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刑警队的指挥中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蜂巢。灯光彻夜通明,空气中弥漫着高强度咖啡和打印墨粉的味道,键盘敲击声、电话低语声、纸张翻动声交织成一片专注而紧迫的白噪音。林默站在中央的白板前,仿佛一位将军凝视着他的战场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线索如同错综复杂的战局。
“痕迹狩猎”行动全面展开。所有资源被分成三条主线,分别深入挖掘赵倩、钱强、孙莉三年前的生活轨迹,寻找那个导致他们被“碎镜”组织选中的致命瞬间。
赵倩线——消失的管理员
负责赵倩线的是老刑警老周和几名网警。赵倩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父母早逝,独居,性格内向,在城南大学图书馆负责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归档工作。
“重点查她失踪前接触过的所有特殊文献,尤其是可能涉及稀有植物、地方秘闻、或者非公开学术记录的。”林默指示。
老周带着人几乎泡在了图书馆的档案库里。他们调取了赵倩工作电脑的全部后台日志、监控录像(幸运的是图书馆的监控保存期较长)、以及她个人借阅记录。
进展缓慢而枯燥。赵倩工作认真负责,经手扫描的古籍浩如烟海。几天过去,一无所获。
“林队,会不会方向错了?”老周顶着黑眼圈,有些气馁。
“不会。‘碎镜’不会无缘无故对一个图书管理员下手。继续挖,一定有我们还没注意到的东西。”林默的语气不容置疑,“注意那些看似正常流程外的操作,或者她反复查看过的文档。”
就在老周准备再次扎进故纸堆时,一个年轻的网警突然喊了一声:“周哥!有发现!”
他调出一段后台日志:“看这里,赵倩在失踪前三天,曾多次尝试访问一个标注为‘特藏-禁阅’目录下的加密PDF文件,文件名代码为‘LN78-Spec_Report’,访问均被系统权限拒绝。她随后向系统提交了三次正式申请,理由都是‘古籍修复参考需要’,但都被当时的值班负责人——刘教授(已故)——驳回了。”
“LN78……”林默立刻捕捉到这个代码,“镜兰(Mirror Orchid)的学名是 Speculum Orchis…… LN 会不会是 Ling Nan(岭南)的缩写?或者某种内部编号?78号样本?”
“这个文件现在在哪?”老周急问。
“服务器记录显示,在赵倩失踪后第二天,这个文件被最高权限账户……永久删除了。删除操作登录的IP经过伪装,但物理终端定位在……刘教授生前的办公室。”
一条清晰的线浮现出来:赵倩无意中发现了某个关于“镜兰”的机密报告(LN78),她可能察觉到了什么,试图申请查看,被刘教授阻止。但她或许通过其他方式看到了部分内容,或者决定私下调查,从而引来了杀身之祸。刘教授办公室的登录记录,极可能是陈渊或者“碎镜”组织其他成员盗用了权限进行的销毁操作。
“能找到文件备份吗?任何形式的!”林默问。
“正在尝试恢复服务器缓存和寻找可能存在的线下备份盘。但希望渺茫。”
尽管没能拿到文件,但这条线索至关重要。它证明了赵倩的遭遇绝非意外,并将她的失踪与“镜兰”及刘教授(或者说盗用他身份的人)直接关联。
钱强线——沉默的记者
钱强这边由小李带队调查。相比赵倩,钱强的社会关系和活动轨迹复杂得多。他作为自由记者,接触三教九流,通讯记录繁多,银行流水混乱。
“他失踪前声称要调查的‘大新闻’到底是什么?”小李反复念叨着这个问题。他们排查了钱强当时的所有联系人、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发言,甚至是他电脑里恢复的碎片化写作笔记。
大多数内容都是些市井新闻、小贪小腐的报道。直到一名细心的女警发现了一个被加密的云笔记账户,通过技术手段破解后,发现里面记录了一些零散的、未成文的线索:
“‘蓝洞’深处的‘温室’……不是在种花……” “‘回声’计划……人体试验……” “记忆不是文件,是镜子……他们想把它打碎,再按他们的方式拼起来……” “关键证人:‘园丁’……灭口?”
笔记到此戛然而止,时间戳就在他失踪前一天。
“蓝洞”、“温室”、“回声”、“园丁”、“记忆镜子”……这些代号与孙涛的供述、铜镜的功能完全吻合!钱强竟然在三年前就已经摸到了“碎镜”组织的边缘!他甚至在笔记里提到了“园丁”(刘教授)可能被灭口!
“查!他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谁是他的线人?”林默的声音因激动而绷紧。
小李团队顺藤摸瓜,筛查了钱强那段时间所有的通话记录和见面监控。最终锁定了一个可疑的联系人——一个每次都用不同公共电话打给钱强的神秘人,以及几次短暂的、在人多眼杂的咖啡馆里的会面。对方极其谨慎,从未留下清晰正面影像。
“继续追查这些公共电话亭周围的监控,哪怕拍到一片衣角也好!排查所有当时在咖啡馆出现的人!”虽然希望渺茫,但这是重要的方向。
同时,银行流水显示,在钱强失踪前一周,有一笔五万元的现金存入他的账户,来源不明。这似乎是一笔“线人费”或者“活动经费”,说明他可能已经接触到了核心人物,或者对方想用钱收买他封口。
钱强的遭遇脉络也逐渐清晰:他通过某个隐秘线人,得知了“蓝洞”园区内进行的非法人体实验(“回声”计划),并开始调查。他的调查触及了组织的核心秘密,因此被锁定,遭遇了“处理”,并被迫放弃了记者职业。
孙莉线——被解雇的研究员
孙莉这条线由林默亲自盯着。作为前生物公司研究员,她的专业背景最可能直接接触到核心技术。
调查发现,孙莉之前工作的那家小型生物公司,早在三年前就被“重圆生物”以高价收购,收购过程迅速而低调。孙莉当时的直属上司,正是后来在“重圆”担任要职的一位博士。
技术科恢复了部分孙莉旧工作电脑的硬盘数据碎片,发现她失踪前曾多次搜索过关于“镜兰生物碱提纯”、“神经受体特异性结合”、“短期记忆擦除可行性”等关键词。她的内部工作邮箱里,有几封与那位上司的邮件往来,讨论一种“特殊提取物”的“稳定性问题”和“临床前测试的伦理风险”,用语隐晦,但明显超出了正常学术范围。
最重要的是,在一份已被删除的项目进度报告缓存中,提到了一个代号“潘多拉”的子项目,负责人是孙莉和她的上司,项目目标是开发一种“高度特异性、可逆性的记忆调节剂”,而项目进展日志的最后一条,赫然写着:
“‘潘多拉’7号样品,意外显示出强致幻性和成瘾性……建议终止……”
这条日志的时间,就在孙莉昏迷前三天。
一切豁然开朗。孙莉很可能直接参与了“镜花”原型药剂的早期研发(“潘多拉”项目),并发现了其危险的副作用和伦理问题。她可能提出了异议,或者试图上报,从而被灭口——被自己参与研发的药物消除了相关记忆,并被踢出公司。
三条线索,指向同一个黑暗的核心。
赵倩触及了“镜兰”的秘密。钱强触及了“人体实验”的秘密。孙莉触及了“药物研发”的秘密。而林默自己和搭档,三年前很可能触及了他们将所有秘密整合并付诸实践的“应用”环节。
“他们不是在删除记忆,他们是在人的灵魂上钻孔。” 林默之前的话再次回荡在耳边。现在,他们找到了钻孔的动机、工具和部分受害者。
但还不够。他们需要找到钻孔的“钻头”本身——那个植入手术是如何进行的?在哪里进行的?执行者是谁?以及最关键的,“重圆生物”进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新型毒品?
“林队,”技术科的小张再次带来消息,这次他的表情异常严肃,“我们对陈渊在‘蓝洞’园区的实验室进行了远程热能扫描和用电模式分析……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
“说。”
“他的实验室有一个隔离区域,其保温能耗和内部设备待机功耗,远超过正常生化实验室的标准……更接近于……一个小型无菌手术室的能耗特征。而且,根据用电波动模式分析,该区域在最近一周内,曾有数次短暂但高功率的运行, pattern(模式)与精密手术设备的启动高度吻合。”
手术室!
植入微型信标的手术室!
林默感到血液瞬间涌向头顶。他们找到了!很可能就是那个进行记忆钻孔手术的地方!
“能定位具体位置吗?”
“结合建筑图纸和扫描数据,可以精确到三层东北角的那个独立隔离间。”
“立刻申请搜查令!以涉嫌非法进行人体手术和植入为由!”林默几乎吼了出来,“通知特警队准备!行动等级最高!对方很可能有武装守卫!”
搜查令的申请过程势必会遇到“重圆生物”强大律师团的阻挠,但基于目前发现的植入物证据、异常能耗报告以及孙莉的证词(证明其研究存在重大伦理风险),足够法官签发一份有限度的搜查令,至少针对那个可疑的隔离区域。
狩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痕迹已经指引他们来到了野兽的巢穴边缘。
接下来,就是如何撬开这扇门,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个“碎镜”重圆的罪恶工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