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日里,他几乎快要忘却父兄的重托,一心只想逃避。
战乱夺去了他所有亲人的性命,他万分迷茫、毫无准备地被推上这条路,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知往后该如何走下去。
至正十三年于孟开平而言,是颓靡不堪的一年。昌溪周边,各路起义军都奋力向元廷领地推进,可他只率兵缩在老家一隅,不问世事。
人若骤然闲下来,就易为杂事所迷。那时候,他同几个亲兵整日借酒浇愁,干了许多荒唐事。军中因此议论纷纷,差点将他从统帅的位子上拉下来。多亏有沈周成替他斡旋,诸将才顾及着过往情面未曾发作。
沈周成劝过、骂过,甚至还动手揍过,可惜都毫无用处。他几次三番扬言要走,终究还是没忍心。
他是孟开广的挚友,故友已去,他自觉要担起兄长的职责教导好孟开平,不能纵容他误入歧途。
后来忆起这一段,孟开平觉得自己也算是切身体验过何为“醉生梦死”了。短短一年,世上该玩的几乎被他玩了个遍,再荒唐的乐子都略显乏味起来。
那时他自暴自弃地想,就这样罢,还不如一辈子待在昌溪算了。随他们如何去打如何去争,假如有人出来一统江山,他再弃兵投靠,听任收编,总之能谋个一官半职糊口就行。
他还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成家了,他的家早没了,即使日后娶妻生子也无法抚平内心的痛楚。
孟开平立志要将前十六年的辛苦努力尽数抛开,每一日,都只敢在大醉之后睡倒,不醒人事,因为这样便不必入梦了。
直到有一日,他醉后依旧入梦——
梦里,老爹和大哥在院中练拳,说说笑笑。孟开平在远处看着,不由失神,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如愿回到了从前。
很快,老爹扭头望见了他,招手唤他过去。
孟顺兴不苟言笑,吩咐孟开平取一杆枪来,使给他看。可孟开平手生得很,仿佛从没碰过这物件似的,将一套寻常枪法使得乱七八糟。
他以为老爹会狠狠打骂他,毕竟从前但凡他练错半招,迎头就是一顿打狗棍。可孟顺兴这回只是负手立在他面前,难得温和地问他了这样一句话。
“平子,你有多久没摸过枪了?”
霎时,孟开平心如钟鸣,一下子从梦中惊醒。
他有多久没摸过枪了?
约莫自大哥三七后罢,他根本不敢细想。
愧疚、懊恼、悔恨,万千思绪如秋风扫叶,一瞬席卷上孟开平空茫的心头。他翻身坐起,大梦初醒般仔细想了一整夜,反复回忆自己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好事。
第二日,他红着眼眶找到沈周成,低头认错。
沈周成见他终于醒悟,长舒了一口气:“现下明白还不算晚,只是开平,你错过了太多。”
孟开平怔住,只听沈周成继续道:“旁的且不论,与你大哥过了聘的于家姑娘闹了一年,已被她爹娘送回老家了。依照乡里习俗,她虽未嫁,却还是要为你大哥守一辈子的。”
此事他曾同孟开平提过,少年当时置之不理。如今那姑娘回乡月余,不知可还安好。
孟开平汗颜,挠了挠头。此事他怎么全无印象?想来又是醉后听说,醒来便忘了。
“我明日去泗县一趟,替大哥将婚书退还于家。”孟开平坚定道,“总不能连累她一辈子,往后让她爹娘再替她择户好人家便是。”
第二日去时,除嫁妆外,他还特意备了一份厚礼作为给于家的补偿。然而,到了泗县城中,孟开平略一打听,却听乡人闲话道:“那于小娘子烈性得很,夫婿亡故,她竟要自缢相随,可敬可敬!”
闻言,孟开平眉头紧锁,着急追问道:“她人死了吗?”
“那倒没有。”乡人答道,“听说人都放进棺材了,不知怎的,突然又喘气了。阿弥陀佛,真是菩萨显灵,于家原要将此事报上去求官府赏赐的,如今看来却……哎,小郎君!”
孟开平无意再听,忙带着人一路纵马到了于家门前。
“于老爷,在下孟家二子,特来拜谒!”匾上挂着的白幡尚未取下,他高声叩了叩门。半晌,并无人应。
于家好歹是乡绅,不至于连个阍者都没有。孟开平直觉不妙,急得想要翻墙,正巧手下来报:“头儿,于家还有个后门,不如咱们先进去再说?”
人命关天,孟开平觉得十分有理,于是一群汉子几脚踹开了后门,乌泱泱涌入于家院落。
“你家小姐呢?”孟开平揪住一人,大喝盘问道。
那人见他凶神恶煞至极,还以为遇上了强盗,吓得半死,哆哆嗦嗦道:“小姐、小姐被关在柴房……”
孟开平一听,立时变了面色。
待他冲去柴房,远远便瞧见于家姑娘的丫鬟正守在门外哭喊:“孟二公子!”
当日下聘,这丫鬟是见过孟开平一面的,眼瞅着他冷不丁现身院中,当即哀哀唤道:“快救救我家小姐,老爷要活活逼死她啊!”
至此,一切都已明了。
孟开平抱出奄奄一息的于蝉,于家二老匆忙赶到,见状暴跳如雷道:“孟开平!你擅闯民宅,好大的胆子!真当徽州无人能整治你了吗?”
“徽州不晓得,但在昌溪却是我说了算。”孟开平冷冷道,“既撞破此等龌龊之事,在下绝不能袖手旁观。有胆子,尽管告上官府。”
官府的兵论总加起来,还不够孟家军塞牙缝的。于老爷神情难看,瞪着眼骂道:“于蝉是我女儿,你兄长之妻!轮不到你这个毛小子插手!”
孟开平不顾阻拦,大步向外走,又嘱人将带来的东西尽数留下。
“于老头,我改主意了,原先的聘礼依旧作数。至于于小姐,还有这丫鬟,我一并带走。”
“她二人本该归于孟家,既然你狠心不要这个女儿,那就当她不在人世了罢。”
孟开平回去后,将此事同沈周成一说,挨了好一顿臭骂。
“……简直是胡作非为!”
沈周成踱来踱去,唉声叹气道:“你救她,怎么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虽说弟娶寡嫂算不上稀奇,可总归对名声不好,往后你娶妻如何同人家解释?”
“有什么好解释的?”孟开平不以为意道,“我已问过于家姑娘,她宁可跟着我也不绝回那虎狼窝去。所谓自缢,其实就是于老头拿麻绳套她脖子上伪造出来的,多亏她命大没死透,又醒在封棺前,不然早就下葬见阎王了。一招不成,那于老头又想活活饿死她,机关算尽就为了贞烈名声。你说,这样的娘家还能待吗?
“唉,她未嫁夫丧,乡里忌讳这些,便是再嫁也觅不到好人家了。”
思来想去,沈周成依旧替他担忧:“先这么凑活着罢,总归也不少这一口粮。只一条,你绝不可冒犯人家。养着她,待日后有旁的好去处,再赠一笔钱财送她去。”
孟开平颔首道:“正是如此,我也是这般打算的。她同我大哥的婚事原先只靠媒人说和,连面都没见过,但总归有这层关系在,我必定以礼相待。”
沈周成拍了拍他的肩头:“你要思虑的事情太多,郭子兴的队伍已经打到定远了,你呢?还打算独坐高楼、偏安一隅吗?
“自然不会,你且听。”少年指着帐外,蓦地感慨道,“从前日日听在耳边的军歌,如今才算真正听进了心里去。”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若非走投无路,谁肯以命搏命?
爹娘兄长的仇,乃至于这天下苍生的仇,且交给他来报。
“荒废了这么些时日,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才是重中之重。外头局势混乱不堪,咱们贸然闯出稍远就会被打散了,此路不通。”
孟开平胸有成竹道:“听闻郭子兴帐下有位将领,姓齐名元兴,为人豪义,颇具才干,定远就是由他率军攻克而下的。我想,若能与此人为伍,日后定能拿下江淮全域。”
“你想投奔红巾军?”沈周成思忖片刻道,“可惜郭子兴此人气量狭小,粗暴浅谋,实非良帅。咱们若去,恐怕会被吞并得干干净净。”
孟开平咧嘴一笑,志气满满:“眼下局势还不明朗,不宜妄动。”
他要以昌溪为据,壮大队伍,静候时机。气量狭小之人难留将才,他等着那郭子兴与齐元兴决裂之日。
果不其然,仅仅两年后,齐元兴在老家钟离召集了二十四名好手,主动向郭子兴请辞。
至正十五年,元月,他带着这群亲信脱离了红巾军主力,自濠州南下。
于是,孟开平看准时机,率领麾下厉兵秣马的万余孟家军,自昌溪投奔而去。
“……诸位甘愿舍弃身家相随至此,乃齐某之幸!”
渡江前,齐元兴对众人誓曰:“此情天地可鉴!今后不论染血沙场,抑或是成就大业,齐某绝不辜负各位!”
“唐时,黄巢科举落榜,只得黯然离开长安城,走前曾作诗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数年后,他率大军攻破长安,天下皆知,敢笑黄巢不丈夫!”
“今日,我亦有诗一首——”齐元兴高声道。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一年,孟开平十八岁。他身后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袍泽兄弟,身侧是志同道合的起义将领,年轻朝气的面孔、滚烫灼热的鲜血……孟开平遥望远处长江天堑,心头豪气顿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跌跌撞撞走到这里,怨恨也好,逼迫也罢,一切都不必再言。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原就是好儿郎的志向。
此后,他绝不回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