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价格与价值

县衙书房内,油灯的光芒将所有人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上,气氛凝重。

一张简陋的木盘被放在桌子中央,盘子里,盛着一捧从城外新垦的洼地里取来的、湿润的黑色泥土。

苏月当着家人和闻讯赶来的赵老伯等农技好手的面,取出一张用紫背天葵的汁液染过色的草纸片——这是她前两天特意在城墙根找到并反复试验过的简易‘酸碱试纸’——轻轻贴了上去。几乎在接触的瞬间,那张紫色的草纸就变成了刺眼的深红色。

“这就是问题所在。”苏月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土地‘酸’过头了,‘烧心’,庄稼的根扎下去,活不了。”

“酸?”赵老伯一脸茫然,“是水里的龙王爷发怒,带来了水毒!”

苏月没有开口,而是微笑着退后半步,将场面交给了弟弟。苏阳向前一步,他不再是那个躲在姐姐羽翼下的少年,经过这几番历练,他已是备受众人信服的“苏匠头”。此刻,他更像是古代传说中解人疾苦的“方士”,自信而从容。

“各位大伙,赵老伯,”他笑着将“酸碱中和”比喻为“卤水点豆腐”,“这地,就是得了‘发酸’的毛病,烈性太大,需要用‘温性’的东西去中和。我有两个法子:一是‘草木灰法’,见效快但管不久;二是‘石灰法’,效果霸道,能一劳永逸!”

听完苏阳的方案,苏建国当机立断:“就用石灰法!要做,就一次性做到最好!”

他立刻召集了“重建营”的所有队长,亲自颁布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白石行动”。整个黑水县,再次以一种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采石队、伐木队、建窑队,三支队伍,数千劳力,在苏建国的科学分组和流水线作业下,被高效地组织起来。他甚至设立了一个“流动支援组”,哪个环节慢了就立刻去支援。当发现伐木队的进度跟不上采石队时,他并非简单斥责,而是连夜重新计算了人力配比和运输路线,并亲自跟车,掐算着从山场到窑厂的时间,最终完美解决了瓶颈。百姓们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干活,而是在一种高效的组织下,亲眼看着一座座能持续生产的立式窑炉拔地而起。

半个月后,五座崭新的窑炉如同沉默的巨人,矗立在城郊。

苏阳亲自指挥点火。他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控制进风口等方式,努力控制着窑内的温度。几天后,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第一窑成功出炉。

当第一瓢冷水泼在那赤红的矿石上时,“刺啦——————!”一声巨响,仿佛一条受惊的白龙在浓雾中翻滚咆哮!大股的蒸汽猛然升腾,待雾气散尽,原本坚硬的赤红顽石,已化为一堆细腻、滚烫、如同新雪般的纯白粉末。这已经不是劳作,这是点石成金的仙法!

“神仙术!苏匠头是神仙下凡啊!”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接下来的几天,一幅壮丽的画卷在黑水县的万亩新田上展开。上百辆独轮车,满载着雪白的石灰粉,排着长队,从窑厂走向田野。百姓们将这“白金”均匀地撒在黑色的土地上,仿佛在为春天的大地铺上一层洁白的新衣。

德高望重的赵老伯,此刻正跪在自家的田边。他抓起一把混合了石灰的泥土,放在鼻尖深深一闻,那股酸腐的腥气果然淡了许多。他激动得老泪纵横,转过身,对着正在田边视察的苏建国和苏月,深深地一拜。

“老朽种了一辈子地,今天才明白,地,原来是要这么种的!县令大人,小姐,你们……你们就是土地爷派来的神仙啊!”

全县都沉浸在土地被“治好”的喜悦和对未来丰收的无限憧憬中。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名负责在外围瞭望的斥候从城墙上急匆匆地跑了下来,他的脸上没有恐惧,而是充满了困惑和紧张。他冲到苏建国面前,喘着气报告:

“大人!城西方向……来了好多人!不是军队,看上去……全是流民!黑压压的一大片,看不到头,扶老携幼的,都朝着我们黑水县来了!”

苏家四口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沉,立刻赶到北城墙上。他们向西边的地平线望去,只见落日的余晖下,一道由无数黑点组成的人潮,正像缓慢但不可阻挡的潮水般,向着他们这座刚刚燃起希望的孤城,汹涌而来。

苏建国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关于流民的记载:他们初时是可怜的灾民,但当数量汇聚成一股洪流时,就会变成足以倾覆一切的恐怖力量。这股力量,比任何军队都更难预测,比任何洪水都更难疏导。

他们逃过了官兵,躲过了流寇,战胜了瘟疫,改良了土地。现在,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足以压垮他们所有资源的——求生的百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全家穿越:在乱世搞基建
连载中风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