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喻激情说完,刘支书微微点头。
其实他也看不惯俞家大伯的作为,不过他好歹在村里是个人物,不愿自降身份和没见识的小民计较。
如今姜喻请他作证,面子给足,他便拿出村支书的派头,“是这么个理,上学要紧,上大学才有好前程,希望你们姐弟能做河西村第一个大学生。房子要租,学杂费要凑,实在困难就来找我,我帮你们想想办法。”
就是客气话,姜喻明白,还是表示感谢,“刘支书果然为人正派又讲信义,只要能把房子出租了,学杂费大头就有了,剩下的我们努力想办法凑,争取不给村里添麻烦。”
刘支书很满意她的上道,“行,租房的事我帮你们看着,争取找个靠谱的,房租出得高的。”
刘支书亲自发话,出租的事就定下了,俞大伯再也翻腾不起浪花,早偷偷溜了。
他怕再不走,房子没住成,学杂费也要分摊,那损失就大了。
经过这一出,看热闹的村民也开始转向,“俞老大不厚道了,还想白占白拿。”
“没爹没娘的孩子,他怎么下得了手。”
“听说他兄弟死的时候,办白事没钱,俩孩子托人卖家具凑钱,他都没出一分钱。”
“那就过份了,一家人好说也得照应点。”
姜喻只听一耳朵,半点没放在心上。
村民们说好话也罢,说坏话也罢,大多瞧个热闹,跟着起哄而已。
各家有各家的日子要过,谁也帮不了谁,她前世早就看透。
她们一家人要搬到县城去,与这些村民,大约很少联系了。
村支书又勉励几句,踱着方步离开。
“走了走了,看什么热闹,庄稼地里的活都干完了?”
他一发话,围观村民闹哄哄散开了。
姜喻呯地把门关上。
转头看见俞安站在压水井旁,双臂紧抱,一双浓眉拧得死紧,鼻孔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看样子气得不轻。
也是,遇上这样糟心的长辈,一不小心就被卖了。
前世估计俞大伯也没少占姐弟俩的便宜,姐弟俩一个早嫁、一个早早去打工,没见他出来帮把手,这样的长辈,不要也罢。
姜喻刚想过去安慰几句,俞安扭头拎起压水井手柄,泄愤般用力拉动起来,手快得都有虚影了。
井水哗啦啦喷涌出来。
姜喻忙把大塑料盘挪到水管下,“别浪费呀,刚好呆会洗衣服用。”
俞安瞪她一眼,猛地松开手,蹬蹬跑回堂屋。
俞萍走过来,将手柄握在手里,一提再一压,水又重新流出来,灌进盆里,“让你看笑话了。”
声音软软涩涩。
“谁家没有本烂账呢,我又不认识他,也影响不到我。倒是你们俩,一直当他是长辈,估计心里不好受。”
姜喻蹲在大盆边,仰头笑着说,“好在我们就要搬到县城去,眼不见心不烦。”
俞萍这次没再劝她退租县城的房子,只一下一下地压水,估计内心在动摇。
姜喻趁热打铁,“搬家的事,宜早不宜迟。没几天开学,咱们早点搬过去收拾收拾,也好熟悉熟悉环境。”
俞安透过窗子喊话,“姐,搬就搬吧,爸妈不在了,这家里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去县城我也能干活。”
还没把赚钱的心思歇下。
姜喻笑了笑,“行,要是我一个人养不了家,就给你个机会。”
俞安却道,“你放心,花你的钱我都会记账,以后会加倍还你。”
这就是接受她的帮助,却仍把她当外人。
姜喻并不在意,饭要一口一口吃,让俞家姐弟立刻把她当亲人也不现实,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她们会看到她的真心诚意。
“前提是你得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能有钱还我呀。”姜喻揶揄他。
俞安嗤一声,“你等着吧。”
姜喻又转向俞萍,“俞安要上进,你不能拖后腿啊。”
俞萍轻轻叹了口气,学费还没有着落呢。
姜喻唇角微扬,起身跑去厢房,转眼拿出个挎包,就是昨天俞萍找给她背着去县城的那个。
“过来看。”她小声招呼,一脸神秘。
“俞安也出来。”她又冲堂屋喊。
俞萍和俞安都靠过来,姜喻把挎包摆在瓜架下的石台上,从里面掏出纸包,一层层打开,直到厚厚一沓黄绿色纸币暴露在几人眼前。
俞萍和俞安都瞪大眼。
姜喻挑眉,得意地说,“昨天没来得及告诉你们,我的手表卖了一千八,除去租房,还剩八百,搬去县城后,我去找份工作,在开学前肯定能凑齐学费。
等村里的房子和田地租出去后,又有一笔钱,肯定能周转过来,你们不用担心钱的事。”
俞安咋舌,“多少?你那块表值小两千?你买的时候多少钱?”
亲妈送她的,无法用价值估量。
姜喻笑眯眯道,“已经卖了就不讨论了。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钱了。”
俞萍有些动容,“说是家人,可都是你在帮我们……”
姜喻打断她,“家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亲情,是陪伴。只要你们在我身边,我就觉得生活有奔头,活着有意义,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以后再不要说这种话了,咱们仨一起努力,试试看,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
俞萍重重点头,“以后有我们能出力的地方,你千万不要客气,对俞安也是,有事直接吩咐他干。”
家里陷入困境,如果不是姜喻坚持,她可能真的要放弃读书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说姜喻是姐弟俩的大恩人也不为过。
俞安轻轻哼了声,算是应答。
“好,我不会客气,你们也不要客气。”姜喻笑弯了眉眼,万事开头难,总算达成初步一致。
既然决定了搬家去县城,俞萍也不再墨迹,当下开始张罗收拾行李,除了衣服被褥,学习用品,连锅碗瓢盆都想一起打包。
姜喻哭笑不得,亲妈从小就节俭啊,仍劝阻道,“这些碗碟脆得很,一路颠簸,不知还能剩下几个,别折腾了,搬到县城重新买吧。”
俞萍舍不得,“都用得好好的,丢了可惜。搬家再买新的,浪费钱。”
姜喻搬家有经验啊,就给她算账,“不带这些锅碗瓢盆,咱们仨一人一个行李包,去村北头搭车就能去县城,只需要花三个人的票钱。
你要带这些叮叮铛铛的东西,司机肯定不干,多花两个人的票钱都不一定让你上车,说不定还得专门包一辆车,那花的钱就多了。”
俞安也帮腔,“咱们三个人,搬过去先买一只锅三个碗,其他慢慢添置。”
俞萍咬了咬牙,“那就带一个锅吧。”
三个人一起收拾,收拾了一下午,终于在晚饭前把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全部打包好。
虽然有姜喻拦着俞萍,拦下好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最后也把六个化肥袋子塞得满满的。
俞萍很不舍,“从我记事起就住在这里,俞安也在这里出生长大,爸爸出门打工有了闲钱,修葺好几次,才修成现在的样子。这里有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姜喻环住她的肩膀,“故乡就是用来怀念的。人总会长大,离开,早点晚点而已。”
像她,十二岁就被渣爹扔去国外,也被迫长大了。
心底永远怀念的是早逝的亲妈和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傍晚鸡舍里老母鸡在扑腾,俞安想起自己还没喂鸡,急忙拌鸡食喂了,又问,“鸡怎么办?”
喂了一个夏天喂出感情了。
姜喻想了想,“租的院子没有鸡舍。”
再搭一个费力又费钱,而且养鸡也会影响邻居。
最后俞萍拿定主意,“俞安把鸡抓起来绑好,晚上送去刘支书家。”
没有更好的办法,送给刘支书还能让他上心多照应些,毕竟老宅和田地都还在。
晚饭后送去刘支书家,就带回一个好消息,县城一个在外地赚了大钱的老板,联系了村支书,要资助两三个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上学。
刘支书推荐了俞家姐弟。
这几天资助人确认后,就会打钱过来。
姜喻总算明白小俞萍是怎么读完高中的,原来是有好心人资助。
真的是雪中送炭,大大缓解了眼下的困难。
听说姐弟俩要搬去县城,刘支书还爽快地承诺,派村委的面包车帮忙搬。
把俞萍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姜喻觉得,这就是五只老母鸡的功劳了。
既然有车,俞萍当晚又装满两个化肥袋子。
两天之后,村委的面包车载着姜喻和俞家姐弟离开河西村。
一路上,除了必要的寒暄,俞萍没怎么说话,俞安也面色沉沉。
一直到车拐进巷子,停在租定的房子前,两个人脸色才活泛。
等一推化肥袋子搬进屋,面包车离开后,俞萍关上大门,凑近姜喻小声问,“这么好的房子,人家真的愿意出租?”
姜喻安抚她,“定金都交了。吴经理说这家人不缺钱,搬去住三层楼房,老房子就是找靠谱的人看着。租给咱们,当做好事了。他家也有孩子在读一中。”
俞萍这才放心,里里外外看起房子。
看一圈转回来,“沙发床都有,铺上床单就能睡,厨房还有锅灶,洗洗也能用,省得买新的。”
她很满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