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
从京城到边境,从寒冬冷风到盛夏腻人,这场仗打了大半年,终于进入了尾声。
今日,安南呈上了降书,称安南愿以属国每年向盛朝进贡一百万两白银,并派出公主与皇子到盛朝和亲。
消息传到京城时。
皇后正在早朝上与大臣们议事,闻此军报,便让礼部着手迎接永安帝归京之事。
下了早朝,章叙便被一群大臣拦住,其中吏部尚书常明先开口问道:“章叙,你可知沈玉在何处?”
也不怪常明在此拦着章叙问,京中人皆知,章叙与沈玉是互为知己,每每一方找不到的时候,便会去问另一方。
自上次沈玉交出最后一批大船后,便消失在众人视野,不过沈玉名义上并未任职,故而也未有人在意。
此次常明专门问及沈玉去处,确有原因,此次大捷,沈玉功不可没,便有传言,估摸着这次永安帝会恢复沈玉官职,果不其然,跟着军报而来的,是永安帝的亲笔书,上面列了一群功臣,其中特别提到待归京之时,恢复沈玉户部尚书之职。
常明正在准备着文书,需要找到沈玉跟她交接,可沈府,京郊别院与船厂都派人去过,全都没有沈玉身影,这才找到了章叙这里。
“这下要让常大人失望了,我并不知清晏现下在何处。”章叙这些日子也是许久未见沈玉了。
“那若有消息,你定要派人来告诉我。”得到答案,常明又叹了叹气,回到吏部。
消失了大半年的沈玉,此时正坐在回京的马车里。
身边儿跟着的便只有姜至一人。
她们这半年游历了很多地方,从京城一路向北,看到了大漠孤烟,草原风貌,后又沿着海,一路行到江南,看到烟雨行舟,沿着边境,转了大半个盛朝。
一路的风土人情,与儿时的颠沛流离不同,她细细地游览,细细地品味,看见了富人一夜掷千金,也看到了穷人卖女求生。
其实这些与沈玉儿时看到的相比,已好了太多太多。
景和帝是个励精图治的帝王,晚年虽诛杀功臣,但也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在位三十年,平定了北地叛乱,休养生息,平民百姓亦可能够养家糊口。永安帝接过的盛朝,比之景和元年,已是好上了太多太多。
可是,还是不够。
路过林阳县时,沈玉想起几月前林阳县女子敲响登闻鼓一事,后来此事因着朝堂中人各退一步,以将那群抢夺女子的男人关进大牢为结束。
沈玉在外行事,仍旧着男装,在外人看来便是一名书生身边跟着他的妹妹。
到了林阳县内,却看不到那些女子的身影,问过县中人,这才得知,原来当初判决时,只将那些男子关了一月便放了出来,那些女子却被官府以孤女为由收回了田地,没有了田地,紧靠抚恤金度日,而这还不够,那些男子又卷土重来,强逼女子嫁予他们,强压之下,闹出了人命,死了两个女子,而那些女子也在反抗之际不慎打死了一名男子。
不巧,那名男子正是县令的远方亲戚。
那县令大手一挥便将那群女子全都关进大牢,秋日处斩。
正是半月后。
沈玉得知此事,心知肚明是那县令以权谋私,当即便向巡按御史传信,为那些女子平反,最终那名男子以强抢民女和杀人罪定罪,至于不甚杀害那名男子的女子,被处以仗八十。
但那些女子都争抢着说自己才是杀害男子的人,最终那八十板便分摊给各名女子身上。
沈玉庆幸自己来的及时,能够救下这些女子,而那些女子从头至尾也不知救她们的是谁。
看着那些女子在山上祭奠死去的两名女子时,沈玉在这里站了一日。
后来还是姜至找到沈玉,将她带回。
再后来,沈玉亲自去信,让户部查林阳县的账簿,张无咎查出这县令贪污漏税达五十万两白银,从那县令府中挖出黄金万两。
当日便抄了家,那县令被定了死罪,家中人全部罚没。
新上任的县令名叫纪疏,此人沈玉正巧熟识,沈玉当年做县令之时,纪疏乃是府上师爷,纪疏此人本也是举子出身,可当年得罪了人,便丢了官,后来到了沈玉门下,沈玉惜其才,调任京城时举荐了纪疏接任县令之位。
后来,纪疏做出政绩,沈玉本想将其升官,可却被纪疏拒绝了,他说他这样做个县令就很好,能够为百姓做些事。故而每当有棘手事务缺县令时,都会调任纪疏。
此次林阳县之事闹得如此大,这个烫手山芋,没人敢接,于是,推了纪疏过来。
沈玉得知新任县令乃是纪疏之时,便放下了心,有纪疏在,这些女子应当能过些好日子了。
与纪疏见过一面后,沈玉便离开了。
这一路上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让沈玉明白,这世间的人很苦,更苦的是像林阳县里这样的女子。
她们毫无立锥之地,拼命的挣扎,若不是因为沈玉恰巧到来,她们,就会被斩杀,毫无痕迹地被抹去。
可这世上还有多少像她们一样的女子呢,怕是数也数不过来了吧。
这一路的经历,让沈玉更加坚定,她要重回官场。
她要以女子之身重回官场。
只有这样,她才能实现她想要的。
她,想做一件事,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
回到京城,沈玉绕路去祭奠家人她在深夜之中独自一人问她们:“祖父,祖母,母亲,父亲,清晏想要做件事情,这件事情,也许很危险,但,也许,能成功,失败的代价,也许会没命,可若是成功了,或许,我能够实现心中想的事。”
沈玉给他们倒了梅花酒,端起一杯,倒进土里,会心一笑:“你们定会支持我的,对吗?”
她抬头,望向天空,看着满天繁星,闪烁耀眼,沈玉笑了:“就知道,你们能答应。”
沈玉独自一人回到府上,花了一夜时间,厘清府中之人,这些年,她的财务,铺子,一直都在姜至的名下,她也只能给她留这些东西了。
次日,沈玉归京的消息传出,便被常明堵住:“沈玉,你终于出现了,陛下班师回朝,亲自定你为迎接使,快准备着吧。”
沈玉被堵在了府门口,回道:”“常大人,这不是礼部的差嘛,怎得是您来了。”
“害,沈玉你就别和我打岔了,陛下的心思,你还不清楚吗?”常明此话倒没有说错,永安帝这样做,摆明了就是要在回来那天,论功行赏之际,亲自下令将沈玉官复原职。
吏部的文书与礼部的官袍全都准备好了。
就等那天了。
常明又接着笑道,行了个同官之间的礼:“沈大人,老夫先在这儿给你道喜了。”
沈玉随即回了个礼便将常明送走。
常明此人,一贯是和沈玉作对,当日说明她女子身份的便是刑部侍郎邹言,此人乃是常明亲信,而她的身份,一晃半年过去了,或许,已被他们查出来了,但被摁下,等道时机成熟,就拿出来也未可知。
这边常明刚到吏部,邹言便来到这里,常明开口便问道:“怎样,查出来了没有。”
邹言道:“沈玉的户籍都是自出生之时便登记上的。没有任何破绽,微臣去到她的故乡,那里的人都说沈玉从小便只和一位妇人生活在一起,听他们描述,那是沈玉的母亲,后来,去世之后,沈玉才入京赶考,自此便是独身一人。微臣问过,全都对的上。”
常明一把将桌上的毛笔扔向邹言身上:“废物,查了半年都查不出。还有三日,陛下就回京了,到那时候,眼看着她就要恢复户部尚书之位了。”
邹言连忙请罪,动了一下,接着道:“这,微臣还有一招,这人是男是女,只要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场被人知道,那便是证据,她无论如何都是赖不掉的。”
“说的容易,她身上还有着太子太傅的虚职,如今又立了功劳,谁能近她身,谁又敢做这样的事。”
邹言走进常明,暗暗道:“不是还有那位吗?”
常明眼色一沉:“如今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这旁的沈玉正在忙着做事 并未知晓有人正暗中算计着她。
沈玉这些日子画了很多的图,她尽力地将祖父未尽的图纸补充完善,也尽力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写在纸上。
终于,在永安帝归京那日,完成了,她将这些书稿全都交由姜至。
姜至看着这些书稿,对沈玉道:“大人这些日子竟都在忙这些吗?”
沈玉看向姜至,对她道:“这些图纸交给龙江船厂的纪管事,这些书稿,交给张无咎,里面有我对户部的治理之策,他会明白的,至于剩下的,就留给你。姜至,你也大了,我知道你每日都会读书,以你的能力,足够好好活着。”
姜至被这场景给吓到了,颤颤巍巍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要离开阿至吗?还是要赶阿至走。”
沈玉看着姜至,笑了笑,道:“阿至可以永远留在沈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