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挤这小小一方桌子旁,身边充斥人群,灯光,喧嚷,可不就是烟火气吗。
林奈延还是没放弃刚刚的话题,又问:“那一般别人是怎么喊你的?”
“同龄人老师这些就直接喊名字了,相熟的大人和长辈,就跟刚刚的阿姨一样,喊我‘小女儿’。”
还是说出了林奈延想听的词,林奈延满意了。
“但是会在前面加一个‘交’。”交遇说。
“‘交小女儿’”林奈延喃喃念了几遍,眼神晶亮地笑,“好可爱的叫法。”
“那如果别人叫我,就是“林小女儿”了?”林奈延举一反三。
“真聪明,林小女儿。”交遇用家乡话夸她。
“又占我便宜。”林奈延说。
“没有,”交遇吃完最后一口炒粉说,“只是给你示范一下怎么读。”
林奈延时至今日才发现交遇似乎有那么一点腹黑属性。
不算坏的变化,能说能笑,挺好。
林奈延还是惦记着热量的事,炒粉只吃了四分之一的量就放下筷子不动了。
交遇问:“你不吃了?”
“饱了。”林奈延说。
只是凡事过犹不及,交遇没说什么,就把她那份端到自己面前,拿起筷子吃起来。
“别吧,”林奈延觉得这毕竟是自己吃过的饭,“要不再点一份。”
“不能浪费。”交遇浑不在意。
“行吧。”反正林奈延没强求,她起身去给两人买水。
提着袋子回来的时候,交遇已经扫码准备给钱了,老板娘就用手遮住收款码,说这一顿请她们吃。
“不收钱!”旁边一直忙活没开口的老板中气十足地说,手里颠锅的动作不停,“妹儿家就要多读点书才好,要在主城好好的读,以后考个好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
旁边的中年顾客也点头附和道:“对头,有自己的职业才好,哪个脸色都不用看,哪个都不用求。”
“一码归一码嘛,书肯定是要好好读的。“交遇说家乡话的时候尾音翘起来,语气倒真像在跟长辈撒娇,手机早就跳到付款界面了,她付了两个人的炒粉钱。
离开步行街也才八点多,小城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交遇提议去附近的河边步道走走。
这个时间河边很安静,半点风也无,散步的人很多。
“大家都好好呀。“林奈延感叹。
“嗯,刚才那对夫妻有个今年上大学的女儿,”交遇说,“我跟她一个学校,有时候中午出来买饭就看见她站在旁边给父母打下手,听说考了个不错的师范。”
林奈延问:“你们也是初中和高中合在一起?”
交遇点头:“但初中部只有很少的几十个人,每届一般只有两个班。因为很多学生在自己的镇上读初中。”
城里的环境不赖,这里高中学校的初中部多半是县里和乡镇上成绩拔尖的那批孩子才能上的,交遇老家离县城那么远,能来县里读初中,当时看来成绩是真的不错了。
“如果一切如常的话,你是不是像刚才阿姨说的那样,就在县里读高中了?”林奈延问。
“对啊,”交遇笑着说,“校长亲自把我们几个人叫过去,书面承诺留在本校的话,学杂费全免,每年还有一笔奖金。”
“奖金多少?”
“够我整年的开销吧。”交遇说,她花钱也节省。
林奈延听懂了她的话外之意:“不留在本校……还有别的学校来挖人吗?”
交遇说了几个名字,全是北坪三中的竞争对手。
“以前学校的生源流失比较严重,有条件的家庭早早带着孩子离开,稍微好些的也都被外面学校要走了。我们学校上次出清北,应该在二十多年前吧,还是个情况特殊,高考最后几个月来的转校生。所以新校长上任之后,尝试了很多办法想要留着人才。”
如果奶奶还在,交遇是一定会留在本地高中的,无论免不免学杂费,无论有没有奖金,她只有这么一位至亲,是永远排在第一优先级,这一点交遇从不动摇,林奈延此时此刻也忽然就明白。
交遇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她熟悉,这里的学校她是佼佼者,侃侃而谈小城里的事情,全无在主城时的拘谨局促,这里她放松舒展……她本应如此。
交遇刚才提到的学校里,有一所已经隐隐要超过其他两所学校,卫鼎山城第一的宝座了。
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老师校长重点呵护照顾的对象、外地学校争相抢要的优秀生源,林奈延几乎能想象出她在本地学校是如何意气风发。
也是,林奈延暗嘲自己的眼界狭隘,县城只是交通经济水平没有主城发达而已,优秀学生的家长肯定一门心思把孩子往外面送,外面学校也会花费资源人力到处搜罗收好苗子,这个几秒便能千里传书的时代,还会有多少人关起门来让孩子读书呢。
她一度觉得是交书拉了交遇一把,可是现在又不得不承认,没有交书,交遇一样能靠自己走出一条锦绣前程。
林奈延忽地懊恼自己把她当成小孩了,交遇或许……不,不是或许,交遇根本不需要自己刻意的照顾和迁就,也能生活得很好,她本来就不是依靠这些长大的,反而是交遇一直在照顾她,迁就她。
她自诩姐姐,却发现心智原来不如交遇成熟,人家吃过的苦也并不比她少分毫,只是习惯沉默,所以总是被她忽视。
她为自己感到羞愧。
林奈延一般没有负面情绪,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容易上脸,这种时候别人才会注意到她蓬勃的生命力和外向都是通过带笑的眼睛和嘴角彰显的,笑和不笑完全是凛冬与旭春的区别。
“是累了吗?要不先回酒店。”交遇的心神一直都挂在她身上,见她半晌没开口就问。
林奈延故作无事地目光四处飘荡:“没事,我只是好奇那些建筑是什么?”
随手一指方才瞥见的隧道口上边的建筑体。
交遇说:“就是我们学校。”
林奈延不敢置信:“你们学校就直接修在隧道上面了?”
“准确来说,是初中部和大操场修在隧道上面,”交遇的手从左往右指到隧道旁边高大的山体上,“高中部在这上面。”
林奈延一脸佩服:“还真是一脉相承的好习惯,一点不浪费地形资源。”
“还是没把因地制宜发挥到极致,”交遇开玩笑,“做不到在一楼修高层观景台。”
她说的是8d城市的梗,林奈延心领神会,也笑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