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指尖上的星河流转

晨光熹微,透过承苏居老旧的雕花木窗,在铺着靛蓝土布的工作台上投下细碎光斑。

苏音已净手焚香,更换了一套更为利落的深色工服,将长发一丝不苟地盘起,露出光洁的脖颈和专注的侧脸。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陈年木料的气息,与窗外老街渐渐苏醒的市井喧哗隔绝成两个世界。

那几片汝窑斗笠盏的残骸被重新请上工作台,在无影灯下呈现出更为清晰的断裂脉络。

苏音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用软毛刷仔细清理每一块碎片边缘的微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慰一个易碎的梦。她的目光沉静如水,仿佛面对的并非冰冷的瓷片,而是亟待安抚的受伤生灵。

陆衍之推门进来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景象。他今日换了一身深蓝色休闲装束,少了昨夜的焦躁锋芒,手里提着一个颇具设计感的纸袋,里面装着两杯还温热的咖啡。

他看到苏音沉浸的状态,脚步下意识放轻,如同踏入圣地般谨慎,将纸袋轻轻放在一旁的茶几上。

苏音并未回头,但似乎感知到他的到来,微微侧首,用目光示意他稍等。

她正拿起一块较小的碎片,对着强光放大镜仔细观察其断面,随后,再次做出了那个让陆衍之屏息的动作——她摘下手套,以指腹直接贴合那粗糙的断口,闭上眼睛。阳光恰好掠过她的指尖,在那细腻的皮肤上镀上一层浅金。

时间在寂静中流淌。陆衍之发现自己竟然有些紧张,像是在等待一个重要的诊断结果。他紧紧盯着苏音的脸,不放过她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

她的眉宇时而微蹙,时而舒展,长睫在眼下投下浅浅的阴影,仿佛在通过指尖,阅读一部只有她能懂的无字天书。工作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和窗外遥远的车马声交织成奇特的二重奏。

几分钟后,苏音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她拿起旁边的便签本,快速写了几行字,然后转身递给一直静立的陆衍之。

「胎土细腻,呈香灰色,是典型汝窑特征。釉层肥厚,玉质感强。第三号碎片内部有极细微气泡聚集区,需在拼合时特别注意应力。另,最大那片盏底有肉眼难辨的窑裂,需特殊处理。」

陆衍之看着纸上专业而精准的描述,心中的疑虑彻底被一种混杂着惊奇与敬佩的情绪取代。他接过笔,在下面写道:「你每次修复前,都要这样‘听’它们吗?这个过程叫什么?」

苏音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又补充写道:「每一件瓷器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伤情’。了解它,才能治愈它。就像医生看病,需要望闻问切。爷爷称这个为'抚纹辨微'。」

这个比喻和古朴的称谓让陆衍之心头一动。他想起昨夜她提到的“呼吸”与“脉搏”,此刻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他指了指她刚才触摸的那块碎片,又指了指自己,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期待。

苏音明白了他的意思。她略一沉吟,将那块碎片轻轻推到他面前,再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陆衍之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他学着苏音的样子,郑重地伸出食指,贴上那冰凉的断面。

起初,依旧是粗糙的颗粒感。他努力摒弃杂念,将全部注意力凝聚在指尖。渐渐地,在那片绝对的寂静中,他似乎真的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如同电流般细微的震颤,它并非持续不断,而是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独特的韵律,仿佛沉睡千年的精灵在轻轻叩击现实的门扉。

他猛地抬头,看向苏音,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甚至带着一丝敬畏。

苏音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她在纸上写道:「感受到了?那是它在窑火中诞生时,留下的记忆。每一次开片,都是它与岁月对话的印记。」

陆衍之收回手指,内心受到的冲击远比昨夜更甚。这不是错觉。这是一种超越了常规感官的、近乎通灵的能力。

他看着苏音那双平静如湖水的眼睛,忽然觉得,她守护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个通往古老灵魂的隐秘通道。在这个一切追求速成和效率的时代,这种近乎偏执的、与时间温柔对抗的坚守,显得如此珍贵而脆弱。

他拿起笔,由衷地写道:「不可思议。这或许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听诊器’。你让我看到了文物修复的另一个维度。」

看到这句话,苏音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真实的笑意,如同春冰初融。她转身,开始调配第一批用于初步拼合测试的天然粘合剂。

那是用生漆、糯米浆、古方矿物粉等多种材料按古法精心熬制的,气味有些奇特,带着植物和泥土的醇厚气息。她取用材料的动作精准而优雅,像一位严谨的炼金术士。

陆衍之没有打扰,他安静地坐在一旁的老式藤椅上,看着苏音有条不紊地工作。她的动作带着一种沉静的韵律感,取料、称重、搅拌……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阳光缓缓移动,勾勒出她纤细却充满力量感的手臂线条,汗水在她额角渗出细密的晶莹。

他注意到,在工作台不易碰触的内侧,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苏承谦老先生苍劲的字迹:「器若有魂,诚心可渡。」而在其下,是苏音添上的一行清秀小字:「以手聆听,以心修复。」

这简单的几句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陆衍之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他身处光鲜亮丽、追求效率与利益最大化的国际艺术圈已久,早已习惯了用价格和名气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

而在这里,在这个静谧甚至有些与世隔绝的工作室里,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对器物本身近乎敬畏的虔诚,一种与古老文明血脉相连的踏实感。

苏音将调配好的粘合剂放在一旁静置,又开始处理那些细小的碎片。她使用一套极其精细的铜制工具,在放大镜下,像进行显微手术般,清理着边缘的杂质。

偶尔,她会停下来,指尖再次轻轻拂过某些特定位置,确认着只有她能感知到的信息。她的耐心仿佛无穷无尽,与碎片进行着无声而深入的交流。

陆衍之默默地看着,不知不觉,杯中咖啡已凉。他发现自己并不觉得时间难熬,反而有种奇异的平静。

这个无声的世界,似乎拥有一种净化喧嚣的力量。他甚至开始留意到一些平时忽略的细节:阳光里浮动的微尘,老木地板细微的纹理,还有苏音偶尔因为专注而轻轻咬住下唇的小动作。

当苏音终于完成初步清理,准备开始尝试第一块碎片的拼合时,她抬起头,发现陆衍之还安静地坐在那里,目光专注地看着她的手,眼神不再是审视与怀疑,而是充满了探究与尊重。她微微一愣,随即拿起本子。

「今天只是前期准备,拼合尝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过程很枯燥。你可以先去忙你的事。」

陆衍之接过笔,几乎没有犹豫,快速写道:「请继续。我想看。比起外面的喧嚣,这里的时间更有质感。」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笔迹略显郑重:「如果你不介意一个旁观者的话。」

苏音看着最后那句略显生疏的礼貌用语,和他眼中显而易见的真诚,轻轻点了点头,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碎片上。她用特制的小刮刀,挑起极少量的、琥珀色的粘合剂,均匀地涂抹在断面上,动作精准得没有一丝多余,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

然后,她屏住呼吸,将两块碎片缓缓靠拢。她的眼神锐利如鹰,全部心神都灌注在指尖那方寸之间,手指稳定得如同机械,在毫米之间微调着角度,寻找着那最完美的契合点。整个工作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剩下她轻不可闻的呼吸声。

陆衍之也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身体微微前倾,生怕一丝动静都会打扰到这关键的一刻。

就在两块碎片即将接触的瞬间,苏音的动作却突然顿住了。她的指尖在即将粘合的区域上方悬停,眉头再次蹙起,脸上闪过一丝疑虑。

她放下碎片,再次用手指触摸那两个断面,这次停留的时间更长,指腹以极其细微的幅度移动着,感受着那常人无法察觉的差异。

随后,她转向陆衍之,神色凝重地写下新的发现:

「不对。这两处的‘呼吸’频率有细微差异。它们看起来能拼合,但内部应力不匹配,强行粘合,日后这里是隐患。」她指向其中一块碎片某个看似平整的断面:「这里,胎骨内部有一道极隐蔽的暗伤,未被记录,可能是昨夜未‘听’出的。需要先用‘打底’的方法加固,才能进行下一步拼合。否则,即便现在粘合,这里也会成为最脆弱的部分。」

陆衍之看着纸上的字,又看看那两块在他眼中几乎完美契合的碎片,心中震撼无以复加。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技艺”的范畴,进入了一种玄而又妙的“道”的境界。她所依赖的,并非仅仅是知识和经验,更是一种与物通灵般的直觉和感知。

他此刻无比清晰地认识到,爷爷苏承谦将作坊托付给她,以及她所守护的那个关于“天青雨过”的秘密,绝非虚言。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她的身体里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力量和对古老文明深邃的理解。

这个失聪的女子,她的世界并非沉寂无声。相反,她用被上天夺去听力的代价,换来了与千年文物共鸣的独特天赋。她用指尖,聆听着瓷器深处,那最为浩瀚磅礴的星河流转之声,解读着时光留下的密语。

而他,一个偶然的闯入者,正有幸得以窥见这奇迹的一角。陆衍之看着苏音重新投入工作的背影,眼神复杂。他原本只是为了修复传家宝而来,此刻却觉得,自己似乎触碰到了某种更深层、更值得探寻的东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听瓷
连载中吾名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