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村里日常

陆文看了看陆明远,对李老太说,“你不是想跟明远要钱吗,让明承给明远开明年春天院试的推荐信,院试的推荐信市价五两一封,明远用六两买明承一封推荐信,算起来,明承还多赚一两呢。”

李老太皱皱眉,有些犹豫,陆文继续说,“不给推荐信,我是不会让明远给你钱的。你也不用耍心眼,你现在答应了给明远推荐信,若是收了银子,明年不把推荐信准时交上来,误了明远考试,我就把你们家这一支逐出陆家,收回族里分给你们家的地。”

地是村里人的命根子,家族更是背后的倚仗。村里那些小门小户的人家,连个供奉祖宗的祠堂都没有,没有族人庇护,哪个不是过得小心翼翼。

李老太不说话了,陆文又问陆明远,“明远啊,伯公托大一回,给你做了这个主,你若是手里没有银子,就先去我那拿。”

“行,就听伯公的。”陆明远笑道。陆文是陆家的族长,平时待他也不错,这点儿面子还得给。推荐信买谁的都一样,至于多出的那一两,院试推荐信市价五两一封,但那是市价,若是遇到哪年考试的人多,炒到七两、八两的时候也有。

陆文看陆明远越发满意,又对李老太说,“以后,你若是再找明远的麻烦,一样把族里分给你们家的地收回来。”

“拿钱!”李老太气呼呼地喊。只恨族里分的地不能买卖!要不然,回去第一个先把族里分的地换成银子,看陆文还拿什么威胁她!

陆家人丁兴旺,很大原因便是祖上流落到河口村的时候,或买或开荒,给子孙留下不少土地。族里的规定,老祖宗留下的地不准买卖。手里有地,便比别的人家好过不少,陆家的子孙渐渐多起来。这两年,手里有了闲钱,也陆续有人送孩子去学堂读书了。

看着李老太咬牙切齿的样子,林乔捏了捏袖口的荷包,六两的银子,他家现在就能拿出来,但当着周围这么多人的面,一下拿六两银子出来,实在太惹眼了。

林乔揪了揪陆明远的衣摆。

“嗯?”陆明远回头看小夫郎。

林乔冲他摇摇头,陆明远会意,笑着对陆文说,“伯公,六两的银子不是个小数目,够一年的开销了。您得给我和小乔儿一段时间,回家凑一凑。”

“行,你也别急,明承乡试前拿给我就行。”陆文说。陆明远能买骡车,那手里就不可能没有余钱,加上陆明远一身打猎的好本事,离乡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凑够六两,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

陆文直接点出陆明承乡试的事,李老太皱皱眉,被点中了七寸,到底没再反驳什么,就此散了。

回了家,陆明远一进院子就开始脱身上的长袍,这大热天的,长衣长袖,太要命了。换回林乔给他做的短衣短袖,这才活了过来。

陆明远随意拿了把团扇扇风,看着换衣服的林乔,感叹道,“小乔儿,你也做一套我这样的短衣短袖,穿着多凉快啊,家里又没有外人。”

林乔回头瞪了陆明远一眼。陆明远的衣服是凉快,但露胳膊露腿儿,年轻的汉子穿了都让人觉得孟浪,何况他一个小哥儿。

“好了,好了,咱不说这个了。”陆明远拿着团扇凑到林乔身边,给小夫郎扇扇风,“说正经的,凑银子的事,咱们怎么也得装装样子,这段时间,我早起趁着凉快的时候,往山上跑跑。”

“又要进山打猎?”林乔皱眉。

“哪能啊,答应你的事,肯定不会再做。现在正是捡蘑菇的时候,我捡几趟回来,晒着冬天吃。”陆明远解释。心里琢磨着,等哪天去镇上的时候,再买窝小鸡崽儿回来养着,冬天就蘑菇炖小鸡。

“你不说山上有蛇虫?”林乔问。

“我挑下小雨的时候,或者起雾的天去,一大早,天气凉,蛇虫也不出来。”

“那说好了,不准往深山去。”

“一定的。”陆明远保证。

捡蘑菇的季节经常起雾或者下小雨,陆明远天不亮就起来,先上山,半上午太阳出来的时候,已经背着蘑菇回来了。他从后山小路上山,回来的时候,为了让村里人知道他“努力凑钱了”,一般都是从村口的大路下山,绕半个村子再回家。

回了家,先吃早饭。吃完饭,陆明远看书,林乔挑蘑菇。天晴的时候,送到院子里晒,阴天下雨的时候,就用杂物间里黄泥土砌的烘箱烘干。

往山上跑了三五趟,两人赶着骡车去了趟镇上。

车上摆了一个空箩筐,用粗布盖着做样子,另一个箩筐装着今早上山捡的新鲜蘑菇。林乔还拿了些近期绣的荷包、团扇,打的络子和蝴蝶结。

“明远,去镇上卖山货啊。”路上一个扛着锄头的陆家大哥招呼道。

“唉,捡点儿蘑菇去卖,这不着急用钱吗。”陆明远答。

“那快去吧,晚了集市就散了。”

两人先去集市卖蘑菇。正是蘑菇旺季,集市上卖蘑菇的比买蘑菇的多,就看谁的价钱低。一筐蘑菇二十来斤,就卖了不到四十文。

林乔卖了几个荷包和扇子,赚了五十多文。昆山镇物价比县里低,林乔的团扇绣的也简单,一两朵小花,几片叶子,没有绳编的流苏,定价十二文一把。

从集市出来,把剩下的荷包、扇子送去布庄,换了七十多文。林乔又买了一批扇框,添了几样绣线。

粮铺里的人比平时多,精米细面已经卖到二十五文一斤了,糙米也要十五文一斤,比他们上个月去县里给沈君庭领俸银的时候又贵了不少。

从春天到现在,粮价一直在涨。初春的时候,是因为青黄不接,粮食稍稍涨价,每年如此,是正常的;之后暴雨,临安郡这边普遍受了灾,粮食再次涨价;这次涨价,听着店里买粮的人议论,是南边收夏粮的时候遇了大雨,很多粮食烂在了地里,没收上来。

看天吃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夫君,买些带壳的稻米小麦回去吧。”林乔提议,“带壳的容易储存,还不限量。”他在林府的时候见过粮库是怎么存粮的。

作物生长需要时间,粮食的价格一旦涨起来,要想恢复以前的价格,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适当的存一些,总不会亏太多。

官府为避免百姓抢购粮食,加工处理好的各类粮食已经开始限购,买的时候还要拿户籍证明。

两人想到了一块,陆明远自然同意。亏他有出门带身份户籍的习惯,不然今个儿精米细面是一斤也买不回去的。

买粮要排队,轮到他们的时候,店里掌柜看着陆明远拿的户籍,皱皱眉,对陆明远说,“现在粮食限量,贱籍户籍是不能买粮的。你这个,只能买一人份的粮。”

陆明远又拿了童生的腰牌给掌柜,“这个有用吗?”

掌柜态度瞬间和蔼不少,“有用有用,有这个,您可以买两人份的。”

两人份的就是四十斤,精米、面粉、糯米粉、小米,陆明远让林乔看着搭配,凑了四十斤,花了一两多。

又买了带壳的稻米和小麦,各一百斤,未脱壳的糯米、高粱各五十斤,再去别处买点儿盐、肉、灯油,三两银子就没了。镇上来一趟,没赚着钱,反搭进去不少。

快出城的时候,陆明远忽然想起要买小鸡崽儿,拐去卖牲畜家禽的西街,连着人家养鸡的笼子一起买了。山上黄鼠狼和各种小型的猫科动物不少,家里没个鸡笼子或者严实的鸡窝,这鸡是别想养大的。

这时就显出自家有骡车的方便了,若是搭村里的牛车,根本没法带这么多东西回去。

林乔把盐肉、米面都装箩筐里,车上明面能看到的,就只有五麻袋粮食和一笼小鸡。他们家正忙着“凑钱”呢,去一趟镇上就带这么多东西回来,实在不怎么合适。但又不能因为别人,耽误自己家过日子。

“看见就看见呗,不用管那么多。”陆明远满不在乎。

到城门口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卖西瓜,陆明远抱了两个上车。

回家一开,瓜皮有点儿厚,瓜籽儿有点儿大,板牙似的,瓜瓤也不是很红,但味道还不错,井水冰着,夏天吃瓜简直绝配。

“小乔儿,给你做个西瓜糖。”陆明远看着厚厚的西瓜皮一时兴起。

“唉?西瓜糖?”林乔只知道西瓜霜,西瓜糖还是头次听说。

“等着瞧,为夫给你露一手。”陆明远端着半盆西瓜皮回屋了。

清洗后,削去外边一层表皮,剩下的西瓜皮切成一指厚的片,糖腌渍一宿,用井水冰着。第二日,连腌渍出的西瓜水和西瓜皮一起倒进小砂锅,翻炒至挂白霜。

这一罐西瓜糖,清甜可口,白白绿绿,好看也好吃,可一想到搭进去的白糖,林乔又觉得肉疼。

“不喜欢吗?”陆明远问。

“喜欢,怎么会不喜欢,夫君做的都喜欢。”林乔紧忙否定,催促道,“夫君快回屋看书,我要做饭了。”

盛夏天气闷热,黄瓜茄子也到了丰产期。傍晚,太阳下山,消了暑气,两人去菜地,一摘就是满满两筐,家里就两个人,根本吃不完。

“晒上吧。”陆明远提议。这个时节蔬菜不值钱,和蘑菇一样,卖的比买的多,没必要跑一趟。

“黄瓜能晒?”林乔一脸疑惑,茄子干他知道,以前林府有回老家走亲戚的嬷嬷,带过茄子干回来,给府里的人尝鲜。但全身都是水的黄瓜也能晒?

“自然能晒,晒干了,冬天用水一泡,炒菜、凉拌都行。”陆明远解释,“可以用盐腌一下,先把里边的水分腌出来,再晒,这样比较快。但现在天气好,盐还贵,咱们就试试,不腌,直接切成薄片,看能不能晒干。”

一听不用盐,林乔立马同意了。

整个临安县冬季寒冷漫长,大雪封地,没有新鲜的蔬菜瓜果。除非大富大贵的人家,能吃上外地运来的蔬菜。普通百姓,不管是县城里的,还是村里的,都是春夏秋三季,想方设法的囤菜。镇上的百姓,自己家没菜,便挑着蔬菜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或晒或腌,留着过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村里日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雾色难抵

小船三年又三年

离航

只此烟火里

隔壁孟先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教夫郎绑蝴蝶结
连载中花晨与月夕 /