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衍之心中剧烈一震,一股暖流夹杂着沉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他明白,苏音此刻向他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文字和图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跨越了家族隔阂的信任与托付。他收敛了所有平日里可能存在的随意,身体微微挺直,郑重地点了点头,用口型清晰而缓慢地、确保她能读懂的唇语说:“谢谢你的信任,我绝不会辜负。” 然后,他才俯下身,屏息凝神,如同朝圣般,小心翼翼地阅读那泛黄纸页上的字句。
笔记上的内容,其深邃与精妙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它并非简单的配方罗列,而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探索体系。它不仅巨细无遗地记录了可能使用的各类天然矿物原料的详细产地、外观鉴别特征、淘洗筛选标准和不同的煅烧、研磨处理方法。
笔记上还以近乎科学的态度,详细推演和记录了不同原料之间、不同配比对最终釉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釉面光泽类型是浮光还是宝光、高温流动性、玻化程度以及开片形态,例如如蟹爪纹、鱼子纹、冰裂纹等产生的系统性影响。其中提到了“釉水”的浓稠度书籍记载其“稠如蜜,滑如脂”与施釉厚薄、次数之间的精妙关系,提到了“窑火”的性质是氧化焰还是还原焰、升温曲线、高温持续时间与釉料中金属元素发色之间生死攸关的联系,甚至还有一些大胆的、在基础釉料中尝试引入微量特定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钴以求“青中泛蓝”,或氧化铁以期“青中隐翠”的探索性记录,旁边用更小的字迹谨慎地标注着“此法险峻,用量毫厘即可定成败,慎用之!”
更让陆衍之感到灵魂震撼的是,笔记中贯穿始终的,并非冷冰冰的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了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感悟与充满诗意的哲学沉思。例如在描述所追求的极致天青釉时,写道:“其色当如秋雨初霁,天穹将开未开之际,青而含润,蓝而隐翠,望之浑然一体,近察则层次万千,光影流动。釉质当温润如玉,内含宝光,非刺目之浮亮,乃内敛之精华,触之若抚童肤。” 而在分析某次烧成失败的原因时,则带着痛惜与反省感慨道:“火候之差,真乃毫厘千里。过则色黯如陈年古瓦,神采尽失;不及则色淡若天际浮云,轻薄无根。然窑火之性,非独人力可完全驾驭,土性、天时、乃至心绪,皆与之关联,岂不叹哉!”
这哪里仅仅是一份釉料配方?这分明是一部凝聚了无数代匠人智慧、汗水、探索、失败与心血的经验宝典和实验日志,是一部关于美之本质、关于自然法则、关于火与土艺术终极追求的哲学沉思录。
陆衍之指着其中一行关于“玛瑙末须以溪水浸润,用特定青石砚滴注研磨七日,至无声无息”的记载,以及旁边绘制的一种结构奇特的、带有凹槽和滚轮的研磨工具示意图,在便签上写道,带着求证的语气:「所以,笔记上的记载似乎印证了,‘天青雨过’的釉料制备中,确实沿袭或发展了古代汝窑‘内有玛瑙为釉’的传统?而且对玛瑙的处理,要求到了如此苛刻的地步?」
苏音点了点头,肯定了了他的猜测,笔下详细解释道:「祖上笔记是这么推测和坚持实践的。玛瑙的主要成分虽是二氧化硅,与石英无异,但先祖认为,其天然形成的、独特的微晶结构和内在脉络,经过这种极其繁复、充满耐心的物理方式精心研磨后,可能会在釉料高温熔融时,产生极其微妙的光线折射和散射效果,从而增强釉质的如玉般的温润感、深邃感和层次感。但这在笔记中也只被认为是成就理想釉色的诸多关键因素之一,甚至可能并非最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各种基础原料之间那种精妙到不可思议的配比平衡、是釉料研磨的终极细度、是釉浆调配后需要足够长时间的陈腐以‘唤醒’其活性,以及最不可控、最考验匠人经验与运气的——窑火的性质与节奏。」
她轻轻翻到笔记后面几页,上面清晰记录着几次具体的、标注了日期的失败烧成记录,不仅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晴、雨、风向、湿度)、所用柴薪的种类和干湿程度、观测到的窑温变化曲线,还忠实记录了最终开窑后得到的、各种不尽人意的釉色效果,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其中一次记录旁边,赫然用带着遗憾的笔触写着:“是日东南风急,窑火飘忽不定,难以掌控,釉色青中带褐,如美玉蒙尘,光泽涩滞,惜哉!痛定思痛,或需另择吉时,或需改进窑炉通风。”
陆衍之看着这些详实到令人惊叹的记录,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看到那位古代的苏姓匠人,在窑火摇曳的光影中彻夜不眠地守候、在开窑前那一刻的期待与忐忑、在又一次面对不尽人意的成果时的沮丧与心痛,以及他随后强打起精神、在灯下于笔记中认真记录、反思、推演、准备下一次尝试的坚韧不拔。这份跨越了数百年时光、依旧能清晰感受到的执着、热爱与探索精神,让他深深动容,肃然起敬。
「所以,」陆衍之在便签上写下了最终的总结,笔迹凝重,「想要真正理解乃至重现‘天青雨过’,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要破译和验证那份传说中的准确配方,还要尽可能地还原当时那一整套完整的、充满细节的古法工艺体系,甚至……可能需要等待,或者创造出一个合适的、符合要求的‘天时’?」
苏音看到这句话,脸上露出一丝混合着无奈、了然与坚持的复杂微笑,写道:「或许吧。这听起来很玄,但爷爷穷尽后半生心力,模拟尝试了无数次,也未能成功复现笔记中描述的那种极致釉色。他晚年时常感慨,说有时候,不仅仅是我们匠人在主动创造美,也是美本身,在选择何时、何地、向何人展现它最动人的姿态。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所能控制的一切准备,将材料、工艺、心境都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怀抱希望,等待那不确定的机缘降临。」
这一刻,陆衍之彻底明白了“天青雨过”为何会成为绝响,为何会如此令人魂牵梦萦。它不仅仅是一门需要传承的技艺,更是一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契合,需要极致耐心、非凡智慧、坚韧不拔与一丝天赐运气共同作用才能触碰到的艺术巅峰。
他看着工作台上那本摊开的、承载着无数梦想、汗水与遗憾的家族笔记,又看了看身旁神色平静如水、目光却如同远星般坚定闪耀的苏音。她所要守护和追寻的,是一个何其艰难、何其缥缈,却又何其动人心魄的梦。而他自己,原本只是一个持宝而来的过客,此刻却仿佛被这个沉重而美丽的梦无形地捕获,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想要了解,甚至……想要与她一同,去追逐那雨过天青后,可能出现的彩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