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听阿爹讲故事,有很大的原因是真实。他讲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更是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情感与记忆。尤其是他提到魏家的故乡——定远。
定远在我印象里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阿爹说,定远曾经是商贾云集,人来人往之地,经过几次王朝更替,早已破败。
见过定远的繁荣,见过遍地墓碑和尸骸,甚至是树枝上都挂着白,老弱妇孺无一不哭着丧。后来,土地贫瘠,起初还长点野草,再往后,什么都没了。
.
广宁是阿娘的故乡。
说起阿娘,阿爹也是个狗男人。
阿娘比阿爹小了十几岁不止,纯纯的就是老牛吃嫩草,但要不是被阿爹捡回来,阿娘早就惨死街头了。
阿爹说:“永宁是我在广宁捡回来的,跪过祠堂。跪祠堂只是认可,方便留在魏家;我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她,爱上一个软弱可欺负、小心翼翼的人,可偏偏就是喜欢上了,爱上了。”
阿娘刚被阿爹带回家时,瘦弱得像一只受惊的小鸟,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不安。她总是低着头,说话轻声细语,生怕惹恼了任何人。
“永宁长大后的性格没了缺点,反正我是看不到缺点,张扬明媚,还怪吸引人的。”
阿爹常说:“永宁长大后的性格没了缺点,反正我是看不到缺点,张扬明媚,还怪吸引人的。”
阿爹为她取名,教她半生,育她成长。
我羡慕阿爹到老都只围着阿娘转,给我取字为‘卿’却从来不叫。
阿爹弃政从商是为了阿娘,不是表面的为了魏家。他很自信,不觉得魏家能出什么大事。
阿爹信任阿娘的才能,也相信他和魏家数千人的能力。甚至去了祠堂。
阿爹也做好了应对魏家人的不理解与不支持,但糟糕的预期没有迎来,是一致同心的支持和理解。带头发言的是叔父。叔父说:“我们魏家是该避一避风头了。”
......后来重拾家伙,杀上的京城的时候,前朝王公贵族有一大半都命丧于阿爹的剑下。
阿爹跟我讲,他赶到的时候,齐明王已经被四王围在了大殿之上。那些士兵举着长枪,刺入了齐明王和齐夙的腹部,不深,但没法动弹了。
四王就坐在龙椅上,欣赏着国玺,认为齐明王再无援助之手。可偏偏四王抱着这样的心态,忽略了弃政从商的阿爹,让阿爹有机会一招制敌,准确无误的一箭射入胸口,第二箭,四王就被钉在了龙椅上。
四王望着阿爹身后带来的人,下了一个定论:私下练兵。
四王望着阿爹身后带来的人,下了一个定论:私下练兵。
齐家父子解围后,阿爹上了台,靠近奄奄一息的四王,拔出佩剑,扬手,四王人头落地。鲜血淋漓,染红了龙椅。
皇权,一直都是这样,血腥、残忍无度。
阿爹一手提着四王的头颅,一手奉上国玺,向齐明王俯首称臣。
三日后,齐明王称帝。
要说魏家没人想皇帝吗?
有的。
阿爹当了三天的皇帝,觉得不好,就下去了。
还当过布衣平民。
感受是:太痛苦了。
看到了太多太多,恢复真实状态后,也只是经常以帝王的名义对百姓进行救助。
我知道这件事后觉得阿爹并没有因为当过布衣平民就改变些什么。
阿爹就跟我说,知道金字塔吧,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是看不到下面的人的,立在他们眼前的是权力。若不是当过一次平民,阿爹也不会以皇帝的名义去救助百姓。
阿爹知道我心悦齐夙后,一点都不反对,但也会教育我,比如:不要为了爱情就改变自己。
阿爹还说:“有时候,婚事会束缚女儿家一辈子,万万不可困于情爱,得到一个差劲的结果。”
“要清醒、要理性、要明智。”
“不委屈、不卑微、不受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