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訸合上手中的竹简,说道,“我和三哥原先打算将原本的书简和誊抄的书简送回武威,以便潭公后人寻到。如今听您说了当年的隐秘,这些竹简是不是送给陈大儒更合适呢?”
“不急。等时机合适,再送。”
陈觉与永安殿的陛下并不常相见,可朝野上下谁人不知陛下起兵的谶言是陈觉所批。这些东西何时送,如何送,何人送是学问。
送书之事不忙。
乔惠扭头看着乔訸,问道,“称称,你觉得孙吏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乔訸伏案跪坐的姿势随意起来。她托着下巴,悠悠地说,“过去百年儒学盛行,儒生晋升之路越发顺畅,刀笔吏反而处处被打压。再加上孙吏小门出身,无人赏识吧。”
夏日里,她与三哥整理这些书卷便猜测潭公的身份只是小吏。潭公也许不喜欢儒学经典,或者不曾深入学习过儒学经典。不管哪一种原因,事实便是在百年前独尊儒术的思潮之下,刀笔吏的仕途空间其实是被严重挤压的。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成。偏偏,刚刚乔訸的回答很让他满意。若是乔讷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或许会先从潭公的身上找原因,比如性格孤僻与人不和之类的,乔惠心想。
他不动声色追问道,“称称觉得儒学盛行是好还是不好呢?”
乔訸思索片刻,给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答案,“有利有弊。”
乔惠继续追问,“利在哪里?弊在哪里?”
乔訸抬头看到父亲嘴角挂着的笑意,从他的笑意中却看到了严肃。她端正了跪姿,闭眼认真斟酌措辞。
期间,乔惠一直留意女儿的表情,见她眼珠微转,再睁眼便给了回复。
“利,在教化万民。弊,在不通俗务之人居多且容易朋党。”
乔訸是从三哥乔讷的经历中总结到的弊端。
不通俗务,之前已经提过。
容易朋党,则是乔讷在洛阳太学的经历。乔讷启蒙不算早,又是从西北蛮荒之地而来,入太学学习自然比其他儒学世家子弟基础薄弱。不过他勤奋,几年来奋力直追,表现倒也可圈可点。可他在太学院过的并不如意。因为他被“交众与多,外内朋党”的大部分人排斥在外。
乔訸这个回答远远超出了乔惠的预期。
他在河陇之地经略的那些年,设公学,兴教化,征召汉人望族子弟以及内迁的羌氐部落子弟到州郡学儒学。那些年,河陇之地避开中原和关中大乱的漩涡而民心不散,教化功不可没。
如今朝廷继续倡导儒学治天下,也是一样的道理,利用儒学的教化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至于弊端,女儿看得也通透。
乔惠更好奇针对弊端女儿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称称认为如何避免儒学的弊端?”
乔訸认真思考一番,没有答案。不过她转念一想,勾起唇角,笑着说,“不通俗务的话,像三哥那样,去田里待上一季,或者去黄河上修一回河。身上沾了泥巴,便可去除儒生身上的空谈之气。”
乔惠哭笑不得,回了一句,“胡闹。”
乔訸顿时泄气,趴在书案上,神情颇为委屈。“女儿当然不知。如何避免弊端和如何选拔能臣是陛下和三公的职责。您也太为难我了。”
乔惠哈哈大笑起来。
乔称称卸去超越年龄的聪慧,露出了天真的稚气。这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神态。不然,在她衬托之下,乔讷显得愚笨有余,机敏不足。
乔訸端坐,请教起父亲来,“阿翁可以教我如何避免弊端!”
乔惠避而不答,“你阿翁不是三公,如今只有一个虚的爵位。西乐侯不能违制选拔朝臣议论朝政。”
乔訸小声抱怨起来,“好吧。所以您哪儿是想考我,分明就是想笑我。”
“为父不笑了。”乔惠看了眼在门口站了有一会儿的乔风,招呼他进来。
乔风知道侯爷的态度,进门行礼后没再避着六娘子,直接汇报说,“侯爷,今日来拜访的客人有安定、冯翊两郡太守的长史和诸县的县令。此外,李良来为侄子李家大郎君求娶……”
“让李良回去。”乔惠脸色不愉,打断乔风的话。
乔訸看了眼生气的父亲,难道李家来求娶自己?是了,今年她已十五,若加上在母亲腹中的岁月,她已十六岁。除了东宫太子外,父亲再没有提起她的婚嫁事宜。李家来乔家求娶,莫非……
李家兄弟祖籍河东郡,建功于张掖居延属国,依托乔家有了今日。她见过李良,也见过李良的兄长李贤。李贤是金阳郡太守,就是不知李贤的儿子、李良的侄子相貌如何。
在乔訸沉思时,乔风已经补充了全部信息。“侯爷,李良替李贤长子求娶三爷家的五娘子。”
噢。求娶五姐姐。乔訸莫名松了一口气。
乔惠当然知道李家不会自不量力来求娶他的女儿。不过,他的脸色并没好转,没甚好气地说,“告诉李贤、李良两兄弟,我虽然病着也不需要侄女的亲事来冲喜。何况我好好的,添什么乱!他们安心守着边,其他的不用担心。”
诸如此类,乔云、乔风、府内管家、庄园的管家每日会来汇报很多事情。乔訸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很多事情,给父亲研磨侍书并不是惩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情,她都能旁听。
父亲另外的两名幕僚在他到达扶风的第八日也来了。主宾三人的密谈,乔訸便不能参与。两位先生只在扶风停留了两日,便各自带了主家的亲笔信笺又匆匆离去。
期间,乔訸收到大哥寄来的家书,知道三哥已平安到达姑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8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