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仙女三救皇帝

飞鸿二年,七皇子登基以来,终日沉迷于治国理政大业而无法自拔,他铲除异党,拔除奸邪,扶持正义之臣,严惩贪官污吏,其所收敛之财通通充公,以兴修利民工程,他做起这些事来得心应手,雷厉风行。

这正是先帝想看到局面,先帝在时常与七皇子讨论政事:赋税民生,农耕水利,筑桥修路,谁人可用,谁人须除……

哪些官员以权谋私、鱼肉百姓,哪些官员清廉正直、志虑忠纯,先帝都心中有数。有贪官污吏者,先帝架空他的权利,使其虚有其名而无实权;有廉洁奉公者,先帝抑而不发,给人以实权却不给他升官。待到新帝上任时便可以大刀阔斧地整顿官场,收拢人心了。新帝不负所望,短短两年间,他便坐稳了位子,上下内外无有不服者。

唯有一件事,令天下百姓议论纷纷、群臣纷纷上谏、太后频频游说,那便是妃嫔与皇嗣之事。

这位皇帝年方二十有一,已经有了五年被催婚史,从他十六岁起,就有开始不断有人给他献美人、拉红线,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太后千方百计,甚至还动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但是都没让这位皇帝妥协。外界议论纷纷,谣言四起。

直到有一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侄儿在把玩一块玉佩,这是一枚精美的玉佩,这块玉质地纯净而细腻,清透而温润,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块与上面雕琢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四爪龙,上等的玉料加上精湛的雕工,此物一看就非凡品。皇帝一眼便看出这是当年先帝赐给他的那枚。

皇帝看见这枚玉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以为这枚玉佩早就被湮没的在无人知晓的废墟里了。

皇帝马上派人暗中调查起这块玉佩的来历,一路上顺藤摸瓜,终于查清楚了,一年前,也就是飞鸿元年,有两位异乡女子把这枚玉佩卖给了当铺老板,后来当铺老板高价卖给了一个识货的收藏家,收藏家又把这枚玉佩献给了赋闲在此地的亲王,而后亲王又把这枚玉佩送给了自己的长子,然后这枚玉佩就被皇帝看到了。

也就是说这块玉佩是出自两位女子之手,皇帝听了不禁心跳加速,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想法:莫非她没有死!顿时皇帝如死灰的心又复燃了。

他派人秘密寻找这两个女子,过了大半年皇帝微服出游了一阵子,并且带回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叫乐以,她浑身是血,心窝上还插着一把飞刀,已经失去意识了。宫里的太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女子从鬼门关里拉回来。虽然人救回来了,却丧失记忆了。

飞鸿三年,皇帝拟立皇后。

皇帝准备立一个来历不明身份低下的女子为后。许多臣子纷纷反对,太后当然也不会赞同,立后乃是国家大事怎可儿戏,但是李飞力排众议,一意独行,这不禁引得满朝文武百官的不满,他们集体抗议,却被皇帝**了:有异议者,拉出去斩了。这是这个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如此不顾大局、暴戾专政,因此也没有一个大臣敢冒着掉脑袋地危险去抗议。

皇帝命祭司挑选良辰吉日,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册宝庆典。在他的精心操持下,立后大典如期举行,圆满结束。

自见到那枚玉佩起,皇帝的心就没有一刻是放松的,他一直焦灼地等待消息;到后来乐以身受重伤,他更是寝食难安;待乐以有所好转,他便忙着立后之事,每天还要舌战群臣,真是心力交瘁,而此时横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册封大典十分隆重,由皇帝亲自主持仪式,并且由皇上亲自宣读册文,这可是极大的殊荣。

册文曰:

朕所以有今日者,盖承天之厚恩,降天人于侧,三救朕于危难之中。

昔时朕狩猎于东山,不慎遇害,坠于青崖,性命垂危,所幸仙女下凡,施以援手,救死扶伤。

此天仙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浑然天成、超世绝伦、出尘脱俗,朕一见倾心。而后又幸承伊人照料,其品行端庄、蕙质兰心、乐善好施、敏惠恭和,深得朕心,朕好逑之。幸得月老牵线,结为连理。结发以来,琴瑟和鸣、鹣鲽情深。

十月,待伤痊愈,朕携眷以归,途至黎村,恰逢强盗作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血洗村庄。遂逸,至一江边,流水湍急,渡船而遁。土匪追至,乱箭如麻,有一飞矢,径直射来,恰对朕心,吾妻乐氏,以身挡箭,坠入江水。而后朕逃脱,还于府中,命人搜寻数月,音信杳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悲呼!朕以为天人永隔,再无见面之时,心如刀绞,肝肠寸断,长思难忘。

然天果真垂爱,不忍见朕如此,乃现信物于朕前,差儿顺藤摸瓜,寻得旧人。

昔者,吾妻中箭坠江,幸而为渔人所救。其身无分文,止有随身携带一信物颇为值钱,乃忍痛鬻之,以作寻人之资。奈何人生地疏,久寻不得。盘缠既尽,遂织造与锦里。

既知所踪,朕急遽前往,久别重逢,欣喜不已,共叙离情。然随行护卫止有数人,不料遇险,遭刺客围攻,一贼挺长剑直取朕之要害,千钧一发之际,吾妻又以血肉之躯挡下一剑。长剑穿心,血流如注,触目惊心!危在旦夕,命悬一线,朕悲痛不已,椎心呕血,几欲昏厥。幸甚太医倾力救治,妙手回春。

吾人情深,天地可昭,日月可鉴。苍天在上犹不忍鸾凤分飞,厚土在下亦不忍连理分枝。

既朕为帝,试问天下,能母仪天下者,舍君其谁?

允赖相成,宜正位号。朕今承天命,兹以金册金宝,立乐氏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表正六宫,永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这份册文不同于往昔的诏书,册文冗长,其言辞通俗而饱含情感,闻者无不为之动容,原本义愤填膺的大臣们也都纷纷改观。

从此民间就流传着仙女三救皇帝的佳话,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有个仙女三次救了皇上,而这个仙女就是皇后。只是过了两三年,便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一开始只是零星几点,到后面越传越烈。

还有人说皇后根本不是仙女,而是妖女,皇上的几次遇难都是她设计的,不然她为什么刚好每次都在场,她的目的就是舍身挡刀以博取皇上的信任。然后给皇上下**药,控制皇上。一时间众说纷纭,不过这样不和谐的声音终究还是少数的,主流仍是仙女三救皇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逢春

春盼莺来

岁岁平安

春夜渡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强求
连载中三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