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他在高三毕业到开学这段空档期,被父亲安排着上各种“竞赛复盘”“志愿规划讲座”,顺便自己偷偷练了很久。
怎么掩饰疲惫,怎么把“疏离”伪装成“温和”,怎么在别人说“你看着挺阳光的”的时候把那句“谢谢”说得刚刚好。
——他不是天生会的。
但现在,已经足够熟练。
---
宿舍楼走廊有股混合味——洗发水、泡面、潮湿水泥,对面寝室有人在对着手机大喊“妈我已经到了”;有人搬着行李箱艰难地挪着,轮子在地上摩擦出“咔咔”的声音。
302寝室门大开着。
一个戴耳机的男生正蹲在插线板边上,努力让四个充电头都挤进同一个排插;另一个穿着篮球背心的人已经把床铺得整整齐齐,在往墙上贴海报。
“哎,新室友?”篮球背心先抬头,笑得飞快,“你是沈向榆吧?”
他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名字?”
“舍友群啊。”那人晃了晃手机,“我叫顾行,行走的行。那边那个插线板斗士叫李戚。”
李戚抬手挥了挥:“你好。”
“你来的挺晚的,我们已经分好床位了。”顾行指了指,“你睡这边靠窗的,上下铺上面那格。我们给你留的。”
“谢谢。”沈向榆说。
“客气啥。”顾行关掉音乐,站起来,“你东西多吗?要不要我们帮忙搬?”
“不用,多走两趟就行。”他笑着拒绝。
“行,那你有需要叫我们。”顾行看了看他,“你长得比群里照片好看多了。”
“群里照片?”沈向榆有点发懵。
“你忘了?辅导员发的那个‘新生入学登记表’。”李戚插话,“你那张证件照,眼睛还有点红,看着像刚做完套题。”
沈向榆:“……”
他突然想起那份报名表上的照片,是高三某次模拟考后随手拍的,自己都没多看。
“你现在看着比那张轻松多了。”顾行评估,“属于那种——很适合当班干部的人设。”
“别给人家压力。”李戚提醒,“你一开口就职业规划上身了。”
“我这是过来人的经验。”顾行很认真,“一个寝室总得有那么一两个脸皮薄但负责任的人,帮我们收作业、记签到、和辅导员沟通。”
他转头看向沈向榆:“你可以考虑一下当班委,真的。你这种气质,老师一看就觉得可靠又阳光。”
“……”
沈向榆笑了一下,“再说吧。”
他心里却很清楚——这正是他预设好的一步。
在新的班级里,先把自己放在“可靠、好说话”的位置上,再慢慢往“负责事”的那一侧靠。
他不排斥这个位置,甚至有点感激顾行的这句“你适合”。
因为这说明——他扮演得还不错。
---
开学第一周,事务繁多。
内务检查、消防演练、班级破冰游戏、学院讲座、社团招新摊位排成两排,从图书馆门口一直延伸到操场边。
班会那天,辅导员让大家自我介绍。
“简单就行,说说名字、兴趣、从哪儿来。”辅导员笑,“还有——你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期待。”
轮到沈向榆时,他站起来,视线不刻意躲避,也不过分锋利。
“大家好,我是沈向榆,来自G市。”他语速适中,“高中的时候主要是住校生生活,所以……对宿舍卫生可能有点强迫症。”
寝室一群人笑起来:“好,负责卫生的内鬼找到了。”
“兴趣的话……”他顿了顿,“喜欢看书,听歌,偶尔打打篮球,但不是特别专业。”
“期待的话——”他抬眼,笑了一下,“希望这四年能试着……学会怎么做一个更快乐的人。”
这句话说出来的瞬间,教室里静了一秒。
“哎,这期待不错啊。”辅导员接话,“心理学院的同学说这种话,很专业。”
有人小声说:“听着就很阳光啊。”
另一个附和:“是那种会当心理委员的类型。”
心理委员。
沈向榆轻描淡写地笑了笑,没接话。
他坐下的时候,顾行在旁边用胳膊肘顶了他一下:“看吧,我说你适合吧。”
“适合什么?”
“适合当那种——别人难过的时候,愿意跟你说两句的人。”顾行说,“你脸上写着‘值得倾诉’四个字。”
“……”
沈向榆低头,把笔转了一圈:“那你以后可以试试。”
“我一般不难过。”顾行笑,“但要是有,我第一个来找你。”
这句话只是随口说说。
可在沈向榆心里,却轻轻落了一下——
像某个预设的角色得到了官方认可。
他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此刻坐在旁边的是另一个人,对方会不会用一样的语气说:“那你以后有不开心,来找我。”
他很快把这个念头掐灭。
那个人现在在什么地方,他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
因为那样,“葬礼”就会被翻开。
---
军训开始前的一场主题班会里,辅导员提到新生心理适应问题,顺带说起学院安排的“朋辈心理委员”。
“简单来说,就是班里会有一到两位同学,接受一点基础培训,平时辅助老师做一些工作。”辅导员笑,“比如关心大家有没有适应、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这个不会给你们增加什么额外的负担,只是希望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先能想到身边的人。”
他扫了一圈:“我们班的心理委员,想自荐的可以举手。”
一时间,教室有点安静。
大部分人还处于“刚入学人生地不熟”的阶段,对这种“站出来”的事情本能退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