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集《佛说四十二章经》

藕益大师以观察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来对治瞋心,观察自己之所以会被羞辱,是因为内心中累积了某种罪业,当这罪业遇到因缘成熟时,就会被释放出来,因此在被羞辱的过程中,这是在折损罪业,如是作随缘消旧业想,就能调伏心中的瞋心。总之,我们在断恶时,无论是在调伏贪心或瞋心,都要有理性的观照现前,以理性来疏导自己的情绪,所以观照力是很重要的。

触事无心难:这是无痴,这无痴是根本无分别智,这种智慧在复杂的人事因缘中,能消除自己的得失心。若在佛堂打坐,没有人事因缘的干扰而安住在无心,这并不尊贵。在历缘对境时,能观察一切的人事因缘是无常、无我,而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中,这件事就特别的尊贵。

广学博究难:这也是无痴,这无痴是后得有分别智。若能广泛学习,又能会归一念心性,做深入的思惟观察,这样的修学佛法是特别尊贵。

除灭我慢难:这是调伏慢心。慢心是恃己所长,高举为性。一般初学者没有什么资粮,不容易起憍慢心。若是精进用功者,如有布施、持戒、禅定等资粮,他有了这些资粮后,又没有修我空观,他就仗恃这资粮而高举自我,这就是我慢,认为自己在世间上是特别的尊贵。当我慢心生起时,谦受益,满招损,他的福报就会开始受折损。所以一个人要保持福德智慧资粮,随着生命的增长而不断的进步,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谦卑,把自己的姿势站低一点,这对自己永远有好处,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才会在各种因缘中,不断的增长进步,所以说谦受益。

不轻未学难:这也是调伏慢心。对于未学的初学者,不要轻视他。

藕益大师说,有四种因缘不可轻视:

(一)火虽小不可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火虽小不可轻视。

(二)龙虽小不可轻:龙长大后,可造成广大水灾。

(三)王子虽小不可轻:因为他是王子,有一天会继承王位,做大国王,他有大自在威势力。

(四)沙弥虽小不可轻:僧团里的沙弥、沙弥尼,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资粮,但他(她)只要不放弃努力,不退失道心,总有一天会成为大和尚、大和尚尼,住持一方,广度众生,所以沙弥虽小也是不可轻视。以上四种的眼前因缘并不殊胜,但皆有潜力,故不可轻视。

心行平等难:这是调伏我见。在差别的人我因缘中,心能保持平等,不认为自己特别高贵。

不说是非难:这是调伏法见。对唯识、天台、中观等各种法义的差别相,能融通会归一念心性,这也是特别的尊贵。到这一段为止是灭恶,以下说明度众生。

会善知识难:会是如法的亲近,能亲近善知识也是特别尊贵。藕益大师说,一个人的是非情见不忘,决不能如法亲近善知识,智者大师在小止观中也提到这个观念。

我们在修学佛法中,一定要吸取别人的经验,因为有些人在某方面的确有殊胜的功德。如果是生长在正法时代,善知识都是圣人,他们的身口意皆清净庄严;但在末法时代,善知识虽有戒波罗蜜功德、禅定功德、智慧功德,他的身口意也有一些过失。

譬如我们是贫穷众生,我们想要追求珍宝,若生于正法时代,这珍宝都放在干净的处所;但在末法时代,珍宝却都放于垃圾堆中,若要取珍宝,就必须忍受垃圾的臭味;若放弃寻求珍宝,自己依旧贫穷。所以会善知识难,亲近善知识要见德不见失,重点是学他的功德,不必计较他身口意的微小过失,如此保持厚道感恩的心,自己才能受益。

见性学道难:若依止我空、法空的无所得心为根本,了达烦恼可以断除,善法可以成就,依止这甚深见,修学广大行,这也是特别尊贵。

随化度人难:这是修大悲心。能随顺众生,观察其根机,知道他心中的好乐,以善巧方便度化他,这件事也是特别尊贵。

睹境不动难:这是修忍力。度化众生除了要有大悲心,忍力也是很重要,《法华经》说:坐法空座,入慈悲室,着忍辱衣。这是成就法师的三种功德。

善解方便难:前面随化度人难是约着观察众生的根机,这善解方便是约着法来说,如能善解唯识、天台、中观的善巧方便来度众生,这也是特别的尊贵。

以上二十个殊胜困难之事,藕益大师总结说:难易之别在于一心。

前面的难是约着外在的环境,如在贫穷环境中,生布施心很困难;生长在富贵境界,学道困难。环境的确会影响我们的内心,但真正关键在于这念心的智慧。我们想到达彼岸一定会遭遇障碍,假如在修习种种的断恶修善度众生中,没有般若的方便,则很难到达彼岸。

我们修学佛法不是从零开始累积,而是夹带烦恼障、业障、报障的因缘而开始起修;这念心性在无量劫的流转中,每一个个体生命受种种颠倒的熏习,累积了众多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所以我们是从这负面的力量中起修的,这三种负面力量会有反弹作用力。烦恼会障碍你,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现在虽已不做,但已经做过的罪业累积在心中,它会不断的障碍你;此外,色身果报体的老病死,它也会不断的障碍你,这就是所谓的难,若要突破这些困难,须仰仗我空观法空观的智慧观照。

修难行道如是,修净土亦复如是,所谓的临终正念难。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临终时是一个人障碍最严重的时候,平常的烦恼或病痛都比不上临终时的严重,因为临命终时,一生的善恶业力都表现出来,所以临终时是乱心位,心非常扰动,今生的因缘要消灭,来生的因缘还没出现,这时的心是内忧外患。这时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呢?我们可依止佛号,佛号是自己的皈依处,但依止佛号也不是很顺利,念佛时会有很多的障碍现前,所以这时以我空观、法空观的般若智慧来破除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
四十二章经
连载中妙音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