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曲速引擎’,” 时奕调出曲速引擎的理论模型图,“通过压缩航天器前方的时空,拉伸后方的时空,让航天器在‘时空泡泡’里前进,这样就能突破光速限制。但这种技术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相当于整个木星的质量转化的能量,目前还无法实现,而且理论上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研究。”
时奕喝了一口水,可能是因为接触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已经没有打字了,继续给景元解说:“第三种是‘冬眠技术’,如果能让宇航员进入冬眠状态,减缓新陈代谢,就能在漫长的星际旅行中保持年轻。目前冬眠技术在动物身上有初步实验,但在人类身上应用还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如何安全唤醒、如何避免器官损伤等,预计至少需要 100 年才能实现初步应用。”
景元摸了摸下巴,天啊,他刚刚没有发电子语音,不过此刻的景元完全被时奕的话题所吸引,继续吐槽道:“这么看来,咱们这辈子是没机会星际旅行了啊!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这可是比我整理患者咨询记录难多了的事,那些患者最多也就是有点奇葩,星际旅行可是要突破物理定律的!”
时奕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上扬:“也不一定,科技发展的速度比想象中快。我用算法模拟过科技发展曲线,如果未来几十年里,人工智能、核聚变、量子物理等领域能有突破性进展,可能会加速星际旅行技术的研发,也许 200 年后,人类就能实现短途的星际旅行了。”
景元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行,那我就先期待着!不过话说回来,刚才电影里那个机器人 TARS 也太可爱了,要是未来真有星际旅行,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像 TARS 那样的机器人,既能帮忙操作飞船,还能陪我聊天吐槽啊?”
时奕看着景元期待的眼神,认真地点点头:“可以试试,用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机器人的行为逻辑,再加上语音交互系统,实现起来不难。不过首先得等星际旅行技术成熟,不然机器人也没地方去。”
“哥哥,干嘛执着航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也是可以的,比如让他帮我取个快递,清理一下卫生什么的,偶尔也能和他说话。”
“是个不错的想法,可以先尝试一下。”时奕说。
景元站起来伸了伸拦腰:“啊,看完了。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吃好吃的吧。”
时奕对景元点头。
景元看了看时奕,伸出手:“牵手。”
“好,十分钟,可以吗?”时奕的手机发出电子音。
“时间到了,你松开我就行了。”景元笑着说。
时奕看着景元点头,然后伸出手掌,等待景元的手覆盖上来。
景元牵着时奕的手离开电影院,景元珍惜着和时奕牵手的时间。等时奕主动松开手的时候,景元立刻掏出手机,查看接下来吃什么。左挑右选,在确认了一次时奕的想法后,选择了西餐店。
餐厅环境优雅,柔和的灯光下,两人相对而坐。景元兴致勃勃地点了餐,时奕则快速扫过菜单,选择了成分表最明确的一款牛排。
等餐的时候,景元又打开了话匣子,吐槽起昨天遇到的奇葩患者:“你都不知道,昨天有个患者来咨询,说自己吃早餐必须按‘牛奶 - 鸡蛋 - 面包’的顺序,要是顺序错了,一整天都坐立难安。我跟他说这是轻微的强迫行为,他还跟我急,说‘这是对生活的仪式感’,你说这跟我吃不下肥肉有啥区别,都是个人习惯,他那咋就成心理问题了?”
时奕没接话,只是安静听着,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着节奏,像是在默默记下什么。
食物很快上桌。景元面前是一盘摆盘精致的意大利面,浓郁的番茄肉酱散发着香气。时奕的牛排旁边配着烤面包和薯条。
时奕切割牛排的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实验,每一块大小都几乎一致。他偶尔抬头,目光落在对面的景元身上,如同扫描仪般收集着信息。
他很快注意到一个异常数据点。
景元用叉子卷起面条时,会有意无意地在盘边轻轻刮掉一部分附着在上面的酱汁。他吃得很香,但对那层红色的酱料,似乎带着某种克制的疏离。
时奕的视线又扫向其他“数据样本”。
景元拿起烤得焦黄的面包,直接咬了一口,完全没有去碰旁边小碟里的蒜香黄油酱。薯条也是,他一根接一根地吃着原味的,那碟鲜艳的番茄酱被彻底冷落在一边。
数据开始汇聚,模式逐渐清晰。
“你不喜欢浓稠的酱料。”熟悉的电子语音响起,但时奕的表情的很平淡,景元看向他的时候,能感觉到时奕只是为了确认某种情况。
正把一根“干净”面条送进嘴里的景元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哇,你这观察力不去当侦探真是屈才了。”他放下叉子,擦了擦嘴,“对啊,是不是很奇怪?很多人都觉得我这样吃缺少了灵魂。”
景元拿起一根薯条,像指挥棒一样晃了晃:“我就是觉得,这些酱料味道太霸道了,把食物本身的味道全盖住了。面包就该是麦香,薯条就该是土豆和油炸的咸香,意大利面……嗯,其实我更喜欢用橄榄油和黑胡椒拌的,肉酱需要一点,但不用太多。”
他耸耸肩,带着点自嘲:“可能是我味蕾比较敏感?或者单纯是怪癖。辛成——就是我朋友——还说过,我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纯粹主义’,不喜欢过度修饰的东西。”
时奕安静地听着,大脑在快速处理这些信息。他将“不喜欢浓酱”这个变量,与景元平时说话直接、吐槽犀利、情绪表达鲜明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关联分析。两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这不是怪癖。”时奕得出结论,用他那种特有的电子语音表达:“是偏好。你的味觉系统倾向于解析食物的基础构成,而非复合调味,这与你的性格表现有高度相关性。”
景元眨了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这番“时奕式”分析。
服务员这时又端来两杯饮品,时奕特意用电子语音跟服务员说:“麻烦把他那杯的糖浆换成无糖的,谢谢。” 景元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上次提过不爱喝太甜的饮品,没想到时奕居然记下来了。
景元看看对面一脸认真的时奕,心里突然被一种柔软的情绪填满。这种被细致观察和理解的感觉,比任何酱料都来得更有滋味。
景元继续吃着盘子里的意面,一边跟时奕聊着下次要看的电影,偶尔吐槽两句工作上的事,时奕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气氛温馨又惬意。
夏末的公园,荷塘正是最繁盛的时候。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铺满了水面,粉色与白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空气里弥漫着清浅的水汽和若有似无的莲香。
景元背着手,沿着塘边慢悠悠地晃荡,时不时停下对着某朵开得特别好的荷花点评几句。时奕跟在他身旁半步远的位置,步伐稳定,呼吸均匀,目光更多是落在整体的布局和植物的生长形态上。
走了约莫一个小时,景元开始觉得腿有些酸,额角也沁出了细汗。他扭头看看旁边的时奕,对方依旧气息平稳,神情自若,连脚步的频率都没有丝毫改变。
“喂,时奕,”景元忍不住开口,上次他顺势抱到时奕的时候就开始怀疑了,“你体力这么好?你怎么跟没事人一样?你平时是不是偷偷健身?”
时奕转过头,标志性的电子语音响起:“我没有‘偷偷’进行任何活动。我的每日作息是固定的。”
他几乎不需要回忆,便开始精确报时:“早上6点20起床,进行30分钟的身体机能优化训练,包括15分钟心率维持在130-140次/分的有氧运动和15分钟的核心肌群力量训练;
7点整吃早餐,7点30到8点15分阅读专业书籍,主要是算法优化和量子计算相关的内容;8点30在家办公,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是午餐和休息时间;
下午3点整,会有10分钟的工间舒展,以应对久坐导致的肌肉僵硬;
下午5点30结束工作,5点30到6点做二十分钟力量训练,用弹力带练肩背和核心,6点30到7点准备晚餐;
晚上7点到10点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纪录片,10点10分洗漱,10点30准时休息。”
景元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所以你不是在健身,你是在执行一套名为‘维持身体最佳状态’的算法程序对吧?”他夸张地抹了把不存在的汗,“跟你一比,我这种爬两层楼都喘的,简直是未进化完全。”
时奕似乎思考了一下这个比喻,然后用电子语音认真地回答:“从进化生物学角度看,现代人类……”
“停!打住!”景元赶紧摆手,“我就随口吐槽,不用展开学术论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