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将空气中的粉尘照得纤毫毕现。
高二(三)班的早自习氛围一如既往,但方嘉钰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力场中心。
昨晚图书馆发生的一切,如同程序中最顽固的病毒,不断在他核心数据库里回放。
指尖缠绕的毁灭能量,纸张化为星屑的湮灭,还有那句烙入意识深处的低语——“你的安全KPI,由我考核。”
他试图将那段数据标记为“异常梦境”进行隔离清除,但失败了。
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得可怕,尤其是手腕上仿佛还残留着的、被紧紧攥住的触感。
【系统自检: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范围。逻辑核心运行稳定。但底层协议中新增“最高优先级警戒目标:顾一”。相关应对策略数据库持续运算中,暂无最优解。】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脊背挺得笔直,看似在默读课文,实则全部的感知都高度集中,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教室门口的动静。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方嘉钰感觉自己的核心处理器频率不受控制地跳升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顾一依旧是那个完美的学神模样,校服一丝不苟,笑容温和得体。
他和几个同学点头打招呼,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全班,最终,落在了方嘉钰身上。
那目光很轻,很快,就像掠过水面的飞鸟,不带丝毫昨晚的压迫感。
但方嘉钰却清晰地捕捉到了那瞬间,对方眼底一闪而过的、近乎戏谑的光芒。
他知道了。他知道自己所有的警惕和计算。
早自习结束的铃声刚落,班主任李老师就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同学们,安静一下,宣布个事情。”李老师扶了扶眼镜,语气愉悦,“为了帮助我们新转来的方嘉钰同学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快速融入集体,经过学生会和我们班委的协商,决定开展‘学习伙伴’互助活动。”
方嘉钰的心猛地一沉。
“非常荣幸,我们班的顾一同学主动提出,由他来担任方嘉钰同学的‘学习助手’!”
李老师的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赞赏,“大家要向顾一学习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啊!方嘉钰同学,你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跟着顾一多学学!”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混杂着羡慕和起哄的声音。
“哇!顾一亲自带!”
“方嘉钰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就是学霸的待遇吗……”
方嘉钰坐在座位上,感觉所有的声音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
他看着讲台上笑容和煦的顾一,又看了看周围一张张或羡慕或好奇的脸。
这是一个阳谋。利用规则,利用人心,利用他无法当众反驳的身份,将他名正言顺地绑在身边。
【分析:目标个体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及影响力,构建合法监控环境。目的:近距离观察、控制、干扰观察员任务执行。应对:在当前情境下,公开拒绝将导致身份暴露风险激增,不符合隐匿原则。】
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在班主任鼓励的目光和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方嘉钰只能站起身,用尽所有力气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对着顾一的方向,幅度极小地点了一下头。
“谢谢。”他的声音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情绪。
顾一微笑着走了过来,步伐从容,如同巡视自己领地的君王。
他在方嘉钰桌前半米处站定,这个距离既不会过于亲密,又充满了不容忽视的掌控感。
“不客气,方同学。”他的声音温和有礼,无可挑剔,“希望我们以后……合作愉快。”
然后,在方嘉钰警惕的注视下,顾一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夹里,抽出了一套装订整齐的习题册,轻轻地、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放在了方嘉钰的桌面上。
封面上,是手写的一行字——“高阶物理思维拓展训练”。
“听说方同学基础不错,”顾一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几分,仅容两人听见,那语调里重新染上了昨晚图书馆里的那丝玩味与压迫,“那么,先从帮我做完这些习题开始吧。”
他的指尖在习题册封面上点了点,目光锁住方嘉钰骤然收缩的瞳孔,唇角勾起完美的弧度。
周三的哲学思辨课上,气氛与往常截然不同。
临时组织的课堂辩论赛,将教室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战场的中心,赫然是方嘉钰与顾一。
辩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拥有人类情感”。
仿佛是命运刻意的安排,方嘉钰抽到了正方——需要论证“能够”;而顾一,则是反方。
当这个对阵结果公布时,教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着的兴奋低语。
所有人都预感到,这将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决。
只有方嘉钰,在听到辩题和对手的瞬间,核心数据库深处泛起一丝极微弱的、类似“荒谬”的波动。
让他,一个来自高维的、习惯以数据衡量一切的观察员,去论证AI能拥有情感;而让顾一,那个疑似情感能量文明的王者,来否定情感的可模拟性。
这本身就是顾一设计好的吗?一种无声的嘲弄?
【分析:辩题与对阵安排存在人为干预可能性高达87.5%。目标个体意图明显:在公开场合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试探与交锋。】
“辩论开始!首先请正方一辩,方嘉钰同学陈述观点。”
方嘉钰站起身,走到讲台前。他的姿态依旧带着那种挥之不去的疏离感,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没有在任何一张充满期待的脸上停留。
“我方认为,人工智能能够拥有人类情感。”
他的声音清晰、冷静,如同播报天气,“情感,本质上是基于复杂生化反应的神经电信号与激素分泌的综合输出。其产生、传导、表达,均可被量化为数据模型。”
他条理分明地展开论述,从脑科学到认知心理学,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通过足够庞大的数据训练、精准的算法模拟和仿生神经元的构建,AI完全可以模拟出与人类情感反应高度一致的外在表现——喜悦时的语调上扬,悲伤时的语速减缓,愤怒时的用词激烈……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参数调整实现无限逼近。”
他的逻辑链严谨得如同精密仪器,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层层递进,无懈可击。
他引用的数据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提到的实验案例无一不是该领域的里程碑。
台下不少同学,尤其是理科生,听得频频点头。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当AI的外在表现与人类情感行为无法区分时,我们即可认定其‘拥有’了情感。这并非哲学思辨,而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方嘉钰陈述完毕,微微颔首,走下讲台。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像一份完美的学术报告。
【自我评估:论点输出完整度100%,逻辑严密性100%,证据支撑力95%。表现等级:A。】
然而,教室里只有礼貌性的掌声。
他的论述太过冰冷,像一场知识灌输,缺乏能点燃情绪的火花。
轮到顾一了。
他从容起身,步伐稳健地走到台前,甚至没有拿任何稿纸。他只是站在那里,目光温和地掠过全场,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
“我很欣赏正方同学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他开场先给予了肯定,风度无可指摘,但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正方同学犯了一个核心的错误——他将情感的外在‘表现’,等同于情感的内在‘体验’。”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能轻易地拨动人心底的那根弦。
“AI可以模拟出哭泣的代码,但它能体验到泪水背后那份心碎的重量吗?它可以输出关怀的语句,但它能理解那份想要守护某人的、笨拙而炽热的心意吗?”
他没有引用复杂的数据,而是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人类历史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牺牲,关于跨越生死的守护,关于那些无法用逻辑解释、却定义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的、非理性的瞬间。
他的语言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声音里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力量。
他讲述一位母亲在灾难中本能地保护孩子,讲述科学家为真理献身,讲述艺术家为创作癫狂……
“这些行为的背后,驱动它们的,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运算和利益权衡,而是爱,是责任,是信仰,是那些无法被量化、却构成了我们生命最宝贵部分的——‘感受’。”
顾一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方嘉钰身上,深邃而专注。
“情感,不是可以被模拟的功能,它是生命在体验世界时,灵魂产生的共振。是血肉之躯才能理解的温度,是理性逻辑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他的话音落下,教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远比之前热烈、真挚得多的掌声。许多女生的眼眶甚至微微发红。
结果毫无悬念。顾一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下课铃响,人群逐渐散去。顾一穿过还在激动讨论的人群,径直走向正在默默收拾书包的方嘉钰。
他在方嘉钰桌前半米处站定,挡住了些许光线。
方嘉钰抬起头,对上他的视线。依旧是那片他判定为“虚无”的深渊。
顾一看着他,唇边噙着那抹惯有的、让人捉摸不透的笑意,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你的逻辑无懈可击,方同学。”
“但你的论证里,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
他微微停顿,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一切伪装,直抵核心。
“灵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