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返应天

像是一瞬间的事,又像是润物细无声了许久,花云觉得孟开平变了很多。

与黄珏等一众少年人相比,在他身上,少了许多尖利的锋芒与挥之不去的怨气,一切都变得圆融宽和了。

锋芒和怨气用得好,是搏命的利器,用得不好便是伤人伤己。花云终于懂了,师杭于他的意义所在。

不知不觉间,花云也捏起酒盏,预备饮罢。然而,孟开平却冷不丁出言问起了他——

“花云兄,你有想过吗?于姑娘,于蝉……我们都只这般唤她,唯有你唤她的小字,荷娘。”

“你有想过娶她吗?

晴光映荷花,蝉鸣惊半夏。她是六月伏天生的,生在他们共同的家乡,泗县。

花云握杯的手仅仅顿了一刹那,杯中涟漪稍起,似他的心。但他实在是很成熟老练的儒将,不显不露,一切很快平复下来,连半滴酒水都未溅出。

他果断一口饮罢,旋即松手将此盏丢开。

“廷徽,我已娶妻了。”

花云只说了这一句,是遮挡,是回绝,偏偏没有答他的问。

孟开平锁眉不展,他何尝不知花大哥已娶?花家夫妇二人虽算不上浓情蜜意,但在军中也是出了名的举案齐眉,他自然不愿做这等讨人嫌的事。

可为着于蝉这些年对他的看顾,为着去了的大哥泉下安心,孟开平必定要问出个结果来才能罢休。

“你知道的,于蝉她不在乎虚名,她这些年跟着我不也没名没分的吗?难道你怕名声难听?”

孟开平恳切道:“我从来以礼待她,绝没让她受过半分委屈。我曾应下,要为她寻一处归宿,眼下正是践诺的好时机——如今你镇守太平,日子还算安稳,何不将她接去呢?”

“花大哥,她心系于你,你方才说的,有情人可要‘惜时’啊!”

然而,花云叹了口气,依旧坚定道:“错过就是错过,我不能再误她。”

不仅如此,他更不能伤了自家夫人。他与于蝉的情谊已归前尘,从于蝉与孟家大哥定亲、他另娶旁人起,一切就该深深埋进过往了。

他们两个都太懦弱,该一往无前时退缩不前,该抛洒一切时首鼠两端。眼下再续前缘,那便是错上加错,错错错。

人活于世,不在戏文当中,并非一切情缘都要求个两全才算了结。

“……这些话我没法开口,烦你帮我转告她。”

花云顿了顿,似是在斟酌,又似是欲要言尽衷肠:“告诉她,离开军中,去过清清静静的日子罢。咱们的事本就与她无干,她待在这儿永远不会快活。忘了你我,寻一个真正爱重她的人,这才是她于蝉该走的路。”

孟开平不好再多说了。花云言罢,揽过他的肩,轻拍了几下。

“我也该谢你,谢你始终护她周全。咱们这群人能聚在这儿,凭的就是个有情有义。今后,谁若罔顾情义,成了那等无情无义之人,天必不容。”

“还有一条,我欲说与你听。你看于蝉待我不同,可我看她待你才叫不凡。你日渐疏远她,她心中其实很不好受。”

听了这话,孟开平不禁哑然失笑。于蝉向来拿他当阿弟似的看待,又怎会多生旁意?

他正欲解释,却被花云示意止住:“我已了然你的决心,廷徽,那便记得再干脆利落些,万莫拖泥带水。咱们的善心不多,真心就更少了,尽数倾注在一个女人身上足矣。桀骜如平章,身边那么多莺莺燕燕,至今不也只对容夫人用心吗?”

相较于如今作为下属的沈周成,其实花云更像孟开平的兄长,更能成为他的引路人。尤其是在这些私事上,花云年岁长,经历和见识都远胜孟开平,这些劝告只为帮他少走几段弯路。

……

除夕一夜过罢,大雪渐停,到了第二日午间竟开始放晴。

因路好走了不少,如是又快马加鞭赶了三日,一行人终于望见了应天城的大门。

胯下骏马驰骋,孟开平心如擂鼓。

终究是重返此地了。

守门将士眼尖,只看领头二人穿戴便知这群人定有官职在身。待离得近了,花云率先勒马,一扯罩面大喊道:“太平府人马!放行!”

守卫识得这位花将军,连带他手下亲卫也十分眼熟,于是二话不多说就欲清道放行。哪知花将军身侧的那位将军出言阻拦道:“且慢。我手下乃兴安府人马,今岁头回返京,依照章程还是仔细验过为好。”

兴安府?

这府名改了不久,守卫稍一愣才想起正是从前的徽州府无疑。

同他说话之人年岁极轻,排场也小,因而守卫一时也未多虑,只敷衍应声,循例接了令牌查看。

可待他接到手上,定睛细看后,却生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孟、孟元帅……”

他单膝曲下,双手举起,将那元帅之令恭恭敬敬呈回:“未见帅旗,不知元帅返京,属下即刻去回禀!”

此言一出,其余众人皆向此处拥来,乌泱泱跪了一地。孟开平高高立于马上,瞧不清楚神情,但气势却足够冷淡倨傲,颇有几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气度。

花云瞧这场面风光无限,果真与寻常将领迥别,怪道人人都想当元帅呢。

“都起了罢。无须你回禀,我这就去枢密院面见平章。”

孟开平折起马鞭,说罢便欲驭马向城中行去。哪知那守卫又爬起来唤住了他,亦步亦趋地追到了马边,生怕他跑了似的。

“还请元帅留步……烦请元帅点明兵马总数,再进城不迟!”

孟开平没想到还有这等规矩,他在应天时可从未听说过:“谁吩咐你们这么干的?”

守卫摸不准他的意思,战战兢兢答道:“是……镇抚大人。”

孟开平了然,竟是黄珏那小子。

“按咱们的新例,各路元帅从守地带人回来,皆是要上报的。”花云劝他道,“更何况你是无诏返京,廷徽,报便报罢。”

其实孟开平压根不在乎这些小事,只不过这些事从前都归他管辖,骤然被黄珏替了,还替得这么彻底,实在教他颇觉别扭。

进城后,他忍不住道:“各路人马才多少,何须严防至此?管军军务本就冗杂,黄珏却冗上加冗,看来他是要将我从前立下的规矩尽数废止。”

“新官上任,总要有些动作。”花云答道,“再者,如今不同了。平日随行元帅的队伍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城内有平章坐镇还好,若无,岂非是个隐患?”

齐元兴可不是在大都高枕无忧享乐的元帝,但有局势险要之处,他非但不会躲避,反而会亲往前线督战,鼓舞士气。

“倒是你,搞出这么大阵仗来,非教他们知道你回城不可了。估摸着你还未见到平章,帖子就飞到你住处了。”

闻言,孟开平笑笑,神情浑不在意。花云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

小辈的事他不好插手,但他相信孟开平有分寸,于是亦不再多言。

枢密院内,侧间书房中,李善长正负手而立。

这是单独辟出的一套院落,院落不大,却修得雅致精巧无比。书房里头,各类陈设大有讲究,规格与当朝辅臣一般无二。这一切,尽归行省参知政事、府司马李大人所有。

为着议事方便,平章允他在此长居。他既是府内其余幕僚参议的领头,又主管律法、馈饷等要务。军机进退,赏罚章程,亦多出其手。

自征讨滁州起,李善长一直伴在平章身侧,力主渡江、归束军队、招揽人才……立下了赫赫功绩,深受平章的信任与倚重。虽说他无法如武将一般上阵杀敌,但在军中,他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各路元帅。

当下,李善长的面前是一幅绢本水墨画。图绘江南溪岸之景,平远处为隐逸山水,陡近处为横卧竹石。另有松树及杂木数株,树下构一茅亭,坐落于远山近石间。

画作左上方还有一段赠友人的题跋,书道:

亭子长松下,幽人日暮归。

清晨重来此,沐发向阳晞。

至正十四年初冬,倪瓒为长卿茂异写松林亭子图,并诗其上。

“……倪云林的《松林亭子图》,难得的佳画。大人好不容易才得了,怎的又要赠与那孟开平?”

主簿胡惟庸在旁出声,不解道:“以下官陋见,他既吃了平章的闭门羹,大人您年高德劭,无须理会,只消当作不知罢了。”

然而,李善长闻言,一面悠然赏画,一面缓缓问道:“你既言佳,可知此画最最上佳之处?”

胡惟庸低头细瞧,半晌,颇为尴尬地摇了摇头。

他只知李大人手里没有次品,再好的笔墨,送给草莽粗鲁之人也是白费。

见他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李善长抚须嘲道:“你看不出,却夸得出口。一知半解,故作聪明,可见你不仅不如倪瓒,更不如与你年岁相当的孟开平。本官看在你我同乡的份上,才荐你去宁国县当主簿。可你要是一辈子只能当个主簿,往后也不必再登我的门了。”

胡惟庸当即冷汗涔涔,不敢再多嘴半句。

“孟元帅这一趟可有的忙,多半晚些才会回府。你便也晚间登门,莫要遣人,亲自将这画送至孟帅府上。”

李善长笑吟吟卷了画,妥帖置于匣中,吩咐胡惟庸道:“记得告诉他,这位画师是当今文人高士最为追捧之人。就连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以千金作礼金,都未尝能求得一幅,可见此人孤高自傲。”

“如此,他必定会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杀尽江南百万兵
连载中玻璃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