于宫中。
治国方略以策论为主,主要由周太傅教导,周太傅于安隆五年连中三元的第一人,当之无愧被选为当朝帝师。
君子六艺则跟随忠武侯墨绛学习,忠武侯乃是开国老将、名门之后,却要频繁入宫为皇子皇女授课,用的是武帝曾与之并肩沙场的情分。
皇子与皇女一同习文习武,对于惯常以男尊女卑为主的中原腹地,倒算是稀世罕见的奇观了。
不过说来也可惜,太子闻人青蛟虽生得一副好样貌,人人见了都要夸一句雍容华贵、气度非凡,他却只好玩乐,根本无心学习,整日只幻想着能出了那宫墙,放鹰跑马、养蛐斗鸡!
若是他生于普通富足人家,或者是个闲散王爷,那便也真的能如了他的心愿,平安富足地度过一生。
可惜他是太子,非死不能走出这长安城。更可惜的是,他偏偏于文于武都不如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
周太傅和忠武侯平日里不会把二人比较的话语挂在嘴上,然而明眼人便能看出来的东西,太子心里又怎会不清楚?
武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也考虑过将来闻人青蛟登基之后,由闻人青梧辅政。
然而他也自知这条路不可能长久,这江山的主人只能有一个,这无上权柄只能由一人把控,中.央集权之“中.央”,有且仅能有一人。
安隆十四年,江南一带爆发瘟疫。
疫病感染者逾百万,朝廷屡次拨款赈灾,然而在层层盘剥之下,当地府衙真正到手的赈灾粮药寥寥无几,疫病迅速沿水域蔓延。
尽管长安已封城自保,却还是没能挡住疫病之灾。
长安沦陷,太子上朝参政时接触到外臣,回宫后便一病不起、高热不退。
整个太医院人来人往、通宵达旦地想办法救治,甚至想不出法子的就地拖出去杖毙,惨叫声彻夜未曾间断过。
然而最终虽救回了太子的命,却未料到他脑子给彻底烧坏了,言行如同七八岁幼童,请遍江湖名医也别无他法。
不知这于他而言是幸还是不幸。
但至少他今后确实只用做个闲散王爷了,哪怕日后是皇族子弟中的任何一人登基,也都会为了贤名而留他一命。
都说武帝的子嗣里,只有临安公主一人命格最硬,简直是武帝年轻时的翻版,从那年的疫病便能看出一二来。
临安公主向来不拘于宫墙之内,她请了旨便带领怀岐堂医女们一同赈灾,下放药剂、药粥,教民众如何注意防护自身。
她怀疑疫情与水源有关,便嘱咐百姓使用过沸后晾凉的水,而不能使用生水,甚至包括日常洗浴也须得防范。
长安疫情解除后,临安公主又亲率怀岐堂医女和锦衣卫高手数十名,南下赈灾,救济难民。
一路赈灾、一路查杀贪官污吏。
一边救人、一边杀人。
临安那年才刚满十二岁,便已同时收获“救世公主”和“煞神公主”的民间称号了。
安隆十五年,武帝废太子,并破格准许临安公主监国,上朝参政,行“代太子”之职,举国哗然。
安隆十六年,战事爆发。
西凉国与北蛮族和东夷人秘密结盟,三国联军兵分六路攻陷大楚,十二将星之半数陨落正是发生在这年。
金锁关的弘光将军陶峰被趁夜偷袭的北蛮子用弯刀砍下了头颅,至今尸骨未能凑全,后其位由平北将军魏启星代之。
函谷关的宁东将军沈平在与东夷人的水战中身陷重围,最后活活溺死,后由定安将军赵铭代之。安国侯夫人沈恋回家奔丧路上遭遇山匪,不幸殒命。
武关的威海将军冯世光增援函谷关途中遭遇东夷伏兵,几乎全军覆没,自戕谢罪,后由震海将军向晖代之。
镇南关的靖安将军温元佳被西凉奸细设计中毒,韶关的御南将军东方晓辉、萧关的熙和将军东方晨星,于增援镇南关途中分别被西凉和北蛮设伏偷袭,均战死。
西南国门防线大开,西凉狼兵大肆进犯!
民间传言,此乃亡国之兆。
危急之中,安国侯东方擎苍从长安领旨南下,清扫西凉狼兵的同时,一路重整大楚军事布防。
在安国侯的安排下,华西将军姜淮前往驻守萧关、威南将军袁珏前往驻守韶关、昭平将军东方落月从西南前线撤回长安。
而最艰险的镇南关则由安国侯亲率大军驻守。
征远军自此被彻底打散重编,十二名将中仅剩昭平将军东方落月尚在长安,为母亲和大哥二哥操办丧事。
养心殿内香雾缭绕,武帝与临安公主对坐于案前,案上平铺的是大楚全境军事布防图。
“临安,你可知朕为何驳了金锁关魏启星求增军饷的折子?”
“回父皇,儿臣以为,北蛮人已呈颓势,以平北将军之才能,金锁关断然不会失守——于我大楚而言,一把锋利的刀,远不如一把豁口但还能用的刀趁手,毕竟钝刀才不会伤及自身。”
“周太傅把你教的很好,临安,你要记住,帝王可以养狗,但绝不可养狼。”
“儿臣谨记。”
“临安,那你可知朕为何不放昭平将军南下?”
“回父皇,帝王之道,在于制衡,老侯爷和昭平,必有一人须得留下,作为镣铐,否则日久必生祸患。”
“制衡之术你已深谙于心,父皇今日还要教你的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谢父皇教诲,临安明白了。”
临安公主与昭平将军的初次交锋发生于十四岁,是一场关乎军权与政权的策论,尽管那时她们彼此甚至并未曾谋面。
安隆十七年,战事平息。
闻人青梧正是在那年第一次见到东方落月的,在忠武侯府的演武堂里。
那时东方落月是十二名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小姑娘,却能将那五十六斤的兽面冷钢戟用得出神入化,七尺斩.马.刀可以一刀劈断成人腰粗的楠木。
她曾戏言:“这刀好得很,砍完人还能顺手送人个楠木棺材,这才叫武德充沛啊!”
类似这样鲜活的传言曾无数次、经由不同的传话人,钻进闻人青梧的耳中,每每都能引得这位不苟言笑的临安公主眼角微弯,冷若冰霜的脸上居然能看出一抹笑意。
那天的忠武侯府演武堂,地上细碎的沙尘和落叶被萧瑟秋风卷起,又被昭平的长戟之风搅弄打旋,一丈二的长兵与她精瘦的身躯竟能配合得无比协调。
一招一式,当真是英姿飒爽、气势如虹。
练完一整套功夫的东方落月将兵器仔细擦拭后,再整理到武器架上。她这才在低头擦汗时,余光注意到旁边兀自看了她许久的闻人青梧。
闻人青梧见对方发现了自己,便不再安静观赏,而是上前与之搭话。
“不愧是安国侯之女,如此将才,却被困在这长安城,朱雀大街比不得西南边陲,跑不下将军的战马神骏,可惜了。”
“公主殿下谬赞,臣这一身武艺早晚是要卖与帝王家的,也不急于这一时——倒是殿下才华横溢却为女儿身,同是困兽,‘代太子’与‘闲散将军’又有何分别?”
“确实没什么分别,也无伤大雅——将军,想和我比试一番么?”
“虽然同年,但在这忠武侯府,我也是当得起殿下您唤我一声‘师姐’的。”
“好师姐,领教了!——”
言罢两人便开始交手,东方落月虽然心有不忿,却不是莽撞之徒,比武时只用了六七成功力,却未曾想竟然与闻人青梧战成平手,这看似文弱的公主殿下,实则深不见底。
安隆十八年,安国侯东方擎苍因身中西凉国奇毒,病逝于镇南关,举国哭丧。
昭平将军东方落月领旨南下御敌,重整西南驻军。
以少胜多、以奇致胜、一战成名。
又三年,期间大小战事不断,昭平未有败绩。
安隆二十一年,武帝因病不理朝政,由临安公主监国,行“代天子”之权。
安隆二十二年,武帝驾崩,临终前立遗诏,传位于临安公主闻人青梧。
闻人青梧登基后,改年号为“永平”,取永世太平之意。
永平元年,北蛮族绕行金锁关,翻越燕山山脉奇袭中原,南下直逼长安!
昭平将军率精兵两万彻夜奔袭、千里勤王!
女帝欲加封昭平将军,使其承袭其父安国侯之爵位,然而九卿中有三竭力反对。
贺太师以为昭平以女子之身为一方将领,已然足够,封侯则褒奖太过。
陈太史谏言女子不可承袭侯爵,有违宗法礼制。
俞太保认为此举祸乱朝纲、影响皇族威仪和天子安危。
三位文卿连同一众言官将此提议骂得狗血淋头,此时女帝在朝中根基未稳,不宜大刀阔斧,最终妥协的结果是改“昭平将军”为“昭平大将军”,比其他将军官高一级,以便代老侯爷行使四境统帅之责。
永平二年,大楚朝堂掀起腥风血雨。
贺太师因巨额贪腐入狱问斩,女帝下旨取消“太师”之位,改由内阁代行其事。
陈太史酒后失德,犯大不敬之罪,株连三族,“太史”之位被废,由皇太后代其职,管理皇族事务。
俞太保御前失仪,当场杖毙,废“太保”,设“御林军”,直属于女帝一人。
永平二年末,昭平大将军赴长安述职,接到线报,西南前线恐有异动,率兵南下。
永平三年初,镇南关失守,昭平大将军殉国,长安城告急。
女帝亲登城楼,于百万敌军中直取将领首级,长安城解围。
战事平息后,女帝亲为昭平扶棺送葬,封谥号为“烨”。
“烨”者,火盛明亮、光辉灿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