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 105 章

医疗舱内一片寂静,只有生命维持系统发出规律的嗡鸣。

白予简闭着眼睛躺在舱内,胸膛随着平稳而浅淡的呼吸微微起伏,仿佛真的睡着了。每次呼气时,白雾在低温空气中短暂凝结,又很快消散。

直到监测仪突然发出一声轻响,提示访客权限解除,他才缓缓睁开眼。那双浅灰色瞳孔中映着舱顶的灯光,宛若两点细小的星辰。

方才的所有不适表现均已消失无踪。

指节微曲,在合成纤维束缚带边缘轻轻摩挲,不动声色地试探着压力。合成纤维的材质逐渐凹陷,在苍白的皮肤上勒出几道浅淡的红痕。

待力道增加到某个临界点,舱外的监测屏上突然亮起黄色警示。

“滴——”

伴随着一声短促的蜂鸣打破宁静,生命维持系统迅速转入应急模式。输液泵的齿轮声变得急促。透明导管里的药液快速下降,,冰凉触感沿着静脉血管爬升,在肘窝处激起一片鸡皮疙瘩。

手指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又很快放松。银灰色睫毛轻轻颤动,在眼睑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影。

随着系统转入夜间模式,舱内光线暗沉了下来。

昏暗的光线让舱内的金属器械泛着冷调的微光,似是某种无声的监视。

目光缓缓移向天花板角落的通风口。他知道,在那看似普通的金属栅栏后,至少藏着三个不同波段的监测探头:红外热成像、精神波动扫描仪、生命体征监测器。每一个都在沉默地记录着自己最细微的动作和情绪波动。

十二个小时。

既是喘息的机会,也是最后的通牒。

白玥临走时意味深长的眼神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带着审视的、近乎期待的目光,就像实验室里观察培养皿的研究员,等待着某个关键反应的爆发。不仅如此,她的语气里还藏着太多未尽之言,似乎在暗示某种选择的可能性。

他微微偏头,视线扫过医疗舱光滑的金属壁面。

在模糊的倒影里,白予简看到自己苍白的脸色,干裂的唇角,还有颈间那道几乎不可见的淡色灼痕。

似是在提醒什么般,直到今日仍未消退愈合。

舌尖轻轻扫过口腔上颚,铁锈味的余韵在味蕾上蔓延。

白予简闭上眼睛,让呼吸节奏逐渐与输液泵的机械声同步。而在监测屏幕上平稳的脑电波曲线下,思绪则正以监测系统无法捕捉的方式飞速运转,将近期获取的碎片信息逐一拼合。

首先是关于曙光计划。

最初,它并非一项单纯的科研项目,而是江家“烬火派”精心策划的一场静默革命,要在塔取得彻底掌控前秘密建造一座名为“曙光城”的自治城邦。它不仅仅是一座避难所,更是一种制衡,一种对绝对权力的反抗。

计划的核心技术有三项,每一项都足以撼动现有的秩序。

其一是光共生植物系统。

获得的资料中,相关全息投影展示着令人惊叹的这项生物工程:半透明的根系在培养液中延展,菌丝网络如神经网络般精密交织,锯齿状的叶片边缘闪烁着微弱的荧光。

它们的外貌与江恪带回哨站的那些植物竟意外的相似。

按照原始蓝图,这些植物本应像自然的净化装置,将土壤中的辐射污染物吸收、凝缩,最终排出无害的黑色结晶。

然而当白予简将这份资料与那些怪异植物进行比对时,某种异样的违和感立刻浮现。

那些本该纯净的紫色菌丝网络,如今被某种未知的基因剪接技术彻底扭曲。黑色脉络如寄生藤蔓般缠绕在根系之间,分泌出的黏液在培养皿中呈现出不自然的暗绿色。连叶片边缘的荧光,也已从柔和的淡蓝转变为病态的橙红。

“这些植物本该净化土地,现在却被改造成精神毒素培养皿。”

实验日志中的这句批注被红笔反复圈画,旁边还潦草地记录着一串数据。

显然,有人刻意扭曲了它们的功能,将本应治愈大地的生命,改造成了侵蚀心智的武器。

其二是脉冲屏障。

设计蓝图上,七座高塔呈星状分布,选址精准避开塔组织的核心控制区,隐匿在辐射废土与无人地带。

装置于塔尖的棱镜阵列结构精密如神经突触,能将使用者的精神力转化为高频干扰波,在电离层编织出一张无形的信号屏蔽网。

但代价同样残酷。

七座高塔呈分布于各地,地点竟选择塔影响力低的地方。

塔尖的棱镜阵列能将使用者的精神力转化为干扰波,在云层形成电离屏障,能有效干扰塔组织监测信号。

但副作用同样明显。

测试记录显示,首批操作员在维持屏障运转仅72小时后,便出现短暂失忆、语言功能紊乱等症状。

某页被反复涂改的文档边缘,残留着半句未被完全遮盖的结论中:“……长期暴露将导致不可逆的认知衰退。尽管副作用显著,但屏障效能远超预期,建议继续优化使用者筛选标准。”

却没有后文。

档案在此处突兀中断,最后一页盖着猩红的“项目终止”印章。

但是那些阵列的运作原理,与塔内用于精神控制的某些装置有着微妙的相似性,核心模块的拓扑结构几乎如出一辙。

唯一的区别在于,曙光计划的版本反倒额外增设了一个正向反馈回路,使得脉冲屏障在屏蔽外部信号的同时,还能减缓对使用者自我意识的侵蚀速度。

其三是机械心脏。

虽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在从那条线路中获取的档案中诸多设计草图所显露出的野心,远比表面更为激进。

它并非简单的义体替代,而是一套完整的仿生能量循环系统。

精密的三维图纸上,纳米级导流槽如同血管般分支蔓延。量子谐振器的晶格结构不断重组,模拟着神经脉冲的波动频率。而中央的生物合金核心,根据备注显示,它甚至能通过接触使用者的精神力场自主进化。

这已经超出了医疗范畴。

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一个近乎狂妄的目标:让普通人也能像能力者与向导一样去驾驭精神力。

档案中反复强调的“终极适配条件”更是引起了白予简的注意。

在数百次基因匹配实验里,唯有江家嫡系的JK-21基因片段展现出诡异的稳定性。不仅能与机械心脏完美共振,甚至在高压测试中短暂复现过S级向导特有的精神涟漪。

曙光计划的蓝图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超前,甚至带着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它本可以成为人类在灾变后重建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可惜现实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机密泄露、清洗行动、实验失控……档案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被大量涂黑,只剩下零星的通讯记录碎片。反复出现的“基因污染”、“失控”、“临界值突破”等字眼,暗示着这场变故绝非简单的权力更迭。

在由白家接管研究后,计划的初衷被彻底扭曲。

那些本应用于建造自治城邦的技术,在重组后的文件里被冷酷地重新分类为“基因武器开发项目”。光共生植物的研究转向神经毒素培育,脉冲屏障技术被改造成精神干扰装置,而机械心脏……则在不久之后成为了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实验的基础。

直到七年前,这个计划才因白家内部的动荡而被迫彻底中止。

——有关于此,最具有说服力与可信度的猜测是与身为当时塔内向导首席的白桦叛逃一事有关。

另一边,七座净化塔则被塔接管,成为巩固其统治的设施。然而高层对其运作原理毫无兴趣,仅仅将其视为维持塔外秩序的设施工具,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派遣低阶能力者或向导前去维护。

此类任务报酬低得可怜,几乎无人愿意接手。

久而久之,这些设施更像是某种被刻意忽视的遮掩,仿佛塔也在回避它们的真正用途。

至于参与最初曙光计划的幸存者,记录显示仅有7名初代科学家和23名实验体,,且全部经过高强度记忆修订。

他们如今身在何处?是否还有人记得真相?

资料在此处戛然而止,只剩下一片空白。

而在这片空白之后,“新希望计划”悄然浮现。

莫云衡上任向导首席后启动的该项目,建立在机械心脏研究的基础上。但它的目标已不再是聚焦于让普通人也能够使用精神力,而是更激进、更危险的尝试。

“制造”具备传说中江家独有的“烬”的能力者。

白予简收到的资料里,还有一段被深度加密的影像记录:

实验台上,黑发青年被束缚带死死固定。瘦削的脊背弓起,脊椎处暴露出数个幽蓝色的植入点。晶体的冷光沿着神经脉络蔓延,其周围的肌肉组织却因剧烈排斥反应而扭曲变形,青紫色的血管如碎裂的冰纹般爬满整个背部。

冷汗浸透了他的额发,黏在惨白的脸颊上。

即便那双熔金色的眼瞳因剧痛而涣散,却仍死死盯着实验台旁的身影。

随后镜头摇晃着转向那道身影。

是一位穿白大褂的研究员。

银灰色的长发束在脑后,露出张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面孔。那双浅灰色的眼睛正专注地记录数据,瞳孔里倒映着监测屏上跳动的数字,对实验台上濒临崩溃的受试者毫无反应。

毫无疑问,那是过去的自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伪装契合度
连载中归梧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