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合作

年后没几天,施诗仍在忙着家教,一天微信突然弹出陈桢的消息:“学校有个比赛,我们缺个写项目书和负责发言的,你要不要来?”

她盯着屏幕想了会儿,回了句 “可以,现在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我先拉你进群,后面会说。”

“可以。”施诗发去这两个字。

接着就又投入到四点一线的生活中。

在那天之后,施诗的生活又是一坛静水一样毫无波澜。

回校那天,母亲帮她拎着行李箱送到车站,反复叮嘱 “在学校照顾好自己。”

施诗笑着应着,转身进了站,可脸上的笑没撑一会就垮了下来。

坐在候车厅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不舍又冒了上来,回想起半年前的暑假,也是在这个地方,她眼眶有点发涩。

直到踏上回学校的火车,找座位坐下,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点点往后退,一切都甩在了身后。

这一年她大三下册,还有一年半毕业,她尚且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处。

在看着窗外过路的风景,施诗拿出笔记本,指尖落在键盘上的瞬间,所有都化作了文字,密密麻麻滚在屏幕里。

冬末的风还带着狠狠的凉意,吹得路边的柳枝轻轻晃。

学校的冬梅还开着,藏在一片绿里。

陈桢在图书馆门口,等着施诗。

远远看见施诗走过来,穿着简单的羽绒服牛仔裤,手里抱着电脑。

施诗拨开几株调皮的垂下来的枝头,正巧看到陈桢,笑着挥了下手。

随即一路小跑过来,把手里的外套递了过去,递过去时指尖微微蜷了蜷,“你的外套,一直都没有机会还你。”

陈桢接过外套,外套叠得方方正正,鼻尖首先闻到了外套上若隐若现的香味。

那和施诗衣服上的味道一样,是木调香味,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外套的布料,抬眼时神色和平时没两样,

只说了句 “谢谢”,顺手把外套搭在胳膊上,抱着书的手紧了紧。

施诗笑了笑,问道,“现在去哪?”

“在一楼凉亭那,其他人已经到了。” 陈桢率先迈步,施诗跟在他身后。

走到他所说的地方,里面坐着三个男生,正凑在一起讨论。

见他们过来,几个人都抬了头,目光落在施诗身上时,愣了一下。

“这就是陈桢说的‘救场大神’?” 其中一个个子高的男生笑着站起来,伸手打招呼,“我叫李沐阳,牧羊少年就是

我哈哈,负责技术这块,终于见到真人了!”

另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推了推镜框,也跟着笑:“我是陈柳清,之前听陈桢说找了个超会写项目书的,还以为是个‘大佬级’的学姐,没想到这么……”话说到一半,意识到不妥,赶紧改口,“这么有朝气!”

“我是杨郑哲,你好。”

施诗抿嘴笑了笑,还是认真的介绍了一番,“大家好,我是施诗,马院的,请大家多多关照。”各个前去握了握手,

一番介绍下来,这样大家也算是认识了。

陈桢把外套放在靠墙的椅子上,终于开口道:“施诗同学就负责项目书撰写和最终答辩发言,以后大家一起加油。”

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施诗和团队几乎天天泡在一起。白天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奔波,晚上就扎进食堂——食堂关门晚,探讨着项目书具体内容,其中最令大家感到头疼的便是财务规划方面。

团队五个人,只有陈桢摸得清财务规划的门道。每次写到这部分,施诗都得拉着他反复聊,从成本核算到收益预测,一句句抠细节。

大多时候,等李沐阳他们把技术方案、市场分析都敲定,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时,食堂里只剩施诗和陈桢还坐在角落。

桌上摊着密密麻麻的表格,电脑屏幕亮着,映得两人脸上都带着点疲惫。

“这里的固定成本分摊,我总算不明白。” 这天晚上,施诗指着报表上的一行数字,抬头看向陈桢,眉头皱着,“按

你说的方法算,和预期差了一截。”

陈桢放下手里的笔,身子往前倾了倾,看了好一会儿,施诗等在一边,从这个角度看正好看到他浓密的睫毛。

随后,他指尖点在屏幕上,声音放得轻:“你看,设备折旧要按季度算,不是按月,这里多算了两个月的量。” 他边说边拿过草稿纸,快速列了个公式,“照着这个再核对一遍。”

施诗点点头,低下头盯着数据,手指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按他说的方法重新计算。

过了几分钟,施诗算完抬头,刚要开口说 “对上了”,却见对面的陈桢没看报表,也没看电脑,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盯着她。

她愣了一下,下意识停下话头。

陈桢像是被戳破了似的,眼神猛地晃了一下,随意抓起桌上的笔,有些不自然的问:“这次算对了吗?”。

耳朵尖在灯光下,悄悄泛了点红。

施诗看着他略显慌乱的动作,无故地也有些慌乱。

她拿起报表递过去,语气如常:“你看,这次对了吧?”

陈桢“嗯”了一声,接过报表的手还带着点不自然的僵硬,目光快速扫过数据,声音比刚才低了些:“对了,后面按这个逻辑来就行。”

“还是你较专业些。”施诗盯着电脑手指不停,嘴上轻轻地说。

陈桢笑了笑,也不张狂的笑声,却也透出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是的,这一个月,几乎是每晚,他们总找最角落的桌子,摊开电脑、文件和厚厚的资料。

施诗对着键盘敲项目书,手指在按键上飞快跳跃,偶尔停下来揉一揉酸胀的眼睛;

陈桢坐在她对面,对着数据表格皱眉,低声和她讨论方案细节;

李沐阳几个人则在旁边调试程序,累了就互相开玩笑。

有时候施诗也感慨,好像这时候她才真正的上了大学,真正的和团队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也只有在这时候,她能暂时忘却令她感到焦虑的人和事。

校赛那天,报告厅后台的椅子透着凉意。

施诗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把发言稿拧成一团,指尖微微发紧,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这一队答辩完便是自己上台了,只剩不到五分钟,心跳得比平时快了半拍。

旁边的陈桢侧头看她,没出声。

沉默里,他忽然伸出手,指尖轻轻捏住她的手腕。

力道很轻,却带着点稳稳的劲儿,顺着皮肤传过来。

这个动作太自然,像下意识的反应。

捏完的瞬间,陈桢自己先顿了一下,捏着她手腕的指尖微微蜷了蜷,随即松开,手收回到身侧时,指节轻轻抵了抵膝盖;

施诗也愣了,抬眼看向他,眼里还带着没散的紧张,和他对视两秒,睫毛颤了颤,“我可以吗?”施诗开口问。

陈桢看着他,非常坚定的表情,告诉她,“除了你没人可以。”

“真的吗?”

“我永远相信你。”

“该上台了。” 陈桢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一点。

施诗站起身,理了理白色衬衫的衣角,黑色紧身牛仔裤衬得她身形笔直。

走上台时,台下还有大概一半的团队坐着,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坐在第三排的陈桢抬手握了握拳,示意她加油,手里

拿着她刚才落下的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杆。

她握着话筒开口,第一句声音还有点飘,但很快的,她就又将自己那标准的微笑摆在脸上,渐渐沉下心,把团队的方案娓娓道来。

这五分钟里,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目光只落在PPT和前排的老师身上,连后来李沐阳轻手轻脚坐在陈桢旁边,都没察觉。

陈桢的视线却没离开过她。灯光打在施诗脸上,让她原本就很漂亮的脸显出了更美的景色,说话时眼神亮着,像有光

落在里面。

他看着,眉头悄悄舒展开,原本抿着的嘴角,此刻弯了弯。

路演结束,陈桢和李沐阳走上台,站在施诗两侧。陈桢穿了件挺括的白色衬衫,配着深色西服裤,和施诗的穿搭凑在一起,透着股说不出的协调。

施诗余光扫到两人并排的样子,又瞥见台下一位老师飞快地笑了一下,眼里带着点了然。

施诗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 原本就自信,这一笑,更觉得稳了。

因为是本校老师,提问时,老师们都异常和善,甚至还会开个小玩笑,看着三人眼里全是欣赏。

三人配合得很顺,你接我应,没半点卡顿。

施诗答到一半,无意间转头,正好撞进陈桢看过来的目光。他眼里带着点浅淡的笑意,像是在说 “做得好”,而见她看过来时,笑意不减。

接着两人又转回头看向评委,默契得不像话。

台下的其他队伍现在目光全落在他们三人身上,经此一战,或许大家都默认他们一定是胜出的那一队。

所以在下了台之后,当施诗提出要不要看看其他队伍表现如何时,陈桢为她整理了一下衬衣,十分自信地回答:“不用,我们一定是赢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虽然抛夫弃子但是好女孩
连载中轻轻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