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凤舞大明——帝后的强国之路

清夏被立为后,并未如寻常女子般安居后宫。她来自未来的灵魂与历经两世的智慧,注定了她将在这古老的帝国掀起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而这变革,最先始于皇室内部。

一、 育儿新章:皇嗣的“现代”教育

清夏诞下皇子后,并未将他完全交由乳母与太监,而是亲自参与教养。她摒弃了一味强调君臣之礼的刻板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与独立思考能力。她会给年幼的太子讲述富含哲理的故事,告诉他:“治理天下,首先要理解‘人’,而非仅仅驾驭‘臣’。”

当公主降生,举宫欢庆,但传统的“公主只需温良娴静”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清夏却对皇帝和太后说:“女儿亦是陛下骨血,是国之明珠。她的幸福,不应成为政治联姻的筹码,她的才智,亦能光耀我大明。”

她坚持让皇子与公主一同开蒙,学习同样的经典,甚至鼓励公主接触算学、地理。当小公主展现出对医药的兴趣时,清夏力排众议,亲自为她讲解基础医理,并请来太医院女医官加以指导。太后起初不解,但看到孙儿聪慧仁爱,孙女活泼自信,全无骄纵之气,且兄妹情深,互敬互爱,不禁对皇后叹服:“哀家活了这么大岁数,今日才知,教养孩儿竟有如此境界。皇后之法,方是真正为孩子们计之深远。”皇帝宣科更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清夏的远见卓识愈发敬佩。

二、 巾帼良策:庙堂之上的军事谏言

北方边境告急,强敌犯境,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论不休。更有老臣提出沿用“和亲”旧策,以嫁公主换取和平。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沉寂,似乎这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一直垂帘听政、静默不语的清夏皇后,此刻却于帘后清晰开口,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诸位大人,莫非我大明男儿已无血性,需以一弱质女流的终身幸福来换取边境暂安?此举,与割地赔款何异?只会助长贼寇气焰,示敌以弱!”

语惊四座。在皇帝鼓励的目光下,清夏结合了近代战争理念,分析了敌我态势。她并非空谈,而是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敌军倚仗骑兵,长于野战,却短于补给。我军可不必急于正面决战,当利用坚城固守,消耗其锐气。同时,派精锐小队绕行敌后,断其粮道。再晓谕边境百姓,坚壁清野,让敌人一粒米、一根草都抢不到。待其师老兵疲,我军再以逸待劳,合力击之,必可获胜。”

她的策略,融合了持久战、游击战和心理战的思想,远超当时时代的军事观念。皇帝宣科仔细斟酌,眼中光芒大盛,当即采纳。战役结果果真如清夏所料,明军大获全胜。此战之后,再无人敢小觑这位深宫皇后。她的“拒和亲、扬国威”之举,不仅保全了公主的幸福,更极大提升了明朝的国威与民族自信心。

三、 风化之始:男女平等思想的播种与繁盛

经此一役,清夏的威望达到顶峰。她趁势向皇帝进言:“陛下,一国之力,源于万民。若天下女子之才智皆因礼法所困而不得施展,犹如自断一半臂膀。欲使大明为真正第一强国,当使男女各尽其才。”

在皇帝的支持下,一系列惠国惠民的政策得以推行:

1. 兴办女学:朝廷鼓励地方兴办女子学堂,允许女子学习文化、算数、医药、技艺,优秀者甚至可通过考核进入宫中女官体系或地方医馆任职。

2. 提升女医地位:太医院扩大招收女医,民间女子学医、行医得到官方认可和鼓励,女性疾病得到更妥善的诊治。

3. 律法保护:下诏严禁溺杀女婴,并适度提高女性在财产继承和和离方面的权利,虽未能完全平等,却已是巨大进步。

这些举措并非一帆风顺,但皇室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皇后贤明睿智,公主与皇子接受同等教育。渐渐地,“生女亦能光耀门楣”、“女子有才亦是国之幸事”的风气开始在社会中上层弥漫。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培养女儿,民间涌现出不少才女、女名医、女商人。

皇帝宣科曾由衷地对清夏感叹:“朕得卿,非只得一贤后,更得一能助朕开创盛世的帝师。你所播下的种子,必将使我大明根基永固。”

在清夏超越时代的思想影响下,明朝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活力迸发。男女各展其长,国力蒸蒸日上,文化昌明,科技繁荣,军事实力威震四海,真正成为了当时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而清夏与宣科,也在这共同缔造盛世的过程中,感情超越了最初的□□吸引,升华为基于共同理想和深刻敬意的、无可替代的革命伴侣。这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传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三生三世-江山为聘
连载中袋子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