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廷臣舌剑争国策,太傅巧言收险局

两天后。

临稷王宫中,一片凝重正笼罩在观澜殿东阁上空。

王长子柳政今年不满三十,在监国太子的位置上已坐了两年,此刻端踞堂上。堂下,正襟危坐着的是齐廷的九位中枢大员——中书令及尚书八座[1]。

不远处北面内室帘前,正恭敬立着两名内侍。但很显然,他们并不是侍候堂内这十个人的。

柳政清了清嗓子,环顾堂下年貌不一的九人,犹豫一下,还是开口道:

“众卿。今日门下省接到河北捷报,雁关军击溃压境来犯的九万梁军,阵斩梁军主帅靳原及一众梁将,斩首两万余级,缴获粮草辎重无算。河北危局解矣。”

言及此处,他顿了顿,目光游移地扫视着九位大臣。

其实不必太子殿下特意通报,在座的各位一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河北的九万梁军并非孤军作战,还有另一支南路梁军沿河水东进,意图直逼青齐腹地,负责阻击的是平西将军杨崇,齐廷的钱粮也大多供给了杨崇所部豫州军。

只不过,长宁公主在兵力劣势又无粮草的状况下,非但没有按照齐廷的构想撤出冀州固守,反而迎上并击溃了这支主力梁军。南路梁军因而失去策应被迫撤退,长宁公主却又一次声震中原。

座中太傅兼尚书令陶玄资历最老。阖目捻须,颔首道:“长宁殿下又打了胜仗,好事,好事。”

没人应声附和。陶玄一句话听来平淡,似不痛不痒地在夸奖三公主,却将“又”字咬得偏重。

柳政听得出太傅话里有话,颇为局促地抿了抿唇角。

“呃……今日之廷议,也并非仅为告与诸公河北捷报。实则是长宁公主另有表章上陈,大王阅后以为事关紧要,这才召集诸公前来商议。”

言毕,柳政取出长宁公主的那封《陈河北军事表》,交给一侧内侍,对表宣读起来。

“臣盈月言:臣自伏领王命,都督二州以来,越三载矣。虽破贼者数,少有微功,然自惟不曾进趋扼要,以固山川形胜,虽偶顿挫贼众,亦于大势无补。又兼事迁人异,形势更迭,凶逆狼顾,士庶怀忧,臣寸心竭虑,颇感时局危累,难图久全也……”

读到这里,殿中诸公都不约而同地皱了眉头。长宁公主所上此表,全不同于各个督牧刺史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表章,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声称河北形势危如累卵。若非她是王女之身,哪敢这般危言耸听?

其中神情最为不满的是吏部尚书赵之澈,一个与太子年岁相仿的青州才俊。他剑眉一横,低声道:“呿!长宁公主这种口气,反似她打了个大败仗,跟朝廷哭诉讨饶来了。”

坐他上首的太傅陶玄睁开眼,严厉地瞪了他一下,示意不要私自乱发议论。赵之澈见恩师这般,便撇了嘴去,不再出声。

内侍继续宣读下去。接下来长宁公主在表章中大略陈述了一下此次河北大捷的先后经过,也直白地将自己所部齐军所遭种种困境凶险也一并写了出来。

而接下来的内容则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长宁公主用所剩大段的篇幅,毫不避讳地论断朝廷应当重视河北方向战事、甚至倾斜资源持续保持战略进攻的必要。

如是长宁公主不以清廉忠正闻于朝廷内外的话,这篇《陈河北军事表》的用意,几乎就是全然不顾体面地向朝廷讨钱讨粮了。

柳政首先望了望两位齐廷中最为显赫的老臣。太傅陶玄虽然一直是一副稳重淡泊的模样,神色安然,不发一语,如同无波古井般。

但柳政从他下首赵吏部那一副懑懑不满的神情可以看出,陶太傅对这封奏表的态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这二人同出青州高门,又有师生之谊,极少在大政方针上意见相左。

受齐王命令主持朝会的太子也早就清楚,父王给他的其实是个烫手山芋。他不想让局面变得难以收拾起来——起码这个始作俑者不能由他来做。

他望向另一位元勋重臣,太保兼中书令陈元纲。此人是齐王多年心腹,谨慎持重,说话颇有分量。太子见他沉目敛眉,若有所思,便开口道:“陈太保以为,此表所奏之事如何?”

话音一落,堂中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落向了陈太保。

陈元纲似一早就料到太子要从他这里破局。他抖了抖袖子,长揖道:“殿下。长宁殿下自幼晓畅军事,又兼戍镇冀州三载,于河北形势,其言最有分量。老臣亦随王上征战多年,粗通军事,依老臣片面之见,长宁殿下此表,恰切其时。”

陈太保话音未落,柳政甚至听得见堂中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显然,陈太保的态度大大出乎在座诸公的意料。

即使在他座下的度支尚书沈升与左民尚书程麟,也是同样面露苦色,但又不好说些什么。

尚书仆射冯攸清嗓道:“陈公,朝廷治理四海,养恤黎民,自当总括万机,出政以天下为重。岂不闻兵者国之重器,不可轻动乎?”

陈元纲一皱眉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此时却有另一个话音响起:

“殿下,臣有一言。”

举起牙笏的是位次稍后的五兵尚书郭谦。此人眉眼细长,面相清癯,蓄着把整齐干练的山羊须,乃是不久之前为接替乞骸骨还乡的前任尚书王范,由齐王亲命自幽州刺史任上迁入朝中的。

冯攸见是郭谦,鼻孔中轻哼了一声。

太子颔首:“郭卿但说无妨。”

郭谦亦不打算多搭理冯攸,径直朝向太子道:“殿下,兵事乃国家司命,若军情不稳,黎庶亦不免兵燹之忧。臣在幽冀二州任职多年,近来又主掌诸军枢务。依臣之见闻,冀州前线少有险阻可恃,倘若一朝兵败,门户洞开,任由敌军长驱直入,抄掠人民,则实为国家大患。若长宁殿下所表奏雁关军乏钱少粮之诸多难处属实,恐怕河北形势确实殊为不利,唯有主动进击,至少进至晋阳一线,方可保形势无虞,海内平稳。望大王与殿下多加权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护花狂兵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绝品小神农

三国:开局十亿蚂蚁军团,灭匈奴

我绑架了武则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青凤朝纪
连载中垂直起降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