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公子安,”老道一双眼睛清明无比,“眼见几位公子在一处,面相俱是不凡。老夫惊奇,恰好略通相面相骨之道,诸位公子可愿赏脸?”
卫赐饶有兴趣地数着他袍子上的补丁。闻竹向来不信这些,只道是来骗钱的,正要搪塞过去。
道人似是能看出闻竹的顾虑:“老夫只看缘分,不计报酬。”
纪宣笑着看了眼卫赐,又拉了拉闻竹的衣袖,见闻竹并未多说,便向那道人说:“如此便有请真人。”
卫赐连连颔首。
闻竹见他们感兴趣,也不置可否,任他们去,看这老道能讲出什么东西?
……
闻竹从不屑一顾到将信将疑,再到瞠目结舌,只花了一炷香的功夫。
道人说完最后一句,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笑着摇身而去,只留三人在原地面面相觑,面色精彩纷呈。
不觉间,身后傀儡戏班已经谢幕,观众四散而去,偌大的场地,只剩他们三人。老道一番话,将三名少年的赏玩之心全然浇灭。索性在腰棚围坐下来,分食卫赐买来的两包点心。
纪宣反复想着方才那道人的话,食不甘味。他和卫赐倒还好,只是那道人对闻竹说的话实是令人不解。刚想劝慰,却见他毫不在意,吃得正欢,不时与他和卫赐说笑,全然不把方才事放在心上。
闻竹见他欲言又止,了然于胸:“放心吧殊成兄,我不信这个。”又狡黠一笑:“倒是殊成兄......那道人所讲的信任之人也未必偏要是亲属,什么红颜知己啊,也未可知矣。”
卫赐见闻竹还有心玩笑,也放下心,和她笑作一团,纪宣见状,作势要捶二人。少年之人,心不设防,不过片刻便熟络起来。三人谈天说地,笑语频频。
月转星移,将近亥时,出了瓦子便要分道扬镳。
“天色已晚,纪某家在马道街东,你们索性去我家如何?”
二人谢过纪宣好意,连忙解释,他们请了假帖,子时之前须得回太学。
少年心性总不喜分别,几人又叙了番话,这才揖别。
闻卫二人甚是疲惫,回斋舍后便速速睡下。
次日晨,闻竹起身之时,卫赐还未醒。风浪气清,洗漱毕,闻竹轻推开门扉,呼吸着清朗之气,心旷神怡。
不知何时,廊柱下方多了一块石头,低下压着一张信笺: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闻竹展开信笺,眸光震动。别人来看兴许一头雾水,她却无比清楚,信笺所指,显然是昨夜看相之事。转头看去,屋里卫赐尚在梦乡。她垂眸,若没猜错,信笺的主人便只能是那一人了……
*
那时道人照卫赐面容看了看,又让卫赐伸出左手。一番观察后,向卫赐拱手:“公子可是京兆人?”
“正是。”
道人笑:“公子幼年时金尊玉贵,家中安乐。您地阁圆润、奴仆宫丰满,命带大富,一时困顿不足为惧。待到拨云见日之时,便如齐之威王,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卫赐苦笑,他文才不过尔尔,学业远不如董斋长和老闻。只画技尚可,可又不能仰仗其安身立命。他又不喜攀附,不经世故,果真能一鸣惊人吗?见他默然,闻竹拍了拍他的肩。纪宣在卫赐身侧,也笑着向他点头。卫赐勉强挤出一抹笑。
闻竹暗想,卫赐手上无茧,不难看出是没吃过什么苦的,眼中波澜不兴,继续看那道人如何看纪宣。
“公子眉浓且长,眼光澄澈,想必是重情重义之人。公子命格尊贵,出身名门,家学渊源。”
纪宣不言,只是微笑。
闻竹耸耸肩,他一身绸衣,谁看不出他家有钱?
“公子生而不凡,家宅安宁,福禄双全,文昌助佑,官运亨通,命中常有贵人相助。‘威武逞英雄,时享运也通,鹿行方见马,遇贵喜重重’——一事却不得不提,公子命有一劫,若得化解,则万事大吉,再无隐忧。可若化解的不好,则......”道人面色凝重起来,“万重艰险,皆由此生。”
纪宣处变不惊,虽闻骇人之语,面色依旧如常:“请真人赐教。”
“入户须防狗,登山遇虎狼。此劫出其不意,恐来自亲信。公子重情重义,遇此劫定难决断。万望公子当机立断,放下执念,戒嗔戒痴,便可化解。”
纪宣有些不解。莫非是他的亲族?可他家中和睦,兄友弟恭,父亲,祖父,叔婶俱为慈爱,怎么会背弃他?
“恐乱因果,恕某不能多言。”道人一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样子,无论如何再不肯言语。
闻竹扬起嘴角,这回轮到她,且看这老道如何施展。
道人照她脸面看了片刻。又叫她伸出左手。左手不够,又对着她右手端详一番。道人眉头越拧越紧,只在原地捋须踱步,良久不言。
卫赐,纪宣二人都有些讶异。闻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笑道:“真人相得如何了?”
道人不如方才从容:“也怪,我看的相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从没遇见这种情形。”他有些失态,“你......已不在此中,或者说,你本不该存在于这里。”
道人一言如雷霆万钧,闻竹心中大惊,忽地对这老道多了几分敬意。清凉的夏夜中,她却有汗毛倒竖之感。
说的倒是没错,她乃二世重生之人,这一世确实本不该有。莫非他真有些神通?
现已戌初,瓦子依旧热闹,旁边演傀儡戏的棚子时时传来观众喝彩声。周遭这般热闹,听了这话,几人都不免觉得身后阴风阵阵。
“真人莫要吓唬我们!他衣裳有缝,对日有影,不在这还该在哪儿?”卫赐挡在她身前,对那道人道。纪宣担忧道人再说出什么骇人的话,拉着二人就要走。
闻竹抬手止住二人,笑意不减:“我既不在其中,便不受之影响,所以即使是原有的,我也能更改之?”
“改移乾坤何谈容易!我虽看不穿公子命数,却知公子乃不凡之人,世间少有。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有缘或可再遇公子——”道人大笑,正欲离去,却又一次顿住脚步,一双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她。
“你是天地间的变数。”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六月将尽,兰月将至。
太学旬休,家在汴京的学子们思家心切,兼又路近,昨晚下学后便纷纷往家去。
纪宣出了太学,走在永溃街上,过了保康门便离他家不远。他手上捧着修好的玉璧,反复在阳光下端详,玉璧上系着他精心挑选的络子。
昨日,闻竹和卫赐二人携玉璧来他九斋拜访。方见玉璧,纪宣见修复之效远远超过自己预期,大喜过望。
母亲遗物竞得修复完好,纪宣欣喜,便要请客,三人又拉上吕嘉惟和董生,相约去相国寺外长庆楼吃酒。吃喝联句,何等快活。
几人叙了年齿,董生年龄最长,已满二十,诸人都要叫他一声大哥。闻竹和纪宣同庚,俱是庆佑五年生人。卫赐比他二人还要小一岁,今年五月刚过十七岁生辰。嘉惟最幼,比卫赐小上半年。
昨夜饮酒,卫赐和嘉惟才饮少许便醉。闻竹狡猾,喝了几杯就托着头,推说酒力不胜,只低头吃菜。
纪宣眼明心亮,知道他根本没醉。
令他惊讶的是董崇云。董生一副谦谦君子模样,饮酒一点也不含糊。闻竹装醉,嘉惟卫赐烂醉。纪宣把闻竹拉起,非要对饮联诗不可,却反被闻竹董生二人联手灌得半醉。被哄着喝了一杯又一杯,纪宣神志不清,恍惚间,看到董生依旧从容的笑意。
天下竟也真有千杯不醉的人。
最后,董生和闻竹不知如何拖着三人回了太学。
......
进了马道街,远远便能看见纪府的朱红大门,门口石狮子处,小厮河广已在门口候着,翘首以盼。
“二郎到了!”河广高声冲院子里边扬声,自己从阶上冲下来,奔向纪宣,“公子回来了!相爷方才还念叨着,这会儿老爷和相爷都在明熹堂呢!”
河广是个十五六岁的家生子,自小便跟着纪宣。
“跑的这样快,仔细跌着。”纪宣笑着,敲了敲小厮河广的头。
二人进府,纪宣直奔祖父屋里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