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昭道:“你看我们像哪里的人?”
杏花犹豫一下:“是北方么?”
“何以见得?”
杏花扳着手指,一一细数:“女郎生的好看,穿的又好,家里肯定有钱,我们南边有钱人家的小姐金贵着呢,才不会抛头露面往城西来,不过听说北边女郎地位高,能自由出外走动,还能做官,我以前见过一两个跟着家里南下做生意的北方女郎;你们说话的声音语调不一样,像是官老爷说的官话;还有啊,你们的衣裳看着像是北服。”
早在建元元年,册立皇太女时,礼部就奉命在原有的皇太子冕服基础上加以修改,制定皇太女全套礼服、朝服、冠冕。
建元二年,大楚设萃英司,北方十二州开始招收女官,礼部又奉命在朝服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女子服饰的特征,制定女官朝服规范。
上行下效,许多高门女眷艳羡,虽不能仿制官服,却可以修改原本流行的衣裙,使其如朝服般兼具庄严与流畅、雍容与华美的特点,一时间蔚然成风。
这种改良后的衣裙制式,由于起源自女官官服,北方称之为‘馆阁服’,南方则称之为‘北服’。
“成衣店买的。”穆嫔说,“我看你们这里的成衣店,也有北服啊。”
杏花说:“只是穿北服看不出什么,但再加上前两条……而且,我直觉女郎不像是本地人。”
“也是。”穆嫔道,“想不到你眼力这么好。”
说完这句话,她又缩回景昭另一侧,继续牢牢挽着景昭的手。
杏花羞涩地一笑。
“女郎既然不是本地人,最好不要自己来马市街,这里人多,也杂,人生地不熟的漂亮女郎会很危险,就算女郎有些功夫,可是双拳难敌四手。”
景昭嗯了声,半真半假说道:“我们姐妹难得甩开侍从出来一次,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吗,譬如好马?”
“好马没有。”杏花笑起来,“不过女郎问我算是问对了,我五岁就在这里卖花,特别熟悉——”
日头升至高处,熙攘人流中,那挎着篮子的娇小少女,连说带笑不断比划,领着另两名女郎游鱼般穿梭来去,走入一家又一家店铺中。
道旁、转角、阶下,人流最多也最繁忙的角落里,有几双眼睛正在暗处闪烁,悄无声息地追随三名少女的背影。
走出玉石铺子的店门,景昭袖中多了一包玉石散珠,品相不佳,胜在颜色花里胡哨颇为有趣。
她指尖拈着一颗青红两色的珠子,左边穆嫔悄声说回去拿散珠给她打个络子,右边杏花指着南边说那里有家香料铺子实惠。
耳边叽叽喳喳,像是十二只鹦鹉同时学话。
景昭耐心听着,忽而回眸,目光一掠而过。
分明隔着整条街道,人来人往纷繁如织,然而那眼风扫过这个方向时,隐藏在暗影里的中年人浑身突然一震,仿佛有森寒冰冷的利刃贴着面颊刮了过去。
“弘信寺?去那里准没错,大师解签很灵,而且素斋做的好吃。”杏花想了想,“对了,明日弘信寺的大师们要讲经,连讲三天,女郎你们正好可以过去求个平安符,然后吃顿素斋。”
景昭说:“对了,佛诞日不是过了么,最近没有大日子,为何这时开坛讲经?我们姐妹想过去听经,命家仆出去打听了一下,听说是为了……”
她看向穆嫔,穆嫔立刻会意道:“说是因为什么‘狐姬’?”
“……狐姬?”杏花换了只手提篮子,轻快地跳下石阶,“哦,狐狸娘娘啊。”
穆嫔问:“狐狸娘娘是何方神圣?”
“我小时候就听说无相山上有狐狸,听老人说,那些狐狸不是山野常见的白狐,而是赤狐,很有神异之处。”
杏花抬手往东一指。
天空碧蓝如洗,几行飞鸟掠过天际,带起丝缕云絮,下方天际隐约可见山势连绵,延伸向无垠的远处。
无相山。
这座山位于舒县东部,山脉绵延十余里,以风景优美,连绵秀丽著称。
其中,无相山最高的鹤归峰,江流婉转峰峦接天,是南方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几十年前江宁景氏便在鹤归峰下修筑了大名鼎鼎的仰泽园,当今皇帝尚未北上迎娶长乐公主时,亦曾在仰泽园中长住,并写下了大名鼎鼎的《咏鹤赋》。
“据说那些赤狐有灵性、通人语,如果遇见它们,千万不能上前打扰,而应虔诚叩拜离去,心诚则灵,如果赤狐感受到善意,可能会赐福于人,老人们管赤狐叫做‘狐狸娘娘’。”
穆嫔:“……”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景昭道,“难道真有人曾经打动狐姬,得到赐福吗?”
杏花被难住了,愣愣摇头:“传说好像是有过,但时间太久,我记不得了。”
“对了。”她忽然道,“我想起来了,狐狸娘娘的故事是小时候老人讲的,不过起初没多少人相信,只当是逗小孩玩的。直到前些年,有人深夜在山里听到了狐狸叫声,还看见了一闪而过的火红赤狐!”
“后来接连又有人在山里看见赤狐,有些人想起老人讲过的故事,虔诚叩拜狐狸娘娘,结果捡到了狐狸娘娘赐下的金银;有些人怀有歹意,想要抓住狐狸娘娘,就会遭报应,摔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
“还不止平常人。”杏花加重语气,“前两年听说有位贵公子深夜出门,也碰见了狐狸娘娘,还写了篇文章,当时陆陆续续来了好多人,到无相山上游山玩水,可能也是为了见一见传说中的狐狸娘娘。‘狐姬’这个称呼,就是那时传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